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用于支护基坑,包括底部固定件、连接件和若干个支撑组,每个支撑组包括两个伸缩件和一个支撑杆,两伸缩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支撑杆的两端,两个伸缩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基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且伸缩件可以伸缩;若干个支撑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设置,并且支撑组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底部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底部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部,每个支撑组架设在至少一个底部固定件上,第一方向平行于基坑底面并且垂直于支撑组延伸方向;应用该支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并联钢支撑结构不能应用于大跨度基坑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基坑支护工程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指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的措施。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地铁建设的深基坑工程,由于大多数是在城市中进行开挖,基坑周围通常存在交通要道、己建建筑或管线等各种构筑物,要保护基坑周边构筑物的安全使用,使得基坑支护成为基坑开挖的一个很重要内容。目前软土地区基坑支护系统包括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两种。其中,钢支撑由于绿色环保、施工效率块,可重复利用等优点得到较多应用。但是由于基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支撑长度也随之增加,目前的支撑结构无法适应大跨度的基坑,在设计时,往往只能够将基坑进行分隔,增设隔墙,而这种方法既会影响施工进度,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大跨度基坑的支撑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原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应用该支撑结构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并联钢支撑结构不能应用于大跨度基坑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和相关其他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用于支护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钢支撑结构包括底部固定件、连接件和若干个支撑组,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两个伸缩件和一个支撑杆,两个所述伸缩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基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使所述支撑组的两端支撑所述基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并且所述伸缩件可以伸缩;若干个所述支撑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设置,并且所述支撑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底部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底部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部,每个所述支撑组架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底部固定件上,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坑底面并且垂直于所述支撑组延伸方向;优选地,还包括两个水平支撑架构,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构分别架设在所述基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上,用于固定所述基坑的两个侧壁,所述支撑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水平支撑架构上。优选地,所述水平支撑架构为钢围檩。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分为多段,多段所述支撑杆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为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分为两段,分别是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一过渡件连接,所述过渡件之间可以沿第一方向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以实现多个所述支撑组之间的连接。优选地,所述过渡件为固定六通,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与两个所述固定六通法兰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撑组的数量为两组。优选地,所述伸缩件为油缸。优选地,所述并联钢支撑结构用于跨度大于30米的基坑。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并联钢支撑结构包括若干个中部钢节点和若干个与基坑侧壁作用的伸缩件,该并联钢支撑结构以中部钢节点作为反力点,可以同时调节基坑两侧的位移形变。钢支撑固定节点取代了中隔墙,节省了混凝土支撑系统与中隔墙施工的工程材料与时间,可以应用于各类大跨度基坑的支撑系统;并且,中部钢结点采用可拆卸结构,可以调整整个并联钢支撑结构的跨度,应用于不同跨度的基坑,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最后,由于伸缩件的存在,可以做伸缩调整,既可以增加该并联钢支撑结构的通用性,又可以在伸长时对基坑侧壁施加预应力,提高了基坑侧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并联钢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并联钢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基坑侧壁,20---钢围檩,30---支撑钢管,31---第一支撑钢管,32---第二支撑钢管,40---油缸,50---活络四通,60---第一连接杆,61---第二连接杆,70---固定六通,80---底部固定件。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思想是采用两端伺服系统的并联钢支撑结构,由于现有技术中对于大跨度基坑一般采用设置隔墙分段支撑的方式,这种方法既会影响施工进度,又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所谓大跨度基坑一般是指跨度大于30米的基坑。设置隔墙的原因是如果不设置隔墙直接整体支撑的时候由于钢管过长将会发生钢管弯曲的现象,而该两端伺服系统的并联钢支撑结构采用并联钢支撑的结构,避免了在整体支撑的情况下产生钢管弯曲。又由于现有技术一般采用一端伺服系统,对于大跨度基坑整体支撑需要设置底部固定件,用于放置钢支撑结构,一端伺服系统将会对底部固定件产生侧向推力,为避免侧向推力对于底部固定件的影响,该两端伺服系统的并联钢支撑结构采用两端伺服系统的设置,即在钢支撑结构的两端都安装伺服系统,如油缸,使得在基坑发生变化时同时调整两端的伺服系统,使得产生的力在钢支撑结构上抵消,从而不使底部固定件受力。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一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并联钢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并联钢支撑结构包括钢围檩20、支撑钢管30、油缸40、活络四通50、第一连接杆60和底部固定件80。两个钢围檩20分别架设在基坑两个相对基坑侧壁10上,用于固定基坑侧壁10;油缸40一端固定在钢围檩20上,另一端固定在支撑钢管30上,一根支撑钢管30和两个油缸40形成一个支撑组,活络四通50套在支撑钢管30上,两个活络四通50之间用第一连接钢管60法兰连接,实现两个支撑组之间的并联;两个底部固定件80固定在基坑底部,两个并联的支撑组架设在两个底部固定件80上。本技术
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的伺服系统并不仅仅局限于油缸,应当是任一种能够实现伸缩和固定的器件都可;本技术
内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一根支撑钢管30和两个油缸40形成的支撑组数量并不局限于两组,两个活络四通50和第一连接钢管60组成的连接结构也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4个,底部固定件80的数量也并不局限于2个,这些都应当是能够实现技术效果的任意数量和任意结构都可。具体实施时,现将钢围檩20安装在对应两个基坑侧壁10上,然后分别在选定位置对应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用于支护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钢支撑结构包括底部固定件、连接件和若干个支撑组,/n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两个伸缩件和一个支撑杆,两个所述伸缩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基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使所述支撑组的两端支撑所述基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并且所述伸缩件可以伸缩;/n若干个所述支撑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设置,并且所述支撑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n所述底部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底部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部,每个所述支撑组架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底部固定件上,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坑底面并且垂直于所述支撑组延伸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钢支撑结构,用于支护基坑,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钢支撑结构包括底部固定件、连接件和若干个支撑组,
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两个伸缩件和一个支撑杆,两个所述伸缩件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两端,两个所述伸缩件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基坑相对的两个侧壁上,以使所述支撑组的两端支撑所述基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并且所述伸缩件可以伸缩;
若干个所述支撑组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布设置,并且所述支撑组之间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所述底部固定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底部固定件固定在基坑底部,每个所述支撑组架设在至少一个所述底部固定件上,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坑底面并且垂直于所述支撑组延伸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水平支撑架构,两个所述水平支撑架构分别架设在所述基坑相对的两个所述侧壁上,用于固定所述基坑的两个侧壁,所述支撑组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对应的一个所述水平支撑架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钢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支撑架构为钢围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铮,贾坚,史普中,周蓉峰,谢小林,金晶,滕延锋,翟杰群,张志彬,胡东,史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普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