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预制桩和预制墙板,预制桩设置有多根,多根预制桩均匀间隔排列在坑壁上,预制桩的底部插入到坑底,预制墙板设置在相邻的预制桩之间,预制桩与预制墙板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结构进行初步拼接,预制桩与预制墙板之间通过注浆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具有能够提高基坑工程施工速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是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传统的基坑支护方法有地下连续墙法,地下连续墙法是在地下分段开挖狭长的深槽,在槽内放入钢筋笼,再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墙段,最后将这些墙段连成一道连续的地下墙壁,由于在地下连续墙的施工过程中,施工步骤繁琐,因此会导致施工周期长,进而影响工程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具有能够提高基坑工程施工速度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包括预制桩和预制墙板,所述预制桩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预制桩均匀间隔排列在坑壁上,所述预制桩的底部插入到坑底,所述预制墙板设置在相邻的预制桩之间,所述预制桩与预制墙板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结构进行初步拼接,所述预制桩与预制墙板之间通过注浆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时,预制墙板通过第一拼接结构与相邻的预制桩实现初步的拼接,然后通过往预制墙板与预制桩之间的注浆连接结构内注浆,使得预制墙板与相邻的预制桩固定连接,由于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步骤少、施工难度降低,因此该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具有能够提高基坑工程施工速度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拼接结构包括榫头和榫槽,所述榫头设置在预制墙板上的与相邻的预制桩相对的两侧,所述榫槽设置在预制桩上的与相邻的预制墙板相对的两侧,所述榫头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榫槽内,所述榫头与榫槽的尺寸相互配合,所述榫槽的靠近坑壁的一端封闭形成内端,所述榫头与榫槽的一端抵触时,所述预制桩和预制墙板上靠近坑壁的一面共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桩和预制墙板通过榫槽和榫头的配合实现初步拼接,拼接过程迅速,便于后续预制桩与与预制墙板的固定连接。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注浆腔和第二注浆腔,所述第一注浆腔设置在预制墙板内,所述第一注浆腔贯穿预制墙板上的设置有榫头的两侧,所述第二注浆腔设置在预制桩上的设有榫槽的两侧,所述预制墙板两侧的榫头与相邻预制桩的榫槽的内端抵触时,所述预制墙板的第一注浆腔分别与相邻预制桩的第二注浆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预制桩与预制墙板拼接后,第一注浆腔与第二注浆腔连通,此时利用注浆机往第一注浆腔和第二注浆腔注浆,待凝浆后,预制墙板与预制浆固定连接,施工过程快速简便,从而能够提高基坑工程施工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墙板上设置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设置在预制墙板上背离坑壁的一面,所述注浆孔与第一注浆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机通过预制墙板上的注浆孔往相互连通的第一注浆机和第二注浆机内注浆,从而使预制墙板与预制桩固定连接,注浆孔设置在预制墙板上背离坑壁的一面便于人们往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内注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浆孔由外向内呈渐缩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注浆孔的开口较大,便于人们利用注浆机通过注浆孔往第一注浆腔和第二注浆腔内注浆。本技术进一步设置:相邻的所述预制桩之间的预制墙板设置有多块,多块所述预制墙板沿竖直方向分布,竖直相邻的所述预制墙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拼接结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竖直方向上的预制墙板之间的紧密性更好,从而提高该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拼接结构包括燕尾块和燕尾槽,所述燕尾块和燕尾槽分别设置在竖直相邻的两个预制墙板的接触面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燕尾块和燕尾槽使得竖直相邻的两块预制墙板之间实现拼接,从而提高竖直相邻的预制墙板之间的紧密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墙板上背离坑壁的一面设置有加强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肋的设置能够提高预制墙板的强度,从而提高该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桩的底部呈楔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预制桩的底部下沉至坑底内。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第一拼接结构,使得预制墙板与预制桩之间实现快速的初步拼接;其二,通过第二拼接结构,使得竖直相邻的预制墙板之间的紧密性更好;其三,通过往相互连通的第一注浆腔和第二注浆腔之间注浆使得预制墙板与预制桩之间固定连接,施工过程快速简便,从而提高基坑工程施工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的预制桩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坑底;2、坑壁;3、预制桩;4、预制墙板;5、锚杆;6、榫头;7、榫槽;8、第一注浆腔;9、注浆孔;10、第二注浆腔;11、燕尾块;12、燕尾槽;13、加强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坑底1、坑壁2、预制桩3和预制墙板4。预制桩3呈矩形,预制桩3通过打桩机使其底部打入到坑底1,预制桩3的底部设置为楔形,便于预制桩3的下沉。预制桩3的一侧侧壁与坑壁2贴合,预制桩3与坑壁2之间通过锚杆5相互连接,从而使得预制桩3稳定固定在坑壁2与坑底1上。如图1所示,预制墙板4设置在相邻的预制桩3之间,预制桩3与预制墙板4的厚度一致,相邻两个预制桩3之间的预制墙板4数量为两块,两块预制墙板4沿竖直方向排列分布。如图1和3所示,预制墙板4的两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两个榫头6,榫头6设置在预制墙板4上的与相邻预制桩3接触的侧壁,榫头6的长度等于预制墙板4厚度的一半,榫头6上远离坑壁2的一端与预制墙板4上远离坑壁2的一面共面。如图1、图3和图4所示,预制桩3的两侧壁上分别间隔设置有两条榫槽7,榫槽7设置在预制桩3上的与相邻预制墙板4接触的侧壁,榫槽7的长度等于预制桩3厚度的一半,榫槽7上靠近坑壁2的一段封闭,形成榫槽7的内端。榫槽7与榫头6的尺寸相互配合,在将预制墙板4拼接到两根相邻的预制桩3之间时,预制墙板4侧壁的榫头6一一对应地滑入到预制桩3侧壁的榫槽7,当榫头6的一端与榫槽7的一端抵触时,预制墙板4上的靠近坑壁2的一面与预制桩3上的靠近坑壁2的一面共面,从而完成预制墙板4与预制桩3的初步拼接。如图1和图3所示,预制墙板4内设置有第一注浆腔8,第一注浆腔8呈圆柱孔状,第一注浆腔8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平行,第一注浆腔8的两端分别贯穿预制墙板4的两个设置有榫头6的侧壁。预制墙板4上设置有注浆孔9,注浆孔9设置在预制墙板4上背离坑壁2的一面,注浆孔9呈圆柱孔状,注浆孔9由外向内呈渐缩状,便于注浆,注浆孔9与第一注浆腔8连通,从而通过注浆孔9往第一注浆腔8内注浆。如图1、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桩(3)和预制墙板(4),所述预制桩(3)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预制桩(3)均匀间隔排列在坑壁(2)上,所述预制桩(3)的底部插入到坑底(1),所述预制墙板(4)设置在相邻的预制桩(3)之间,所述预制桩(3)与预制墙板(4)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结构进行初步拼接,所述预制桩(3)与预制墙板(4)之间通过注浆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桩(3)和预制墙板(4),所述预制桩(3)设置有多根,多根所述预制桩(3)均匀间隔排列在坑壁(2)上,所述预制桩(3)的底部插入到坑底(1),所述预制墙板(4)设置在相邻的预制桩(3)之间,所述预制桩(3)与预制墙板(4)之间通过第一拼接结构进行初步拼接,所述预制桩(3)与预制墙板(4)之间通过注浆连接结构进行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拼接结构包括榫头(6)和榫槽(7),所述榫头(6)设置在预制墙板(4)上的与相邻的预制桩(3)相对的两侧,所述榫槽(7)设置在预制桩(3)上的与相邻的预制墙板(4)相对的两侧,所述榫头(6)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榫槽(7)内,所述榫头(6)与榫槽(7)的尺寸相互配合,所述榫槽(7)的靠近坑壁(2)的一端封闭形成内端,所述榫头(6)与榫槽(7)的一端抵触时,所述预制桩(3)和预制墙板(4)上靠近坑壁(2)的一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注浆腔(8)和第二注浆腔(10),所述第一注浆腔(8)设置在预制墙板(4)内,所述第一注浆腔(8)贯穿预制墙板(4)上的设置有榫头(6)的两侧,所述第二注浆腔(10)设置在预制桩(3)上的设有榫槽(7)的两侧,所述预制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俊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品尚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