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171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其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于金属外壳内的液体循环管,还包括发热体,发热体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发热体设置于金属外壳与液体循环管之间并均匀分布,金属外壳、发热体以及液体循环管依次紧密贴合;相邻所述发热体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加热系统工作时,发热体的热量通过液体循环管传递给在管内循环的液体,实现对液体的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液体加热器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
技术介绍
现有市场上的液体加热器有传统的电热管液体加热器、超导液体加热器和PTC液体加热器等。这些液体加热器,因其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原因,其可靠性、一致性、耐腐性和耐久性等指标均难以满足市场对其的需求,并存在着使用时有明火、渗漏、抗腐能力差、功率衰减大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能克服上述加热器的缺陷,且安全可靠、功率一致性好、升温速度快、抗腐能力强、耐久性指标高、节能效果佳等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外壳以及设置于金属外壳内的液体循环管,还包括发热体,所述发热体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发热体设置于金属外壳与液体循环管之间并均匀分布,所述金属外壳、发热体以及液体循环管依次紧密贴合;相邻所述发热体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发热体相互拼接以使得拼接后的发热体的外侧壁能够与金属外壳的内壁尽可能多的贴合,同时拼接后的发热体的内侧壁能够与液体循环管外壁尽可能多的贴合。在液体循环管内壁选用扩胀的方式,使液体循环管和发热体及金属外壳和之间实现紧密的贴合;当加热系统工作时,加热器的热量通过液体循环管传递给在管内循环的液体,实现对液体的加热;安装间隙的设置能方便发热体的装入。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发热体包括型铝以及发热芯,所述型铝内设置有供发热芯安装的型腔,所述型腔贯穿于型铝,所述型铝靠近金属外壳的一侧与金属外壳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型铝靠近液体循环管的一侧与液体循环管的外壁紧密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发热体独立具有发热芯,其发热体数量可根据加热器的功率大小进行配置;多个型铝围合在液体循环管的外侧,尽可能的增大导热面积,使得发热体在工作过程中,能够通过液体循环管尽可能的将热量传导至液体循环管内的液体中,提高加热速率。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发热体还包括设置于型腔两端的密封塞,所述发热芯上连接有导线,且所述导线贯穿于对应位置的密封塞后延伸至金属外壳的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塞能够有效的避免因漏水而造成发热芯电击穿现象;同时密封塞也起到一定的防尘密封作用。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金属外壳的两头端部套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开设有供液体循环管穿设的连通孔,所述密封盖上还设置有供导线嵌入安装的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连通孔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的设置能够起到一定的防水防尘作用,并提高发热体的安全性,同时密封盖上设置的限位孔能够将引出的导线进行整齐排布,避免杂乱。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发热体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金属外壳与液体循环管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四个发热体能够保证所需的加热功率,同时安装结构更加紧凑且内部空间利用率较高。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液体循环管的两端均延伸出金属外壳以形成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套设有活接接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部的端部沿着径向方向向外延伸以形成翻边,所述活接接头限制于翻边与安装部之间,且所述活接接头紧密贴合于安装部的外壁上。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接接头的端面上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台阶,所述翻边位于台阶内且所述翻边朝向外侧的平面与活接接头朝向外侧的平面相互平齐。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接接头端部与安装部端部平齐,并通过焊接的方式实现可靠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接接头的设置能够方便与外部配件进行连接,而不同的活接接头能够应用到不同的环境,适配更多的外部配件,提高产品的适用性;而在安装部进行翻边或焊接加工,确保活接与液体循环管可靠连接;翻边位于台阶内且翻边尺寸和活接接头上内凹的台阶尺寸一致。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活接接头的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止滑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防止活接接头在安装时出现打滑现象,在活接接头内壁上设置有止滑槽,从而使得液体循环管与活接接头的结合更为可靠。综上所述,本技术克服了传统和现有液体加热器加的缺陷,且具有安全可靠、功率一致性好、升温速度快、抗腐能力强、耐久性指标高、节能效果佳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循环式液体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循环式液体加热器的正视图。图3是图2中A-A部的剖视图。图4是循环式液体加热器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循环式液体加热器的局部示意图。图7是图6中C-C部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是图6中C-C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是止滑槽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活接接头采用快速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金属外壳;2、液体循环管;21、安装部;22、活接接头;221、止滑槽;23、翻边;24、台阶;3、发热体;31、型铝;32、发热芯;33、型腔;34、密封塞;35、导线;4、安装间隙;5、密封盖;51、第一安装板;52、第二安装板;53、连通孔;54、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与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外壳1、设置于金属外壳1内的液体循环管2以及设置于金属外壳1与液体循环管2之间的发热体3。其中,在液体循环管2中通入液体,将发热体3所散发的热量传导至液体循环管2中以对液体循环管2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实现液体加热的功能。其中,发热体3至少设置有两个,即发热体3可以设置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本实施例中,发热体3优选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分布于金属外壳1与液体循环管2之间。如图3与4所示,发热体3包括型铝31以及发热芯32,型铝31内设置有供发热芯32嵌入安装的型腔33,型腔33贯穿于型铝31;在型腔33的出口处安装有密封塞34,该密封塞34安装后其朝向出口一端平面与型铝31的端面平齐。其中,发热芯32可以为电子陶瓷元件、电热丝、电热膜等具有加热功能的材料,本实施例中单个发热芯32中可以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结合以实现不同的应用环境;同时,不同发热芯32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加热材料。其中,型铝31的形状与金属外壳1的内壁、液体循环管2的外壁相互适配,多个型铝31于金属外壳1与液体循环管2之间相互拼接,多个型铝31靠近金属外壳1的一侧相互拼接以形成外拼接壁,该外拼接壁的形状与金属外壳1的内壁的形状相互适配并紧密贴合,多个型铝31靠近液体循环管2的一侧相互拼接以形成内拼接壁,该内拼接壁的形状与液体循环管2的外壁的形状相互适配并紧密贴合;上述拼接是指多个型铝31根据所预设的位置进行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外壳(1)以及设置于金属外壳(1)内的液体循环管(2),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热体(3),所述发热体(3)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发热体(3)设置于金属外壳(1)与液体循环管(2)之间并均匀分布,所述金属外壳(1)、发热体(3)以及液体循环管(2)依次紧密贴合;相邻所述发热体(3)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包括金属外壳(1)以及设置于金属外壳(1)内的液体循环管(2),其特征是:还包括发热体(3),所述发热体(3)至少设置有两个,多个所述发热体(3)设置于金属外壳(1)与液体循环管(2)之间并均匀分布,所述金属外壳(1)、发热体(3)以及液体循环管(2)依次紧密贴合;相邻所述发热体(3)之间设置有安装间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发热体(3)包括型铝(31)以及发热芯(32),所述型铝(31)内设置有供发热芯(32)安装的型腔(33),所述型腔(33)贯穿于型铝(31),所述型铝(31)靠近金属外壳(1)的一侧与金属外壳(1)的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型铝(31)靠近液体循环管(2)的一侧与液体循环管(2)的外壁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发热体(3)还包括设置于型腔(33)两端的密封塞(34),所述发热芯(32)上连接有导线(35),且所述导线(35)贯穿于对应位置的密封塞(34)后延伸至金属外壳(1)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式液体加热器,其特征是:所述金属外壳(1)的两头端部套设有密封盖(5),所述密封盖(5)上开设有供液体循环管(2)穿设的连通孔(53),所述密封盖(5)上还设置有供导线(35)嵌入安装的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欣吴家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桑尼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