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121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制冷剂调节部件和第一连接件,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连接第一管和第二管的多个换热管以及位于多个换热管在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的边板,至少部分制冷剂调节部件位于边板在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制冷剂调节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管的连通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装置可以容纳更多的制冷剂,从而对系统中工作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系统效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装置
本技术涉及换热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的家用和商用热泵空调系统可以进行制冷和制热模式转换,在制冷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用作蒸发器,室外换热器用作冷凝器,在制热模式下,室内换热器用作冷凝器,室外换热器用作蒸发器。由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的尺寸和内容积不同,会导致在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下,系统所需要的制冷剂量不同,室内侧的能效比存在差异,从而降低了热泵系统的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可以容纳更多的制冷剂,从而对系统中工作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系统效能。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换热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的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一管中以与所述第一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管中以与所述第二管相连,所述换热管包括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边板,所述边板位于多个所述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制冷剂调节部件,至少部分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位于所述边板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包括用于容纳冷媒的腔体和围成所述腔体的外壁,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外壁上具有用于冷媒流通的开口,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通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管,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的连通处。根据本技术的换热装置,通过在边板在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设置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管连通的制冷剂调节部件,制冷剂调节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且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第一连接件与第一管的连通处,可以容纳更多的制冷剂,从而对系统中工作的制冷剂量进行调节,有利于提高系统效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边板包括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与所述边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在所述边板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包括多个调节件,至少一个调节件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一侧面连接,至少另一个调节件与所述安装件的第二侧面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包括多个调节件,至少两个调节件两两连通,多个调节件包括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用于容纳冷媒的腔体和围成所述腔体的外壁,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外壁上具有开口,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开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的连通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包括多个调节件,多个调节件均包括用于容纳冷媒的腔体和围成所述腔体的外壁,所述调节件的外壁上具有用于冷媒流通的开口,多个所述调节件的开口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连通,每个所述调节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的连通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每个所述调节件对应一个第一连接件,每个所述调节件通过对应的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为调节管,所述调节管的水力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的水力直径的0.5倍小于所述第一管的水力直径的2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管的容积的0.25倍小于所述第一管的容积的5倍。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1中换热器的主视图。图4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中换热器的侧视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换热器的另一个角度视图。图8是根据本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图9是图8中换热器的侧视图。图10是根据本技术再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图11是根据本技术另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主视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换热器的侧视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又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制冷剂调节部件的示意图。图16是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制冷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换热器10,第一管1,第二管2,换热管3,第一平直段31,第二平直段32,连接段33,边板4,第一边板41,第二边板42,进出口接管5,安装件6,翅片7,紧固件8,制冷剂调节部件20,调节件21,第一调节件211,第一连接件30,第二连接件40,压缩机100,四通阀200,第一换热器300,节流件400,第二换热器500,控制器60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夹具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1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换热器10、制冷剂调节部件20和第一连接件30。换热器10包括第一管1、第二管2和多个换热管3,第一管1和第二管2间隔布置。如图1所示,第一管1和第二管2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开。具体地,第一管1和第二管2大体平行布置。如图1和图14所示,第一管1和第二管2均大体沿左右方向延伸,即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和第二管2的长度方向均为左右方向。多个换热管3沿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如图1和图14所示,多个换热管3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换热器10还包括边板4,边板4位于多个换热管3在第一管1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朝向第一管1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的方向为向内,背离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换热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的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一管中以与所述第一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管中以与所述第二管相连,所述换热管包括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边板,所述边板位于多个所述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和/n制冷剂调节部件,至少部分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位于所述边板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包括用于容纳冷媒的腔体和围成所述腔体的外壁,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外壁上具有用于冷媒流通的开口,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n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通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管,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的连通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多个换热管,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间隔布置,多个所述换热管沿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换热管的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一管中以与所述第一管相连,所述换热管的另一个端部插入所述第二管中以与所述第二管相连,所述换热管包括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所述换热器还包括边板,所述边板位于多个所述换热管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和
制冷剂调节部件,至少部分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位于所述边板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包括用于容纳冷媒的腔体和围成所述腔体的外壁,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外壁上具有用于冷媒流通的开口,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至少部分外壁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或等于90°;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通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与所述第一管,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的开口在重力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第一管的连通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板包括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相对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与所述边板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设在所述边板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与所述安装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件包括在所述第一管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制冷剂调节部件与所述安装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志明秦朋蒋建龙迈克尔·肖斯詹姆士·托马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