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该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体的流通通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加热所述流通通道内的第一流体。将加热件设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内部,合理的利用了换热器空间,可很好地达到加热效果,解决了低温换热效率低和无法启动的问题;且换热器结构简单,容易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壳管式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
本申请属于热泵机组
,具体涉及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
技术介绍
壳管式换热器作为一种热交换的换热器件,由于其具有换热效率高,安装方便且具有介质储液功能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商用空调机组和冷冻设备中。而目前条件下的壳管式换热器,一般仅考虑在常温条件下的使用环境,但在一些低温的极端环境下,壳管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会大大降低,甚至使热交换系统无法正常启动。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在系统外单独添加电加热模块,或者在机组外添加电加热系统,来加热壳管式换热器,以使得换热系数增加;但这些方式占用空间位置大,安装成本高,功能实现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及其控制方法和热泵机组,能够简化结构,使得在低温环境下提升换热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体的流通通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加热所述流通通道内的第一流体。可选地,所述加热件包括电加热模块,所述电加热模块插设于所述流通通道中。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流通通道中,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沿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换热件的上游。可选地,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管路,所述换热管路内流通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与所述流通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筒体和所述壳体之间。可选地,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管路时,所述换热管路由单根管对称折弯且螺旋缠绕在所述筒体外壁上。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筒,所述直筒的上下端都设有密封配合的端盖,下端盖上设有与所述流通通道入口端连通的进液管,所述直筒壁上设有与所述流通通道出口端连通的出液管;所述加热件固定在上端盖上。可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筒体时,所述筒体竖直设置,下端口与所述下端盖密封固定,且与所述进液管导通;上端口低于所述上端盖,所述加热件部分插入所述筒体内;所述出液管设在所述直筒壁的下部。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壳管式换热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测量第一流体进入壳管式换热器的温度T1;T1与预设温度T0进行比较;在T1小于T0时,开启加热件,加热所述第一流体,直至T1不小于T0。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机组,包括如上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流体的流通通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壳体内,用于加热所述流通通道内的第一流体。将加热件设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内部,合理的利用了换热器空间,可很好地达到加热效果,解决了低温换热效率低和无法启动的问题;且换热器结构简单,容易装配。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爆炸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管式换热器的外部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图2中A-A向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下端盖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商用油冷机的控制方法。附图标记表示为:1、螺栓组件;2、上端盖;3、橡胶垫;4、壳体;5、出液管;6、左安装支架;7、筒体;8、右安装支架;9、换热管路;10、下端盖;11、进液管;101、通孔;102、通孔;103、通孔;201、通孔;301、通孔;402、通孔;202、电加热模块;401、螺纹孔;901、制冷剂进口;902、制冷剂出口。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4,所述壳体4内设有第一流体的流通通道;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壳体4内,用于加热所述流通通道内的第一流体。在壳管式换热器的壳体4内,设置加热件,能对流通通道内的流体进行加热;这样能合理地利用换热器的空间,简化了换热器的结构,并起到很好地加热效果,解决了低温换热效率低下甚至无法启动的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包括电加热模块202,所述电加热模块202插设于所述流通通道中。采用电加热模块202插入至流通通道中,能方便地对流体进行加热,效率高,容易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内设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流通通道中,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沿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换热件的上游。加热件设在换热件的上游,能及时加热第一流体,促进第一流体流动,方便与换热件发生热交换,从而提高了低温换热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件包括换热管路9,所述换热管路9内流通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换热件具体采用管理结构,通过管路里注入低温第二流体,能与第一流体发生热交换,同时不影响第一流体的流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内设有筒体7,所述筒体7的一端与所述流通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筒体7内,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筒体7和所述壳体4之间。在壳体4内设置筒体7,将加热件和换热件巧妙地设在筒体7的内外侧,能延长第一流体的流动路程,分别在不同流程上与第一流体发生换热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件包括换热管路9时,所述换热管路9由单根管对称折弯且螺旋缠绕在所述筒体7外壁上。将换热管设为单根管对称折弯,并螺旋缠绕在筒体7外壁上,制作和装配容易,提高换热面积和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包括竖直设置的直筒,所述直筒的上下端都设有密封配合的端盖,下端盖10上设有与所述流通通道入口端连通的进液管11,所述直筒壁上设有与所述流通通道出口端连通的出液管5;所述加热件固定在上端盖2上。采用竖直设置的直筒,配合上下端盖10,构成换热器的整体外壳结构,使得换热器的结构简单,装配容易。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4内设有筒体7时,所述筒体7竖直设置,下端口与所述下端盖10密封固定,且与所述进液管11导通;上端口低于所述上端盖2,所述加热件部分插入所述筒体7内;所述出液管5设在所述直筒壁的下部。筒体7竖直设在壳体4内,使得第一流体从进料管进入,沿筒体7上升,同时被加热件,在溢过筒体7上端口后,与换热件发生热交换,达到提高低温换热效率的效果。下面结合图1-6所示,对带电加热壳管式换热器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壳管式换热器主要包括:螺栓组件1、上端盖2、橡胶垫3、壳体4、出液管5、左安装支架6、筒体7、右安装支架8、换热管路9、下端盖10、进液管11。其中,壳体为带法兰的圆筒结构,法兰上均布六个规格相同的螺纹孔401,底部存在圆形通孔402;上端盖上均布六个大小相同的圆形通孔201,电加热模块202嵌入上端盖2中;橡胶垫3上均布与圆形通孔201大小相同的圆形通孔301;下端盖10存在三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4),所述壳体(4)内设有第一流体的流通通道;/n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壳体(4)内,用于加热所述流通通道内的第一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4),所述壳体(4)内设有第一流体的流通通道;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壳体(4)内,用于加热所述流通通道内的第一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件包括电加热模块(202),所述电加热模块(202)插设于所述流通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设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流通通道中,与所述第一流体进行热交换;沿所述第一流体的流动方向,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换热件的上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件包括换热管路(9),所述换热管路(9)内流通有第二流体;所述第二流体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流体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4)内设有筒体(7),所述筒体(7)的一端与所述流通通道的入口连通;所述加热件设在所述筒体(7)内,所述换热件设在所述筒体(7)和所述壳体(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俊华,叶强蔚,赵成寅,颜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