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506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涉及生物质能源利用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炉体,炉体包括通过第一储液容器隔开的燃烧腔和气化腔,所述燃烧腔上设有排烟口,所述燃烧腔内设有盘管,所述盘管、第一储液容器及第一热用户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所述气化腔外壁设有第二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与第二热用户互相连接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气化腔内设有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入口与生物质进料装置连接,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质燃烧器连接,所述生物质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燃烧腔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多次热交换过程,使生物质能转换的热能被最大限度吸收利用,同时对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碳材料进行收集,使生物质能充分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
本技术属于生物质能源利用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煤、油等传统能源的消耗,随之而来环境污染、全球气候的变暖等问题接踵而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发和重视可再生、环保的能源,减少CO2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生物质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质,如木材、木材废弃物、农作物、农作物废弃物、和动物粪便等,生物质的独特性,不仅在于能贮存太阳能,还是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具有CO2零排放的特征,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基于生物质环保、节能的优点,现有技术中的关于生物质能源利用的技术越来越多。专利ZL200810097420.0公开了一种绿能炉,由灰箱、催化器、耐火套、水套、灶头连合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灰箱、催化器在下,耐火套、水套在中,灶头在上,灰箱在催化器内可动并与之配合,水套在耐火套外,炉膛在耐火套中。本专利技术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用于烧水等。专利ZL201020246256.8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户用生物质气化供热装置,主要山气化反应室、燃气灶、燃烧室、燃尽除尘室、换热装置组成,气化反应室和燃烧室为两体合一结构,并山水冷炉排隔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化反应室与燃气灶连接,燃烧室侧面通过火焰旋流口与燃尽除尘室相连通,换热装置设在烟道与燃尽除尘室之间。本专利技术气化反应室具有夹层,可加热水,供用户使用,产生的燃气供燃气灶使用。以上专利技术均利用生物质能替代传统能源,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热能,用于日常生活,但是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利用装置结构复杂,且生物质能利用效率低,造成了能源的巨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生物质燃烧利用设备结构复杂、占用空间大,生物质能利用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燃烧腔和气化腔,所述燃烧腔与所述气化腔通过第一储液容器隔开,所述燃烧腔上设有排烟口,所述燃烧腔内设有盘管,所述盘管入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出口连接,所述盘管出口经第一热用户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入口连接,所述气化腔外壁设有第二储液容器,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出口经第二热用户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入口连通,所述气化腔内设有气化炉,所述气化炉入口与生物质进料装置连接,所述气化炉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质燃烧器连接,所述生物质燃烧器设置在所述燃烧腔的底部。第一储液容器、第二储液容器将气化腔包裹,生物质在气化腔气化时放出热量,热量传输至第一储液容器和第二储液容器,对第一储液容器和第二储液容器内的液体进行预热,防止热量流失。第一储液容器、盘管、第一热用户互相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第二储液容器与第二热用户形成第二循环系统。生物质燃烧器设置在燃烧腔底部,用于盘管进行加热,使盘液管受热均匀,升温速度更快。优选的,所述气化炉出口还与排气管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设有阀门。用于反应结束后,排放剩余废气,防止气化炉内压力过大导致危险的发生。优选的,所述气化炉出口与所述生物质燃烧器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计。压力计用于监测气化炉内的压力,气化炉内为微负压时为安全状态。优选的,所述气化炉底部设有碳料排放口并延伸至气化腔外。用于生物质裂解后形成的碳料排出,当压力计显示正压时,碳料排放口不能打开,以防碳料溅射,发生危险。优选的,所述气化炉底部还连有点火装置,所述点火装置与点火/应急燃气接口连接。点火装置用于给气化炉点火,特殊情况时,可通过向气化炉中直接通入燃气进行加热。优选的,所述气化炉方设有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气化炉出口连接。生物质气化形成燃气后经抽气装置抽气传输到生物质燃烧器中。优选的,所述抽气装置上设有集气管,以所述集气管一端为中心连通若干根抽气管,所述抽气管均设有若干抽气口,所述抽气口开口方向呈顺时针或逆时针设置,所述集气管另一端与所述气化炉出口连接。集气管与抽气管采用“支母管”形式抽出,可以实现可燃气均匀抽出,防止气流偏流,导致内部料气化不均衡;抽气口侧面抽气,可以兼顾尽可能抽净气化燃气同时,防止内部灰被抽出;设置多个抽气口进行多点抽出,也防止局部气速过高,把灰带出来,堵塞管路。优选的,所述盘管与所述第一热用户之间设有压力缓冲罐。用于调节管路压力,及时向第一储液容器补液,保障使用安全。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还连有补液装置。当第二储液容器内液体不足时,通过补液装置进对其进行补液。优选的,所述排烟口连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入口与补液装置连接,所述换热器出口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连接。排烟口的烟气通过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换热器内的液体升温并传输至第二储液容器,将热量传输至第二储液容器,间接的实现了对生物质能量的二次利用。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手段,达到技术效果如下:(1)本技术涉及多次热交换的过程:①气化腔外壁及顶部被储液腔包裹,生物质气化过程产生的绝大部分热量被储液腔内的液体吸收;②生物质气化产生的燃气用于给盘管加热升温;③燃气燃烧后的烟气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排放。通过以上过程生物质能转换的热能被最大限度的有效吸收利用,同时对生物质气化后产生的碳材料进行收集,使生物质能充分利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2)本技术包括两个循环系统,增加了设备使用的灵活性、广泛性,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3)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气化、燃烧、供热一体化设置,有效节省设备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抽气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2、燃烧腔,2-1、排烟口,2-2、盘管,3、第一储液容器,4、气化腔,4-1、气化炉,4-2、碳料排放口,4-3、抽气装置,4-4、集气管,4-5、抽气管,4-6、抽气口,4-7、点火装置,5、生物质燃烧器,6、压力计,7、生物质加料装置,8、换热器,9、第二储液容器,10、补液装置,11、第一热用户,12、第二热用户,13、排气管,14、点火/应急燃气接口,15、压力缓冲罐,15-1、注油口,15-2、止回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燃烧腔2和气化腔4,所述燃烧腔2与所述气化腔4通过第一储液容器3隔开,所述气化腔4外壁设有第二储液容器9,气化腔4被第一储液容器3和第二储液容器9包裹。所述燃烧腔2内设有盘管2-2,所述盘管2-2入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3出口连接,所述盘管2-2出口经第一热用户11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3入口连接,即第一储液容器3、盘管2-2、第一热用户11相互连接,形成第一循环系统,第一储液容器3内的液体为导热油。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出口经第二热用户12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入口连通,即第二储液容器9与第二热用户12形成第二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还连有补液装置10。通过补液装置10对第二储液容器进行液体补给,第二储液容器9内的液体为水。所述燃烧腔2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燃烧腔(2)和气化腔(4),所述燃烧腔(2)与所述气化腔(4)通过第一储液容器(3)隔开,所述燃烧腔(2)上设有排烟口(2-1),所述燃烧腔(2)内设有盘管(2-2),所述盘管(2-2)入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3)出口连接,所述盘管(2-2)出口经第一热用户(11)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3)入口连接,所述气化腔(4)外壁设有第二储液容器(9),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出口经第二热用户(12)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入口连通,所述气化腔(4)内设有气化炉(4-1),所述气化炉(4-1)入口与生物质进料装置(7)连接,所述气化炉(4-1)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质燃烧器(5)连接,所述生物质燃烧器(5)设置在所述燃烧腔(2)的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包括燃烧腔(2)和气化腔(4),所述燃烧腔(2)与所述气化腔(4)通过第一储液容器(3)隔开,所述燃烧腔(2)上设有排烟口(2-1),所述燃烧腔(2)内设有盘管(2-2),所述盘管(2-2)入口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3)出口连接,所述盘管(2-2)出口经第一热用户(11)与所述第一储液容器(3)入口连接,所述气化腔(4)外壁设有第二储液容器(9),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出口经第二热用户(12)与所述第二储液容器(9)入口连通,所述气化腔(4)内设有气化炉(4-1),所述气化炉(4-1)入口与生物质进料装置(7)连接,所述气化炉(4-1)出口通过管路与生物质燃烧器(5)连接,所述生物质燃烧器(5)设置在所述燃烧腔(2)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4-1)出口还与排气管(13)连接,所述排气管(13)上设有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4-1)出口与所述生物质燃烧器(5)连接的管路上设有压力计(6)。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生物质气化供热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4-1)底部设有碳料排放口(4-2)并延伸至气化腔(4)外。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伟张有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嘉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