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柔印色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75239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柔印色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UV柔印色墨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组分: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30%;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5~30%;聚酯改性丙烯酸酯10~30%;光引发剂5~13%;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1~5%;分散剂1~5%;颜料粉10~25%。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优化UV柔印色墨的配比,解决了传统油墨打印转移性差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V柔印色墨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
,尤其涉及一种UV柔印色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印刷技术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丝网印刷,一是溶剂凹版印刷,以及UV胶印。但是其在印刷上均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对丝网印刷,其印刷的速度过慢,效率低下,产能低;对溶剂凹版印刷,虽然其印刷的效率高,但是其对环境的污染较大,VOCs排放量远超国家标准;对UV胶印,虽然其效率高且较环保,但是由于UV胶印工艺的限制,在UV胶印过程中UV柔印色墨由于胶印过程中的水油平衡波动,会造成大面积实地印刷存在明显色差,且印刷不均匀,因此需要长时间调节印刷机保持水墨平衡,导致印刷效率低下,废品率增加,且磨损印刷机,大大减少了印刷机的使用寿命。因此,一种转移性良好的UV柔印色墨的出现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柔印色墨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油墨打印转移性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柔印色墨,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组分: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30%;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5~30%;聚酯改性丙烯酸酯10~30%;光引发剂5~13%;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1~5%;分散剂1~5%;颜料粉10~25%。可选地,所述UV柔印色墨的静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0.5,所述UV柔印色墨的动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0.5。可选地,所述UV柔印色墨的粒径小于或者等于5um。可选地,所述UV柔印色墨的粘度为20~45秒。可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2-苄基-二甲基-1-(4-吗啉苯基)-1-丁酮或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S1,按比例依次向反应釜内加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酯改性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并于温度为30~60℃、转速为1400~1600转/分钟的环境下,搅拌混匀,得混合液;步骤S2,将上述混合液置于分散机,按比例缓慢添加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分散机转速为500~700转/分钟,分散时间为20~30分钟,得分散混合液;步骤S3,依次向上述分散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剂和颜料粉,分散机转速为500~800转/分钟,分散时间为20~30分钟,得目的混合液;研磨、过滤,得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可选地,所述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于30℃以下避光阴凉保存。可选地,所述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保存于不透明的容器中。可选地,所述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密封保存于不锈钢桶或黑色塑料桶。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技术中,通过设计UV柔印色墨的具体成分,大大降低了油墨的粘度,提高了油墨的色浓度,并且使得UV柔印色墨在印刷时,能均匀印刷,具有良好的转移性。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UV柔印色墨,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组分: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30%;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5~30%;聚酯改性丙烯酸酯10~30%;光引发剂5~13%;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1~5%;分散剂1~5%;颜料粉10~25%。可选地,为了提高UV柔印色墨的滑爽度,所述UV柔印色墨的静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0.5,所述UV柔印色墨的动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0.5。应当理解,该UV柔印色墨的滑爽度采用32-07系列摩擦系数测定仪测定得到。可选地,为了减小色墨的粘度,所述UV柔印色墨的粒径小于或者等于5um。可选地,所述UV柔印色墨的粘度为20~45秒。应当理解,该粘度的测定在25℃室温条件下用查恩斯3#杯测量得到。可选地,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2-苄基-二甲基-1-(4-吗啉苯基)-1-丁酮或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步骤如下:步骤S1,按比例依次向反应釜内加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酯改性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并于温度为30~60℃、转速为1400~1600转/分钟的环境下,搅拌混匀,得混合液;步骤S2,将上述混合液置于分散机,按比例缓慢添加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分散机转速为500~700转/分钟,分散时间为20~30分钟,得分散混合液;步骤S3,依次向上述分散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剂和颜料粉,分散机转速为500~800转/分钟,分散时间为20~30分钟,得目的混合液;研磨、过滤,得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可选地,所述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于30℃以下避光阴凉保存。应当理解,所述UV柔印色墨的有效贮存期为半年,超过贮存期后,需按标准再次检测该柔印色墨是否符合要求,符合要求后可再使用。可选地,所述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保存于不透明的容器中。可选地,所述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密封保存于不锈钢桶或黑色塑料桶。为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UV柔印色墨的印刷效果,选用以下实施例组进行列举。应当理解,下列实施例组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中低温保存液的效果,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UV柔印色墨按照质量百分含量包括如下组分: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20%;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20%;聚酯改性丙烯酸酯10%;光引发剂5%;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5%;分散剂5%;颜料粉20%。制备方法:步骤S1,按上述比例依次向反应釜内加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聚酯改性丙烯酸酯及光引发剂,并于温度为40℃、转速为1400转/分钟的环境下,搅拌混匀,得混合液;步骤S2,将上述混合液置于分散机,按比例缓慢添加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分散机转速为600转/分钟,分散时间为30分钟,得分散混合液;步骤S3,依次向上述分散混合液中添加分散剂和颜料粉,分散机转速为600转/分钟,分散时间为30分钟,得目的混合液;研磨、过滤,得如上所述的UV柔印色墨。保存:黑色塑料桶墨密封保存。对本实施例的UV柔印色墨进行粘度、色相、固化速度、涂膜表面效果、防水雾性能、柔韧性、附着力进行测定:①在25℃室温下,用查恩斯3#杯测定。经测定,本实施例中的UV柔印色墨的粘度为600mpas。②将样品UV柔印色墨搅拌均匀,装入直径15mm,长150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V柔印色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组分:/n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5~30%;/n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 5~30%;/n聚酯改性丙烯酸酯 10~30%;/n光引发剂 5~13%;/n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 1~5%;/n分散剂 1~5%;/n颜料粉 10~2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V柔印色墨,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数包括以下组分: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5~30%;
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5~30%;
聚酯改性丙烯酸酯10~30%;
光引发剂5~13%;
聚醚改性胺类丙烯酸酯齐聚体1~5%;
分散剂1~5%;
颜料粉10~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V柔印色墨,其特征在于,所述UV柔印色墨的静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0.5,所述UV柔印色墨的动摩擦系数小于或者等于0.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UV柔印色墨,其特征在于,所述UV柔印色墨的粒径小于或者等于5u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UV柔印色墨,其特征在于,所述UV柔印色墨的粘度为20~45秒。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UV柔印色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引发剂为二苯基-(2,4,6-三甲基苯甲酰)氧磷、2-苄基-二甲基-1-(4-吗啉苯基)-1-丁酮或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


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UV柔印色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杭徐执一李振明黄旺藤项吉映刘秋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美浓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