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200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其包括多个机体节段,相邻所述机体节段适于滑动连接;机器人腿,其设置在所述机体节段上,所述机器人腿至少适于实现所述水下探测机器人走行模式下的走行、游动模式下的推进或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功能中的一种;调节机构,其设置在相邻所述机体节段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节段之间的中心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多个机体节段滑动连接形成机体,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相邻机体节段之间的间距,实现机体伸缩,从而可以根据洋流情况实时调整机体重心,使机体锚定更稳定,同时,通过机器人腿实现走行、推进或操作功能,方便开展精细探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深海探测需求,研究人员提出将足式机器人应用于深海探测。在深海环境中,现有的水下爬游探测机器人机体长度固定,在海底锚定开展探测及作业时,当受到洋流冲击容易绕后支撑腿倾覆,机体稳定性差,并且,传统海洋探测器设计多以螺旋桨为推进器,在水中受洋流影响大,难以保持原位锚定和开展海底走行探测,同时,螺旋桨产生的水流扰动影响开展多样化的精细探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水下探测机器人的机体锚定更稳定,方便开展精细探测。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包括:机体,其包括多个机体节段,相邻所述机体节段适于滑动连接;机器人腿,其设置在所述机体节段上,所述机器人腿至少适于实现所述水下探测机器人走行模式下的走行、游动模式下的推进或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功能中的一种;调节机构,其设置在相邻所述机体节段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节段之间的中心间距。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n机体(1),其包括多个机体节段(11),相邻所述机体节段(11)适于滑动连接;/n机器人腿(2),其设置在所述机体节段(11)上,所述机器人腿(2)至少适于实现所述水下探测机器人走行模式下的走行、游动模式下的推进或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功能中的一种;/n调节机构(3),其设置在相邻所述机体节段(11)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节段(11)之间的中心间距。/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其包括多个机体节段(11),相邻所述机体节段(11)适于滑动连接;
机器人腿(2),其设置在所述机体节段(11)上,所述机器人腿(2)至少适于实现所述水下探测机器人走行模式下的走行、游动模式下的推进或操作模式下的操作功能中的一种;
调节机构(3),其设置在相邻所述机体节段(11)之间,用于调节所述机体节段(11)之间的中心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3)包括齿轮(31)、齿条(32)和动力装置(33),所述齿轮(31)设置在所述动力装置(33)上,所述动力装置(33)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机体节段(11)上,所述齿条(32)设置在相邻另一个所述机体节段(11)上,所述动力装置(33)适于通过所述齿轮(31)与所述齿条(32)驱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腿(2)包括腿本体(21)和足端机构(22),所述腿本体(21)一端与所述机体节段(11)连接,所述腿本体(21)的另一端与所述足端机构(2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本体(21)包括关节结构(211)和板件结构(212),一个所述关节结构(211)与所述机体节段(11)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关节结构(211)与所述板件结构(212)连接,所述板件结构(212)适于通过所述关节结构(211)弯曲或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足端机构(22)包括足端关节(221)和走行组件(222),所述足端关节(221)与所述腿本体(21)的一端连接,所述走行组件(222)设置在所述足端关节(221)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探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海波丁亮唐蔡平葛力源龚肇沛张钰东邓宗全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