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维带缆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6587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把4条光纤维线束10、20、30以及40并列配置在某一平面上,这4条光纤维线束的周围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51被覆,而剩下部分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用带缆材料51被覆的第1区域和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或者,全长用带缆材料被覆。各光纤维线束的玻璃部分,在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字段状态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形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
技术介绍
光纤维带缆芯线,把多条光纤维并列配置,用带缆材料被覆这多条光纤维组成。在使用这样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时,在光纤维带缆芯线的端部单芯分离每条光纤维,在各光纤维的前端连接光连接器,经由该光连接器向各光纤维输入或者输出信号光。例如,在实开昭61-185008号公报和实开平4-75304号公报中揭示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未用带缆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外周的全部,只是外周的一部分用带缆材料被覆,剩下的部分没有用带缆材料被覆。通过这样构成,该光纤维带缆芯线可以容易地进行单芯分离。可是,有时需要不是在光纤维带缆芯线的端部而是在中间部分上进行单芯分离。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在上述公报中揭示构造的光纤维带缆芯线,也需要使用为了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特殊的夹具。但是,在包含在该光纤维带缆芯线内的多条光纤维中有存在某条光纤维已经用于通信的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中,如果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则因为用手指触摸使用中的光纤维,或者,用卡具把使用中的光纤维弯曲为小直径,所以该使用中的光纤维的损失暂时性增加。而且,该损失的增加,会给使用该光纤维的通信以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损失增加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是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多条光纤维各自,依据在波长1.55μm中的Petermann-I的定义的模场(mode field)直径在8μm以下,电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多条光纤维的周围的一部分用带缆被覆,剩下的部分未用带缆被覆。具有这样的特征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由于只是多条光纤维的外围的一部分用带缆被覆,因而可以容易单芯分离,另外,因为弯曲特性优异,所以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损失的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1区域、未用带缆材料被覆的第2区域,沿着长度方向交替存在,第1区域以及第2区域各自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适宜是10~300mm。对于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最好只是一面用带缆材料被覆。带缆材料的厚度最好在多条光纤维各自的半径以下。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光纤维带缆芯线都可以容易单芯分离。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最好在0.1dB/匝(turn)。这种情况下,因为弯曲特性特别优异,所以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的情况下也可以充分抑制损失的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光缆截止波长最好在1.00μm以上。这种情况下,该光纤维带缆芯线,适宜用于光通信方面。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多条光纤维各自的波长1.3μm中的传输损失最好在0.5dB/km以下,另外,在多条光纤维各自的波长1.3μm以及波长1.55μm各自中的波长分散的绝对值最好在12ps/nm/km以下。这些情况下,可以进行高品质、宽频带的光的长距离传送。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在单芯分离时的波长1.55μm中的损失变化最好每1芯线在1.0dB以下。上述光纤维芯线,与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垂直方向(从各光纤维的光轴中心到带缆材料表面的距离的最大值)的厚度最好在155μm以下。不足150μm更佳。多条光纤维各自用以着色层被覆,着色层和带缆材料中间的粘接力在180度剥离试验中理想的是0.4~5.0g/cm。另外,当把与多条光纤维的并列配置面垂直的方向设置为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方向时,通过光纤维中心时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最好比通过光纤维之间时的上述光纤维带缆芯线的厚度小。这些情况下,因为单芯分离时的损失变换充分小,所以当在通信中使用某条光纤维线束时,可以使给予通信的不良影响充分小。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最好是多条光纤维各自经拉伸变形1.5%以上的测试检验合格,这种情况下,如果改写Mitsunaga理论(J.Appl.Phys.(1982)53)则弯曲为弯曲直径30mm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在1×10-5以下。另外,最好是多条光纤维各自经拉伸变形2.5%以上的测试检验合格,这种情况下,弯曲为弯曲直径15mm在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是1×10-5/km以下。另外,多条光纤维各自的疲劳系数最好在50以上,这种情况下,在弯曲为弯曲直径30mm放置20年时的破断概率为1×10-5/km以下。在这些情况下,光纤维带缆芯线,即使被弯曲为小直径也可以确保长期的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最好多条光纤维各自的包层直径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在1.0μm以下。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光纤维和光连接器的连接损失。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的厚度最好是15~37.5μm。另外,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1层,其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最好在10kg/mm2以上。另外,多条光纤维各自的保护被覆层是2层,两层的厚度是15~37.5μm,内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在0.2kg/mm2以下,外侧保护被覆层的杨氏模量最好在10kg/mm2以上理想。这些情况下,因为可以使各光纤维细直径化,所以可以实现高密度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维带缆芯线,是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组成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其特征在于多条光纤维各自,依据波长1.55μm中的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波长1.55μm中的弯曲直径15mm下的弯曲损失在0.1dB/匝以下。具有这种特征的光纤维带缆芯线,弯曲特性优异,即使在中间部分进行单芯分离时也可以抑制损失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斜视图。图2A以及图2B分别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断面图。图2C以及图2D分别是实施方式7的光纤维带缆芯线7的断面图。图3A是实施方式2的光纤维带缆芯线2的断面图。图3B是实施方式8的光纤维带缆芯线8的断面图。图4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的断面图。图5是实施方式3的光纤维带缆芯线3的断面图。图6是实施方式4的光纤维带缆芯线4的断面图。图7是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断面图。图8是实施方式5的光纤维带缆芯线5的断面图。图9是实施方式6的光纤维带缆芯线6的断面图。图10A以及图10B是光纤维线束10的说明图。图11A、图11B以及图11C分别展示了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折射率分布例。图12是展示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波长分散特性的曲线图。图13是展示具有阶梯形状折射率分布的光纤维线束10的玻璃部分10A的芯区域11的比折射率差Δ以及外径2a的适宜范围的曲线图。图14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制造过程的说明图。图15A以及图15B是汇总各实施例的光纤维带缆芯线的诸特性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而,在图面的说明中在同一要素上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斜视图。图2A以及图2B,是实施方式1的光纤维带缆芯线1的断面图。图2A展示在光纤维带缆芯线1中用带缆材料被覆部分的断面,图2B展示光纤维线束10的断面,这些断面都是在与光轴垂直的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纤维带缆芯线,用带缆材料被覆并列配置的多条光纤维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多条光纤维的每一条光纤维,在波长1.55μm中的依据Petermann-I定义的模场直径在8μm以下,光缆截止波长在1.26μm以下,上述多条光纤维 的周围的一部分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而剩余部分未用上述带缆材料被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野薰服部知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