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箱体、太阳能板、蓄电池和板框压滤机;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离板和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将箱体内部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太阳能板、蓄电池,通过利用太阳能给设备供电,不额外耗费电力,节约了能源,更加绿色环保;在箱体内设置了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简化了工序,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水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现在的生活废水的量越来越大,现在大多采用直接排放的做法,这种做法对环境污染造成很大的危害,还会滋生很多细菌对人们的身体不利。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污水处理成本能耗,基本都是高能耗低效率。现有技术中用于污水处理的设备,要么就是工序特别复杂,要么就是污水处理不彻底,使得污水处理存在一定的困扰。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非常的耗电,可以利用太阳能源来节约电力,但是现有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存在着污水处理效果较差的缺点,导致不能有效的处理污水中的污渍,污染了生活环境,降低了污水处理的效果,从而降低了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通过设置太阳能板、蓄电池、箱体,解决了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能耗大,处理效率低,效果不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太阳能板、蓄电池和板框压滤机;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箱体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设置在箱体的一侧面下部;所述箱体顶部一侧设置有污水进水管;所述箱体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装置;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离板和第一隔离板;所述第一隔离板位于第一隔离板的上方;所述第一隔离板、第一隔离板将箱体内部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所述污水进水管的下方设置有格栅网;所述箱体上部一侧设置有集污室;所述格栅网与集污室相连接;所述箱体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均匀分布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沉淀层与生物接触氧化层通过第一连接管相连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生物填料层;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曝气盘;所述曝气盘与空气压缩风机相连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与消毒层通过第二连接管相连接;所述消毒层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所述消毒层内竖直设置第一过滤层和第二过滤层;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出水管;所述第一隔离板与第三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板与第四连接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板框压滤机相连接;所述板框压滤机与生物接触氧化层通过第一回流管相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上设置有回流泵;所述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回流管上均设置第一控制阀;所述加料装置与沉淀层通过加料管相连接;所述加料管、污水出水管上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伺服电机、空气压缩风机、板框压滤机均与蓄电池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网倾斜设置;所述格栅网的倾斜角度为30°-45°。进一步地,所述污水进水管上还设置有流量计。进一步地,所述加料装置内填充有聚合硫酸铁或者硫酸铝。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填料层为弹性填料;所述弹性填料表面附着有脱硫微生物菌群和反硝化细菌菌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层内填充有活性碳颗粒或者石墨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层内填充有多孔瓷片、沸石、陶粒等填料的一种或几种。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备能耗大的问题,设置了太阳能板、蓄电池,通过利用太阳能给设备供电,不额外耗费电力,节约了能源,更加绿色环保。2、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设备污水处理效果差、处理不彻底的问题,设置了箱体,在箱体内设置了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简化了工序,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箱体,2-太阳能板,3-蓄电池,4-板框压滤机,5-污水进水管,6-格栅网,7-集污室,8-伺服电机,9-搅拌轴,10-搅拌叶,11-加料装置,12-第一隔离板,13-第一隔离板,14-第一连接管,15-第二连接管,16-第三连接管,17-第四连接管,18-第一回流管,19-回流泵,20-紫外灯,21-第一过滤层,22-第二过滤层,23-支撑脚,24-污水出水管,25-第二控制阀,26-第一控制阀,27-排气孔,28-生物填料层,29-曝气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位置”、“一侧面”、“下部”、“顶部”、“底部”、“内部”、“外侧面”、“一端”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太阳能板2、蓄电池3和板框压滤机4;太阳能板2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蓄电池3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面下部;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污水进水管5;箱体1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装置11;加料装置11内填充有聚合硫酸铁或者硫酸铝;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23;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2和第一隔离板13;第一隔离板12位于第一隔离板13的上方;第一隔离板12、第一隔离板13将箱体1内部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污水进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格栅网6;格栅网6倾斜设置;格栅网6的倾斜角度为30°-45°;污水进水管5上还设置有流量计;箱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集污室7;格栅网6与集污室7相连接;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8;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搅拌轴9上均匀分布设置有搅拌叶10;沉淀层与生物接触氧化层通过第一连接管14相连接;生物接触氧化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生物填料层28;生物填料层28为弹性填料;弹性填料表面附着有脱硫微生物菌群和反硝化细菌菌群;生物接触氧化层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曝气盘29;生物接触氧化层的外侧壁上还设置有排气孔2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太阳能板(2)、蓄电池(3)和板框压滤机(4);/n其特征在于:/n所述太阳能板(2)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3)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面下部;所述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污水进水管(5);所述箱体(1)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装置(11);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23);/n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2)和第一隔离板(13);所述第一隔离板(12)位于第一隔离板(13)的上方;所述第一隔离板(12)、第一隔离板(13)将箱体(1)内部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n所述污水进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格栅网(6);所述箱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集污室(7);所述格栅网(6)与集污室(7)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9)上均匀分布设置有搅拌叶(10);/n所述沉淀层与生物接触氧化层通过第一连接管(14)相连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生物填料层(28);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曝气盘(29);所述曝气盘(29)与空气压缩风机相连接;/n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与消毒层通过第二连接管(15)相连接;所述消毒层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20);所述消毒层内竖直设置第一过滤层(21)和第二过滤层(22);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出水管(24);所述第一隔离板(12)与第三连接管(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板(13)与第四连接管(1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6)的另一端、第四连接管(17)的另一端与板框压滤机(4)相连接;/n所述板框压滤机(4)与生物接触氧化层通过第一回流管(18)相连接;所述第一回流管(18)上设置有回流泵(19);所述第一连接管(14)、第二连接管(15)、第三连接管(16)、第四连接管(17)、回流管上均设置第一控制阀(26);所述加料装置(11)与沉淀层通过加料管相连接;所述加料管、污水出水管(24)上均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5);所述伺服电机(8)、空气压缩风机、板框压滤机(4)均与蓄电池(3)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太阳能微动力技术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太阳能板(2)、蓄电池(3)和板框压滤机(4);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板(2)设置在箱体(1)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蓄电池(3)设置在箱体(1)的一侧面下部;所述箱体(1)顶部一侧设置有污水进水管(5);所述箱体(1)顶部的另一侧设置有加料装置(11);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脚(23);
所述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离板(12)和第一隔离板(13);所述第一隔离板(12)位于第一隔离板(13)的上方;所述第一隔离板(12)、第一隔离板(13)将箱体(1)内部分为三层,自上而下分别为沉淀层、生物接触氧化层和消毒层;
所述污水进水管(5)的下方设置有格栅网(6);所述箱体(1)上部一侧设置有集污室(7);所述格栅网(6)与集污室(7)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顶部设置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与搅拌轴(9)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9)上均匀分布设置有搅拌叶(10);
所述沉淀层与生物接触氧化层通过第一连接管(14)相连接;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生物填料层(28);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的底部均匀分布设置有曝气盘(29);所述曝气盘(29)与空气压缩风机相连接;
所述生物接触氧化层与消毒层通过第二连接管(15)相连接;所述消毒层的顶部设置有紫外灯(20);所述消毒层内竖直设置第一过滤层(21)和第二过滤层(22);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有污水出水管(24);所述第一隔离板(12)与第三连接管(16)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板(13)与第四连接管(1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16)的另一端、第四连接管(17)的另一端与板框压滤机(4)相连接;
所述板框压滤机(4)与生物接触氧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方海,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安能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