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46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内设有左右贯穿的贯穿腔,所述贯穿腔的前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后端动力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前后表面内贯穿有通腔,所述转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上侧设有齿轮腔,所述齿轮腔的左壁内贯穿有左端伸入所述通腔的第一转轴,能够实现对长途航行中的船的船底进行补漆的操作,避免了船因无法靠岸而无法完成补漆,减少了船体的腐蚀损耗,同时增加了船体的安全性,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操作比较方便,非常的实用,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漆相关
,具体为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
技术介绍
船在长时间的航行之后难免会被海水腐蚀掉外层的油漆,而船体油漆腐蚀掉之后往往会在船坞里进行船体的补漆,而有时候船需要长时间的航行,或者短时间内无法靠岸,这时候若是发生船体油漆的腐蚀破漏的情况则会加剧船体的腐蚀,造成船体的较为严重的损坏,甚至可能威胁到船上人员的安全,本专利技术阐明了一种能够在船航行时对船底进行补漆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包括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内设有左右贯穿的贯穿腔,所述贯穿腔的前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后端动力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前后表面内贯穿有通腔,所述转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上侧设有齿轮腔,所述齿轮腔的左壁内贯穿有左端伸入所述通腔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固设于所述贯穿腔后壁上的锥齿轮块,所述贯穿腔的底壁上固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用于限制所述转块位置的限位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螺纹轴,所述连接块的下侧设有补漆块,所述补漆块的右侧上表面内设有与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的螺纹腔,所述螺纹腔的右侧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限位杆,所述补漆块的左侧上表面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内设有操作腔,所述操作腔的上侧设有固设于所述操作块的垫环,所述操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打磨板,所述打磨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打磨垫,所述操作腔的底壁左侧固设有抽液泵,所述操作腔的底壁内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一管道,所述工作腔的左壁内贯穿有能够与左侧的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操作块的下表面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下侧设有用于提升所述操作块的提升机构,所述工作腔的右侧设有管道腔,右侧的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有穿过所述管道腔、贯穿所述补漆块并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打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操作腔的底壁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提升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对船底补漆处进行喷水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对船底补漆处进行烘干与喷漆的补漆机构。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补漆块下表面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工作腔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动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顶壁上的套筒,所述第三转轴的下侧设有第一带轮。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底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带连接有皮带,所述第四转轴的左侧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底壁、上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顶壁并伸入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固定连接有上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顶壁的第七转轴,所述第七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轴,所述第一连轴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能够与所述第四转轴连接的第八转轴,所述第八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右壁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上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顶壁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楔形杆,所述楔形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吸块,所述吸块的下侧设有固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底壁上的第一电磁铁,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三空腔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三空腔的右侧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的左侧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下端连接有位于所述储水腔底壁上的第一水泵,所述第二管道的上侧连接有位于所述管道腔内的第一软管,所述第一软管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操作腔连通的喷口;所述第三空腔的右壁内连通有贯穿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卡腔,所述第一卡腔内设有用于堵住所述第二管道的与所述楔形杆抵接的第一卡杆,所述第一卡杆上设有用于接通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卡杆与所述第一卡腔的右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补漆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三空腔上侧的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内设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七转轴的第二连轴,所述第二连轴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九转轴,所述第九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空腔的滑板,所述第九转轴的上侧能够连接有贯穿所述第四空腔顶壁并伸入所述工作腔的第十转轴,所述第十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风扇,所述第一空腔的顶壁内设有与所述操作腔连通的只能通过气体的气阀,所述第十转轴上动力连接有固设于所述补漆块上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二轴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四空腔的右壁内连通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四连杆抵接的套块,所述滑杆的上侧设有固设于所述第五空腔顶壁内的第二电磁铁,所述滑杆与所述第五空腔的底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四弹簧;所述储水腔的右侧设有储漆腔,所述储漆腔的左侧连通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储漆腔底壁上的第二水泵,所述第三管道连接有位于所述管道腔内的第二软管,所述第二软管的左端连接有所述喷口,所述第五空腔的底壁内连通有贯穿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卡腔,所述第二卡腔内滑动连接有用于堵住所述第三管道的、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的第二卡杆,所述第二卡杆上设有用于接通所述第三管道的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卡腔的底壁上固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电机开关的按压开关;所述第四空腔的左壁内设有挤压腔,所述挤压腔内滑动连接有能够与所述滑板挤压抵接的楔形块,所述楔形块与所述挤压腔的左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五弹簧,所述楔形块的左端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固定连接有拉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对长途航行中的船的船底进行补漆的操作,避免了船因无法靠岸而无法完成补漆,减少了船体的腐蚀损耗,同时增加了船体的安全性,整个操作流程较为简单,操作比较方便,非常的实用,值得推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内设有左右贯穿的贯穿腔,所述贯穿腔的前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后端动力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前后表面内贯穿有通腔,所述转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上侧设有齿轮腔,所述齿轮腔的左壁内贯穿有左端伸入所述通腔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固设于所述贯穿腔后壁上的锥齿轮块,所述贯穿腔的底壁上固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用于限制所述转块位置的限位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螺纹轴,所述连接块的下侧设有补漆块,所述补漆块的右侧上表面内设有与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的螺纹腔,所述螺纹腔的右侧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限位杆,所述补漆块的左侧上表面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内设有操作腔,所述操作腔的上侧设有固设于所述操作块的垫环,所述操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打磨板,所述打磨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打磨垫,所述操作腔的底壁左侧固设有抽液泵,所述操作腔的底壁内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一管道,所述工作腔的左壁内贯穿有能够与左侧的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操作块的下表面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下侧设有用于提升所述操作块的提升机构,所述工作腔的右侧设有管道腔,右侧的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有穿过所述管道腔、贯穿所述补漆块并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打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操作腔的底壁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提升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对船底补漆处进行喷水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对船底补漆处进行烘干与喷漆的补漆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包括船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内设有左右贯穿的贯穿腔,所述贯穿腔的前壁内固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后端动力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前后表面内贯穿有通腔,所述转块的右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部上侧设有齿轮腔,所述齿轮腔的左壁内贯穿有左端伸入所述通腔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后侧啮合连接有固设于所述贯穿腔后壁上的锥齿轮块,所述贯穿腔的底壁上固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用于限制所述转块位置的限位块,所述第一转轴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下侧啮合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螺纹轴,所述连接块的下侧设有补漆块,所述补漆块的右侧上表面内设有与所述螺纹轴螺纹连接的螺纹腔,所述螺纹腔的右侧设有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块的限位杆,所述补漆块的左侧上表面内设有工作腔,所述工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操作块,所述操作块的上表面内设有操作腔,所述操作腔的上侧设有固设于所述操作块的垫环,所述操作腔内滑动连接有打磨板,所述打磨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打磨垫,所述操作腔的底壁左侧固设有抽液泵,所述操作腔的底壁内设有左右位置对称的第一管道,所述工作腔的左壁内贯穿有能够与左侧的所述第一管道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操作块的下表面内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左下侧设有用于提升所述操作块的提升机构,所述工作腔的右侧设有管道腔,右侧的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有穿过所述管道腔、贯穿所述补漆块并与外界空气连通的连通管,所述打磨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贯穿并螺纹连接于所述操作腔的底壁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一螺纹段,所述提升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使所述第二转轴旋转、对船底补漆处进行喷水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的右侧设有用于对船底补漆处进行烘干与喷漆的补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补漆块下表面内的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上侧设有与所述工作腔连通的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内设有动力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上设有第二螺纹段,所述第二螺纹段上螺纹连接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空腔的螺母,所述螺母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空腔顶壁上的套筒,所述第三转轴的下侧设有第一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船航行时对船底部进行补漆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右侧的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底壁上转动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一带轮之间带连接有皮带,所述第四转轴的左侧设有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空腔底壁、上端贯穿所述第三空腔的顶壁并伸入所述第一空腔的第五转轴,所述第五转轴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的第六转轴,所述第五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右侧啮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壮丈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哒林船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