一种提高马铃薯扩繁工艺效率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309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马铃薯扩繁工艺效率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培养基与现有技术中的MS培养基组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氮素含量为MS培养基中氮素含量的0.25~0.5倍,硝酸钾的减少量用硫酸钾补充,其他非氮素组分含量与MS培养基中的非氮素组分含量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培养方法为,将马铃薯组培苗茎段接种到上述培养基上,在温度22~26℃、光周期14‑18h、光照强度2400~3000lux条件下培养,制得马铃薯组培苗;有效降低了组培苗的繁殖成本,提高了组培苗剪切、转接的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了马铃薯组培扩繁工艺效率,所产生的技术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预料不到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马铃薯扩繁工艺效率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提高马铃薯扩繁工艺效率的培养基及培养方法,属于植物组培

技术介绍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的宜粮、宜菜、宜饲、宜做工业原料的高产经济作物,也是世界十大营养食品之一。马铃薯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磷、锌、铁、硫胺素、核苷酸、维生素等。而且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备受当代营养食品发展的重视。此外,马铃薯还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糖类、粗纤维、灰分和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是不可缺少的物质。目前以马铃薯叶片、茎段、叶柄、根等多种外植体进行的再生植株培养,均采用多步成苗培养。而现在马铃薯的大田栽培主要是采用块茎繁殖,块茎繁殖有着诸多优势,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即种薯用量大、繁殖系数低和病毒易积累,导致了严重的品质退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在合适的条件进行离体培养,诱导产生愈伤组织、不定芽等,之后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组织培养技术因其具有可以利用各种人工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高马铃薯组培扩繁工艺效率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与现有技术中的MS培养基组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氮素含量为MS培养基中氮素含量的0.25~0.5倍,硝酸钾的减少量用硫酸钾补充,其他非氮素组分含量与MS培养基中的非氮素组分含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马铃薯组培扩繁工艺效率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与现有技术中的MS培养基组分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氮素含量为MS培养基中氮素含量的0.25~0.5倍,硝酸钾的减少量用硫酸钾补充,其他非氮素组分含量与MS培养基中的非氮素组分含量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以1L培养基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钾1516.5~1900mg,硝酸铵0~448.22mg,硫酸钾0~331.06mg,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锰,硫酸锌,硼酸,碘化钾,钼酸钠,硫酸铜,氯化钴,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烟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甘氨酸,琼脂,蔗糖,余量为水;
所述培养基中的磷酸二氢钾,硫酸镁,氯化钙,硫酸锰,硫酸锌,硼酸,碘化钾,钼酸钠,硫酸铜,氯化钴,硫酸亚铁,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烟酸,盐酸硫胺素,盐酸吡哆醇,甘氨酸,琼脂,蔗糖的含量与现有技术中MS培养基中相应组分含量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以1L培养基计,由以下组分组成:硝酸钾1900mg,硝酸铵448.22mg,磷酸二氢钾170mg,硫酸镁370mg,氯化钙440mg,硫酸锰22.3mg,硫酸锌8.6mg,硼酸6.2mg,碘化钾0.83mg,钼酸钠0.25mg,硫酸铜0.025mg,氯化钴0.025mg,硫酸亚铁27.8m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7.3mg,肌醇100mg,烟酸0.5mg,盐酸硫胺素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庆彬卢洁春彭春娥刘之广张民孔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