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447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8 19:52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包括立架、横架、连接件、连接座、散热网和侧杆;所述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并于端部设置连接座;横架向下倾斜的部分覆盖散热网;所述侧杆设置在立架的左右两侧,侧杆的一端与立架相固定,另一端向前延伸,侧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横架上分布有多个连接件。本公开的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该结构使得发动机罩前低后高,在满足散热器加大后的散热量和安装尺寸要求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散热器在整机上的安装高度,满足散热器加高后整机视野要求;此外,本公开的横架设置有散热网,增强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
本公开涉及装载机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
技术介绍
发动机罩是装载机整机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在发动机机架上方,用于保护发动机罩里面有散热器、风扇、发动机等部件。发动机罩盖板覆盖在发动机上罩支架的外部,从而形成发动机上罩,发动机上罩属于发动机罩的一部分,其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等部件的上方,发动机上罩支架与发动机罩的龙门架连接,其结构稳固性对于整个发动机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随着排放升级,发动机的散热量加大,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变大,现有的发动机罩尺寸结构无法安装体积较大的散热器,因此影响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在满足安装体积较大的散热器的前提下,不影响整机后方的视野要求,并且散热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包括立架、横架、连接件、连接座、散热网和侧杆;所述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并于端部设置连接座;横架向下倾斜的部分覆盖散热网;所述侧杆设置在立架的左右两侧,侧杆的一端与立架相固定,另一端向前延伸,侧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横架上分布有多个连接件。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横架包括第一矩形框、横杆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矩形框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与连接座连接,连接座与第一矩形框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相互固定;所述横杆固定在第一矩形框内侧。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立架包括第二矩形框、安装板、两根斜杆、两块支撑板和两个支脚;所述安装板固定在第二矩形框内部,安装板中部开设有散热口;所述两根斜杆分别固定在第二矩形框上方的两个直角处;所述两块支撑板分别固定在第二矩形框的顶部两侧,横架固定在支撑板上方;所述两个支脚分别固定在第二矩形框的底部两侧。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每块支撑板与第二矩形框之间均通过第二加强筋相互固定。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加强筋在位于支撑板与第二矩形框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支脚包括底板和两个第三加强筋;所述底板固定在第二矩形框的底部,呈水平设置;所述两个第三加强筋分别设置在第二矩形框的前后两侧,并且均垂直于底板设置。根据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加强筋在位于第二矩形框与底板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公开的优势在于:本公开揭示的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该结构使得发动机罩前低后高,在满足散热器加大后的散热效率和安装尺寸要求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散热器在整机上的安装高度,满足散热器加高后整机视野要求。此外,本公开的横架设置有散热网,增强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图1是本公开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附图标记:1—立架,11—第二矩形框,12—安装板,13—斜杆,14—支撑板,15—支脚,151—底板,152—第三加强筋,2—横架,21—第一矩形框,22—横杆,23—第一加强筋,3—连接件,4—连接座,5—散热网,6—侧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如图1至3所示,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包括立架1、横架2、连接件3、连接座4、散热网5和侧杆6;横架2的一侧与立架1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并于端部设置连接座4,连接座用于与发动机罩的龙门架连接;横架2向下倾斜的部分覆盖散热网5;侧杆6设置在立架1的左右两侧,侧杆6的一端与立架1相固定,另一端向前延伸,侧杆6上开设有安装孔,侧杆用于支撑和固定发动机罩盖板;横架2上分布有多个连接件4,连接件用于支撑和固定发动机罩盖板。横架2包括第一矩形框21、横杆22和第一加强筋23;第一矩形框21的一侧与立架1连接,相对的另一侧与连接座4连接,连接座4与第一矩形框21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23相互固定;横杆22固定在第一矩形框21内侧,用于增加第一矩形框的稳固性,以防止其变形,还可以用于增加横架与发动机罩盖板的固定点。立架1包括第二矩形框11、安装板12、两根斜杆13、两块支撑板14和两个支脚15;安装板12固定在第二矩形框11内部,安装板12中部开设有散热口,安装板除了起到与其他部件连接的作用外,还能增强第二矩形框的整体刚性强度,使之不易变形;两根斜杆13分别固定在第二矩形框11上方的两个直角处;两块支撑板14分别固定在第二矩形框11的顶部两侧,横架2固定在支撑板14上方;两个支脚15分别固定在第二矩形框11的底部两侧。每块支撑板15与第二矩形框11之间均通过第二加强筋16相互固定,第二加强筋16支撑在支撑板14下方。第二加强筋16在位于支撑板14与第二矩形框11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用于避免工件应力集中。每个支脚15包括底板151和两个第三加强筋152;底板151固定在第二矩形框11的底部,呈水平设置;两个第三加强筋152分别设置在第二矩形框11的前后两侧,并且均垂直于底板151设置。第三加强筋152在位于第二矩形框11与底板151的连接处设置有倒角,用于避免工件应力集中。本公开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具有以下优点:1、本公开的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该结构使得发动机罩前低后高,在满足散热器加大后的散热效率和安装尺寸要求的同时,还可有效降低散热器在整机上的安装高度,满足散热器加高后整机视野要求。2、本公开的横架设置有散热网,增强了发动机上罩的散热效果。3、本公开的上罩支架的结构牢固,采用斜撑结构与加强筋结构进行加固,以防止支架变形、折断。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横架、连接件、连接座、散热网和侧杆;所述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并于端部设置连接座;横架向下倾斜的部分覆盖散热网;所述侧杆设置在立架的左右两侧,侧杆的一端与立架相固定,另一端向前延伸,侧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横架上分布有多个连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架、横架、连接件、连接座、散热网和侧杆;所述横架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下倾斜,并于端部设置连接座;横架向下倾斜的部分覆盖散热网;所述侧杆设置在立架的左右两侧,侧杆的一端与立架相固定,另一端向前延伸,侧杆上开设有安装孔;横架上分布有多个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架包括第一矩形框、横杆和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矩形框的一侧与立架连接,相对的另一侧与连接座连接,连接座与第一矩形框之间通过第一加强筋相互固定;所述横杆固定在第一矩形框内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载机的发动机上罩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括第二矩形框、安装板、两根斜杆、两块支撑板和两个支脚;所述安装板固定在第二矩形框内部,安装板中部开设有散热口;所述两根斜杆分别固定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峰韦日盖翚新康廖敢刁玉宣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川柳汽车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