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7309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22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具体涉及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领域。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剪除多年生琼岛杨的新生枝条,切取新生枝条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将外植体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将外植体接入诱芽培养基中培养;将获得的腋芽茎段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上增殖,将增殖获得的不定芽切成小芽块,将小芽块转接至培养基中培养并获得大量丛生芽或者不定芽;从丛生芽中切下嫩茎,并转入生根培养基中,在自然光照和恒温条件下以诱导不定芽生根,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大棚中炼苗,将组培苗移植至混合基质中培育,即可获得琼岛杨幼苗。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解决了琼岛杨种苗培育缓慢问题,可用于快速大量培育琼岛杨幼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织培养的
,特别涉及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琼岛杨(PopulusqiongdaoensisT.HongetP.Luo)为杨柳科、杨属,落叶大乔木,喜光、速生、萌芽力强,木材适作纸浆、木丝、人造丝、纤维板、胶合板、火柴杆、火柴盒、牙签等原料,尤适作食品(蛋类、肉质)及衣服包装箱,也可供建筑、制饮料桶、器具等,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琼岛杨是海南特有树种,省级重点保护陆生野生植物名录树种(2006),目前仅见于海南岛白沙县智在岭及昌江县霸王岭,属濒危树种。目前国内外对琼岛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标本的采集、资源调查,关于琼岛杨的育苗技术未见相关报道,因此,为后续保护和利用这一珍贵乡土树种,急需建立琼岛杨的再生体系,从而可解决了琼岛杨的种苗繁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解决了琼岛杨种苗培育缓慢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2、剪除多年生琼岛杨母树的半质化新生枝条,切取所述新生枝条茎尖以下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S104、将S102中的外植体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然后将外植体放入1.5%HgCl2溶液中浸泡12~13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S106、将经S104处理后的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5~20d;S108、切取经S106处理后外植体上的单个腋芽,切取长度不大于3cm单个腋芽并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30d后获得长度不大于2cm的丛生不定芽,按照上述步骤循环培养以获得大量的不定芽;S110、从S108处理后得到的丛生芽中切下单芽高度不小于3cm的嫩茎,将嫩茎转入生根苗培养基,在自然光照和恒温条件下进行生根诱导培养15~20d,从而获得生根苗;S112、将步骤S110中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室外大棚中培养30d后得到组培苗,再将组培苗进行炼苗处理,炼苗处理后将组培苗移植至由椰糠、河沙和红壤组成的混合基质上,即可快速获得琼岛杨幼苗。进一步的,步骤S104中所述消毒处理依次采用75%酒精清洗30秒,无菌水冲洗3~4次。进一步的,步骤S104中外植体放入浓度为1.5%的HgCl2溶液消毒处理前向该溶液中加入1-2滴吐温80,所述吐温80的浓度为0.1%。通过上述设置,酒精可初步消杀外植体表面的细菌,而HgCl2溶液是使细菌蛋白质变性,消毒更彻底,同时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使HgCl2溶液充分与外植体表面微生物接触,提高消毒效果。进一步的,步骤S110的温度为26~28℃。进一步的,步骤S112中组培苗在炼苗处理后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消毒1-3分钟,清洗晾干后移入由椰糠、河沙和红壤组成的混合基质上。进一步的,所述芽诱导培养基是在1/2MS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0.5mg/L6-BA,将其PH值调至5.8。进一步的,所述增殖培养基是在3/4MS的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3mg/L的6-BA和0.5mg/L的NAA,将其PH至调节至5.8。进一步的,所述生根苗培养基是在1/2MS的基础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mg/L的IBA和0.5mg/L的NAA,将其PH值调节至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以琼岛杨枝条茎段为外植体开展的一种快繁技术,具有腋芽诱导快速、诱导率高、增殖倍数大、丛生芽生长快、生根率高、根系发达、生根苗粗壮、移栽成活率高、苗木生长健壮、育苗成本低等特点,提供了一套高效、稳定的琼岛杨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方案可适用于琼岛杨幼苗工厂化生产,实现琼岛杨种苗的快速繁育,保护了该珍贵乡土树种野生种质资源,缓解此树种濒危及种质资源稀少的问题,丰富了海南乡土树种野生资源的多样性,为今后育种工作奠定了前期基础及提供材料保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中腋芽诱导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中腋芽增殖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中腋芽生根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中组培苗炼苗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中组培苗移栽20天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如附图1和图2所示: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2、天气晴朗早上9:00-10:00内剪除多年生琼岛杨母树上半质化的新生枝条,切取新生枝条茎尖以下长5-10cm且腋芽饱满无病虫害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S104、将S102中的外植体先用自来水清洗15分钟,再将其放置在无菌超净台内依次用75%的酒精清洗30s,无菌水冲洗3-4次,然后将清洗消毒的外植体放入添加有1-2滴0.1%吐温80的HgCl2溶液中浸泡12~13min,其中HgCl2溶液的浓度为1.5%,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S106、如附图1所示,将经S104处理后的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5~20d,其中芽诱导培养基是在1/2MS基础培养基中加入0.5mg/L6-BA,将其PH值调至5.8。上述芽诱导培养基的成分中大量元素减半、其他营养成分不变,添加了0.5mg/L6-BA,从而增强了芽诱导效果(腋芽诱导率达到90%以上),缩短了出芽时间,并且腋芽绿色、粗壮。S108、切取经S106处理后外植体上长度大于3cm的单个腋芽,将其转接至增殖培养基内培养(如附图2所示),上述增殖培养基是在3/4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3mg/L的6-BA和0.5mg/L的NAA,将其PH至调节至5.8,培养25-30d后获得嫩茎长度大于2cm的丛生不定芽,按照上述步骤循环培养以获得大量的丛生芽。上述增殖培养基采用3/4MS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0.3mg/L的6-BA和0.5mg/L的NAA,大量元素减少1/4,其他不变,可以带来增殖倍数高(5.0-8.0),同时具备产生丛芽、丛芽生长快等效果。S110、从S108处理后得到的丛生芽中切下单芽高度不小于3cm的嫩茎,将嫩茎转入生根苗培养基中培养(如附图3所示),上述生根苗培养基是在1/2MS基础培养基中同时加入1.0mg/LIBA和0.5mg/LNAA,将其PH值调节至5.8,在自然光照和26-28℃的恒温条件下培养15~20d以诱导不定芽生根,从而获得生根苗。上述生根苗培养基采用1/2MS基本培养基,同时添加了两种生根激素(1.0mg/L的IBA和0.5mg/L的NAA),在两种激素相互作用下使得生根率达95%以上,其根系数量达到4-5条、并且还具有生根苗粗壮等效果。S112、将步骤S110中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室外大棚中培养30d后得到组培苗,再将接种生根的组培瓶瓶盖拧松进行炼苗一天(如附图4所示),然后再将组培瓶瓶盖拧至半打开状态一天,第三天后向组培瓶内加入少量自来水并完全打开瓶盖炼苗两天,在炼苗期间需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02、剪除多年生琼岛杨母树的半质化新生枝条,切取所述新生枝条茎尖以下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nS104、将S102中的外植体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然后将外植体放入1.5%HgCl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02、剪除多年生琼岛杨母树的半质化新生枝条,切取所述新生枝条茎尖以下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备用;
S104、将S102中的外植体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然后将外植体放入1.5%HgCl2溶液中浸泡12~13min,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次;
S106、将经S104处理后的外植体接入芽诱导培养基中培养15~20d;
S108、切取经S106处理后外植体上的单个腋芽,切取长度不大于3cm单个腋芽并转接至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5-30d后获得长度不大于2cm的丛生不定芽,按照上述步骤循环培养以获得大量的不定芽;
S110、从S108处理后得到的丛生芽中切下单芽高度不小于3cm的嫩茎,将嫩茎转入生根苗培养基,在自然光照和恒温条件下进行生根诱导培养15~20d,从而获得生根苗;
S112、将步骤S110中获得的生根苗移至室外大棚中培养30d后得到组培苗,再将组培苗进行炼苗处理,炼苗处理后将组培苗移植至由椰糠、河沙和红壤组成的混合基质上,即可快速获得琼岛杨幼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琼岛杨组培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4中所述消毒处理依次采用75%酒精清洗30秒,无菌水冲洗3~4次。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彧邢文婷董晓娜徐佩玲陈显臻韩豫饶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海南省红树林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