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70567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8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体、吸附除湿装置、阀组件以及主风机,空调箱体包括主进风口、主出风口、风道,以及位于风道内的第一流通结构与第二流通结构,主风机位于风道内,吸附除湿装置位于第一流通结构内;阀组件靠近主进风口设置,阀组件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主进风口与第一流通结构连通,在第二状态下,主进风口与第二流通结构连通;车辆空调系统具有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主风机开启,阀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本申请的车辆空调系统在阀组件的切换下,主进风口与第一流通结构选择性地连通,吸附除湿装置位于第一流通结构内,因而可利用吸附除湿装置吸收风道内的水蒸气,降低湿度,除湿能耗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空调系统
本申请涉及空调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车辆空调系统可实现乘客舱的制冷、制热、除湿等功能。然而,相关的车辆空调系统通过热管理系统进行除湿时,需要将进入风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并排出冷凝水,导致系统能耗较高。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车辆空调系统,以降低除湿所需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空调系统,以降低除湿所需的能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包括:空调箱体、吸附除湿装置、阀组件以及主风机,所述空调箱体包括主进风口、主出风口、风道,以及位于所述风道内的第一流通结构与第二流通结构,所述主风机位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吸附除湿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内;所述阀组件靠近所述主进风口设置,所述阀组件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连通;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具有除湿模式,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主风机开启,所述阀组件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空气经过所述吸附除湿装置后流向所述主出风口;或,所述阀组件处于第二状态,空气经所述第二流通结构流向所述主出风口。本申请在阀组件的切换下,主进风口与第一流通结构连通,使车辆空调系统处于除湿模式;在除湿模式下,主风机开启,由于吸附除湿装置位于第一流通结构内,因而可利用吸附除湿装置吸收水蒸气,降低进入乘客舱的空气湿度,除湿能耗较低。可选的,所述主进风口包括新风口与回风口;所述阀组件包括第一连通阀、第二连通阀与第三连通阀,所述第一连通阀、所述第二连通阀与所述第三连通阀都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连通阀处于第二状态下,同时所述第三连通阀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阀与所述第三连通阀都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阀与所述第二连通阀都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所述新风口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阀处于第一状态下,同时所述第二连通阀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所述新风口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连通。可选的,所述第一流通结构包括第一流通支路和第二流通支路,所述第二流通结构包括第三流通支路和第四流通支路;所述阀组件还包括新风通道和回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二连通阀之间,所述回风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阀和所述第三连通阀之间;所述第一连通阀包括第一阀口、第二阀口,第三阀口与第四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新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回风口连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四阀口与回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第一连通阀的第一阀口和第三阀口连通,所述新风口与所述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第一连通阀的第二阀口和第四阀口连通,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回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阀包括第五阀口、第六阀口与第七阀口,所述第五阀口与新风通道连通,所述第六阀口与所述第二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七阀口与所述第四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第二连通阀的第五阀口和第七阀口连通,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第四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第二连通阀的第五阀口和第六阀口连通,所述新风通道与所述第二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阀包括第八阀口、第九阀口与第十阀口,所述第八阀口与回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九阀口与所述第三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十阀口与所述第一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第三连通阀的第八阀口和第十阀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第一流通支路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第三连通阀的第八阀口和第九阀口连通,所述回风通道与所述第三流通支路连通。可选的,所述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主风阀,所述主风阀具有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与所述主出风口连通;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主风阀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可选的,所述空调箱体还包括主排风口,所述主风阀具有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和所述主排风口连通;所述吸附除湿装置包括加热装置与用于容置吸附除湿材料的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加热装置靠近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具有再生模式,在所述再生模式下,所述主风机开启,所述主风阀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第一连通阀处于第一状态,所述第二连通阀处于第二状态,空气经所述吸附除湿装置后流向所述主排风口。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在所述再生模式下,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管;所述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水路,所述水路包括循环泵与太阳能集热器;在所述再生模式下,所述循环泵开启,所述循环泵、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形成回路。可选的,所述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电加热器;所述循环泵、所述电加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管连通形成回路。可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第二换热管;所述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设置于所述风道内;所述车辆空调系统还包括第四连通阀与第五连通阀,所述第四连通阀包括第十一阀口、第十二阀口与第十三阀口,所述第十一阀口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通,所述第十二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十三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五连通阀包括第十四阀口、第十五阀口与第十六阀口,所述第十四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第十五阀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十六阀口与所述第二换热管的进液口连通;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包括制热模式,在所述制热模式下,所述第四连通阀的第十一阀口与第十三阀口连通,所述第五连通阀的第十四阀口与第十五阀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连通形成回路;在所述再生模式下,所述第四连通阀的第十一阀口与第十二阀口连通,所述第五连通阀的第十四阀口与第十六阀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第二换热管、第一节流装置、室外换热器连通形成回路。可选的,所述吸附除湿装置中的吸附除湿材料包括:硅胶、多孔活性铝、沸石中的至少一种。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P区域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的车辆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的车辆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吸附除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一实施例的再生模式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是另一实施例的再生模式工作原理示意图;图9是又一实施例的再生模式工作原理示意图。为方便理解本申请,以下列出本申请中出现的所有附图标记:车辆空调系统1、2空调箱体10吸附除湿装置11阀组件12主风机13主风阀14第一室内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空调箱体(10)、吸附除湿装置(11)、阀组件(12)以及主风机(13),所述空调箱体(10)包括主进风口(10a)、主出风口(10b)、风道(100),以及位于所述风道(100)内的第一流通结构(18)与第二流通结构(19),所述主风机(13)位于所述风道(100)内,所述吸附除湿装置(11)位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内;所述阀组件(12)靠近所述主进风口(10a)设置,所述阀组件(12)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10a)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10a)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连通;/n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具有除湿模式,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主风机(13)开启,所述阀组件(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空气经过所述吸附除湿装置(11)后流向所述主出风口(10b);/n或,所述阀组件(12)处于第二状态,空气经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流向所述主出风口(10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箱体(10)、吸附除湿装置(11)、阀组件(12)以及主风机(13),所述空调箱体(10)包括主进风口(10a)、主出风口(10b)、风道(100),以及位于所述风道(100)内的第一流通结构(18)与第二流通结构(19),所述主风机(13)位于所述风道(100)内,所述吸附除湿装置(11)位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内;所述阀组件(12)靠近所述主进风口(10a)设置,所述阀组件(12)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10a)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连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主进风口(10a)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连通;
所述车辆空调系统具有除湿模式,在所述除湿模式下,所述主风机(13)开启,所述阀组件(1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空气经过所述吸附除湿装置(11)后流向所述主出风口(10b);
或,所述阀组件(12)处于第二状态,空气经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流向所述主出风口(10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进风口(10a)包括新风口(100a)与回风口(100b);所述阀组件(12)包括第一连通阀(121)、第二连通阀(122)与第三连通阀(123),所述第一连通阀(121)、所述第二连通阀(122)与所述第三连通阀(123)都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处于第二状态下,同时所述第三连通阀(123)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所述回风口(100b)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阀(121)与所述第三连通阀(123)都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所述回风口(100b)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阀(121)与所述第二连通阀(122)都处于第一状态下时,所述新风口(100a)与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连通,在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处于第一状态下,同时所述第二连通阀(122)处于第二状态下时,所述新风口(100a)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通结构(18)包括第一流通支路(181)和第二流通支路(182),所述第二流通结构(19)包括第三流通支路(191)和第四流通支路(192);所述阀组件(12)还包括新风通道(100c)和回风通道(100d),所述新风通道(100c)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和所述第二连通阀(122)之间,所述回风通道(100d)位于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和所述第三连通阀(123)之间;
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包括第一阀口(121a)、第二阀口(121b),第三阀口(121c)与第四阀口(121d),所述第一阀口(121a)与所述新风口(100a)连通,所述第二阀口(121b)与所述回风口(100b)连通,所述第三阀口(121c)与新风通道(100c)连通,所述第四阀口(121d)与回风通道(100d)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所述第一连通阀(121)的第一阀口(121a)和第三阀口(121c)连通,所述新风口(100a)与所述新风通道(100c)连通;所述第一连通阀(12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第一连通阀(121)的第二阀口(121b)和第四阀口(121d)连通,所述回风口(100b)与所述回风通道(100d)连通;
所述第二连通阀(122)包括第五阀口(122a)、第六阀口(122b)与第七阀口(122c),所述第五阀口(122a)与新风通道(100c)连通,所述第六阀口(122b)与所述第二流通支路(182)连通,所述第七阀口(122c)与所述第四流通支路(192)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阀(122)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第二连通阀(122)的第五阀口(122a)和第七阀口(122c)连通,所述新风通道(100c)与所述第四流通支路(192)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阀(12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下时,第二连通阀(122)的第五阀口(122a)和第六阀口(122b)连通,所述新风通道(100c)与所述第二流通支路(182)连通;
所述第三连通阀(123)包括第八阀口(123a)、第九阀口(123b)与第十阀口(123c),所述第八阀口(123a)与回风通道(100d)连通,所述第九阀口(123b)与所述第三流通支路(191)连通,所述第十阀口(123c)与所述第一流通支路(181)连通;所述第三连通阀(123)处于所述第一状态下时,第三连通阀(123)的第八阀口(123a)和第十阀口(123c)连通,所述回风通道(100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选哲徐云根张盈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