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969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前后端壁前后对称设置有履带腔,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与所述履带腔间前后对称设置有齿轮齿条腔,所述动力腔与前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前侧主轴,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站在地面上的操作人员,手持气动控制器可以操控机器人在船体外立面上任意行走,使用电磁铁方式减少了永磁铁带来的拔除困难的弊端,结构简单、吸附力较大、可适应环境更广,克服跨越更多的障碍物,实现负角度爬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相关
,尤其是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
技术介绍
长时间运行在海洋环境的舰船表面会产生氧化锈蚀现象,必须进行定期的除锈喷漆维护,以确保舰船运行的安全性。传统的空气喷砂除漆工艺,会产生大量有害粉尘污染环境,对人体造成伤害,还留下大量废弃物需要回收处理。在喷砂作业期间,其它工种全部要停下来,导致船坞利用效率降低,维修工期延长。这项工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危险系数大。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人工进行清除作业,相关除锈机器人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设置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改善上述问题。不仅实现了人工智能化的清除工作,而且效率高、费用低、安全、环保无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从而提高设备的实用性。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前后端壁前后对称设置有履带腔,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与所述履带腔间前后对称设置有齿轮齿条腔,所述动力腔与前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前侧主轴,所述前侧主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前侧主轮,所述前侧主轴位于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导轨齿轮,所述前侧主轴后端固定设置有前侧锥齿轮,所述前侧主轴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前侧的动力系统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与后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后侧主轴,所述后侧主轴后端固定设置有后侧主轮,所述后侧主轴位于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后导轨齿轮,所述后侧主轴与所述后导轨齿轮和所述前侧主轴与所述前导轨齿轮间设置有力矩联轴器,所述后侧主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后动力齿轮,所述后侧主轴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后侧的与所述前侧所述动力系统对称设置的动力系统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左端壁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动力腔右侧设置有钢刷锥齿掐,所述电机向右动力设置有向右延伸至所述钢刷锥齿掐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右端固定设置有钢刷锥齿轮,所述钢刷锥齿轮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右侧的除锈装置运动将铁锈清理干净,所述电机轴位于所述动力腔内固定设置有反转锥齿轮,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所述反转锥齿轮右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前侧锥齿轮啮合的固定双面锥齿轮,所述动力腔左端壁位于所述电机后侧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向右动力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右端转动设置有滑动锥齿轴,所述滑动锥齿轴右端固定设置有可分别与所述反转锥齿轮和所述固定双面锥齿轮啮合的滑动双面锥齿轮,所述动力腔上端壁转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内锥齿轴,所述内锥齿轴下端固定设置有可与所述滑动双面锥齿轮啮合的内锥齿,所述内锥齿外端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后动力齿轮啮合的锥齿齿轮,所述机身位于所述动力腔左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通过电力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所述机身内设置的开口向前的导轨腔,所述导轨腔内左右滑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前导轨固定杆,所述前导轨固定杆下端固定设置有前侧导轨,所述前导轨固定杆右端壁后侧向右延伸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前导轨齿轮啮合的前侧齿条,所述前侧主轴上固定设置有前侧主轮,所述履带腔靠近对称中心端壁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的运动副轴,所述运动副轴上固定设置有运动副轮,所述运动副轮与所述前侧主轮间使用履带连接,所述履带上铰接设置有电磁固定块,所述电磁固定块远离所述履带端固定设置有与船体抵接的电磁铁,所述履带内设置有开口向所述履带的的电磁滑块腔,所述电磁滑块腔内上下滑动设置有向所述履带延伸且贯穿所述履带的电磁推杆,所述电磁推杆可与所述前侧导轨抵接,所述电磁推杆远离所述履带端固定设置有电磁滑块,所述电磁滑块靠近所述履带端壁与所述电磁滑块腔靠近所述履带端壁间使用电磁弹簧连接,所述电磁滑块远离所述履带端与所述电磁滑块腔远离所述电磁铁端面间设置有可抵接的触点,所述触点与对应的电磁铁电力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力矩联轴器包括所述后导轨齿轮内设置的前后贯通的棘轮腔,所述棘轮腔端壁上圆周阵列设置有五组滑杆腔,所述滑杆腔内径向滑动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远离阵列中心端面与所述滑杆腔远离阵列中心端面间使用安全弹簧连接,所述后侧主轴上位于所述棘轮腔内固定设置有安全棘轮,所述滑杆靠近阵列中心端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安全棘轮抵接的滑球。进一步地,所述除锈装置包括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钢刷锥齿掐前后强拆前后对称设置的四个蜗轮蜗杆腔,四个所述蜗轮蜗杆腔间转动设置有前后延伸且贯穿所述钢刷锥齿掐的蜗杆轴,所述蜗杆轴位于所述钢刷锥齿掐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钢刷锥齿轮啮合的蜗杆锥齿轮,所述蜗杆轴位于所述蜗轮蜗杆腔内固定设置有蜗杆,所述蜗轮蜗杆腔上下端壁间转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除锈轴,所述除锈轴位于所述蜗轮蜗杆腔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蜗杆啮合的蜗轮,所述除锈轴下端固定设置有钢刷板,所述钢刷板下端壁固定设置有钢刷。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本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通过站在地面上的操作人员,手持气动控制器可以操控机器人在船体外立面上任意行走,使用电磁铁方式减少了永磁铁带来的拔除困难的弊端,结构简单、吸附力较大、可适应环境更广,克服跨越更多的障碍物,实现负角度爬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2中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4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结合附图1-4所述的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包括机身10,所述机身10前后端壁前后对称设置有履带腔14,所述机身10内设置有动力腔41,所述动力腔41与所述履带腔14间前后对称设置有齿轮齿条腔36,所述动力腔41与前侧所述履带腔14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36的前侧主轴20,所述前侧主轴20前端固定设置有前侧主轮18,所述前侧主轴20位于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36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导轨齿轮35,所述前侧主轴20后端固定设置有前侧锥齿轮60,所述前侧主轴20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10前侧的动力系统100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41与后侧所述履带腔14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36的后侧主轴45,所述后侧主轴45后端固定设置有后侧主轮48,所述后侧主轴45位于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36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后导轨齿轮47,所述后侧主轴45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前后端壁前后对称设置有履带腔,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与所述履带腔间前后对称设置有齿轮齿条腔,所述动力腔与前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前侧主轴,所述前侧主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前侧主轮,所述前侧主轴位于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导轨齿轮,所述前侧主轴后端固定设置有前侧锥齿轮,所述前侧主轴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前侧的动力系统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与后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后侧主轴,所述后侧主轴后端固定设置有后侧主轮,所述后侧主轴位于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后导轨齿轮,所述后侧主轴与所述后导轨齿轮和所述前侧主轴与所述前导轨齿轮间设置有力矩联轴器,所述后侧主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后动力齿轮,所述后侧主轴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后侧的与所述前侧所述动力系统对称设置的动力系统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左端壁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动力腔右侧设置有钢刷锥齿掐,所述电机向右动力设置有向右延伸至所述钢刷锥齿掐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右端固定设置有钢刷锥齿轮,所述钢刷锥齿轮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右侧的除锈装置运动将铁锈清理干净,所述电机轴位于所述动力腔内固定设置有反转锥齿轮,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所述反转锥齿轮右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前侧锥齿轮啮合的固定双面锥齿轮,所述动力腔左端壁位于所述电机后侧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向右动力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右端转动设置有滑动锥齿轴,所述滑动锥齿轴右端固定设置有可分别与所述反转锥齿轮和所述固定双面锥齿轮啮合的滑动双面锥齿轮,所述动力腔上端壁转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内锥齿轴,所述内锥齿轴下端固定设置有可与所述滑动双面锥齿轮啮合的内锥齿,所述内锥齿外端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后动力齿轮啮合的锥齿齿轮,所述机身位于所述动力腔左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通过电力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包括机身,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前后端壁前后对称设置有履带腔,所述机身内设置有动力腔,所述动力腔与所述履带腔间前后对称设置有齿轮齿条腔,所述动力腔与前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前侧主轴,所述前侧主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前侧主轮,所述前侧主轴位于前侧所述齿轮齿条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前导轨齿轮,所述前侧主轴后端固定设置有前侧锥齿轮,所述前侧主轴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前侧的动力系统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与后侧所述履带腔间转动设置有贯穿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的后侧主轴,所述后侧主轴后端固定设置有后侧主轮,所述后侧主轴位于后侧所述齿轮齿条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后导轨齿轮,所述后侧主轴与所述后导轨齿轮和所述前侧主轴与所述前导轨齿轮间设置有力矩联轴器,所述后侧主轴前端固定设置有后动力齿轮,所述后侧主轴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后侧的与所述前侧所述动力系统对称设置的动力系统在船身吸附转动带动设备运动,所述动力腔左端壁固定设置有电机,所述机身内位于所述动力腔右侧设置有钢刷锥齿掐,所述电机向右动力设置有向右延伸至所述钢刷锥齿掐内的电机轴,所述电机轴右端固定设置有钢刷锥齿轮,所述钢刷锥齿轮转动可带动位于所述机身右侧的除锈装置运动将铁锈清理干净,所述电机轴位于所述动力腔内固定设置有反转锥齿轮,所述电机轴上位于所述反转锥齿轮右侧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前侧锥齿轮啮合的固定双面锥齿轮,所述动力腔左端壁位于所述电机后侧固定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向右动力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右端转动设置有滑动锥齿轴,所述滑动锥齿轴右端固定设置有可分别与所述反转锥齿轮和所述固定双面锥齿轮啮合的滑动双面锥齿轮,所述动力腔上端壁转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内锥齿轴,所述内锥齿轴下端固定设置有可与所述滑动双面锥齿轮啮合的内锥齿,所述内锥齿外端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后动力齿轮啮合的锥齿齿轮,所述机身位于所述动力腔左侧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所述电机通过电力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船舶用电磁履带式除锈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壮丈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哒林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