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027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5 1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拆卸并实现定位功能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该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包括:用于与待加工的工件相固定连接的工件底座;通过工艺底板与工艺盖板相固定连接且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的工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复数个定位组件,所述工件底座具有底座本体和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将待加工的工件与工件底座相固定连接后,将定位柱插入容纳腔内即可实现将工件固定在由工艺底板和工艺盖板组成的工艺板上;而在需要更换时,将定位柱从容纳腔内拔出即可,实现了将工件快速定位在工艺板上,而且拆装方便,便于工件在工艺板上快速转移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
本技术属于机械加工
,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机床对工件毛坯进行精加工以形成成型工件,工件毛坯的形状多种多样,比如为块体、板体、乃至不规则体,机床对工件毛坯加工前必须将待加工的工件固定并定位在工艺板上。普通的工艺板都是用螺钉连接工件和工艺板进行精加工的。而这种固定方式,当需要换装工艺板或工件时,必须将工艺板和工件翻转180度摆放,再松下螺钉,将工艺板和工件分开,然后再换装其他工艺板。这样就必然导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拆卸并实现定位功能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待加工的工件相固定连接的工件底座;通过工艺底板与工艺盖板相固定连接且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的工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复数个定位组件,所述工件底座具有底座本体和至少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相连通的横向槽和纵向槽,所述纵向槽贯穿所述工艺盖板并朝向所述工艺底板延伸一定深度,每个所述定位组件包含一个预定长度的弹性件和一个卡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槽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卡头固定连接,使所述卡头伸入所述纵向槽内预定长度。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每个所述定位柱在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定位凹槽,每个所述定位柱由所述纵向槽插入后挤压对应的两个弹性件直至所述卡头卡入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内,从而固定所述定位柱。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每个所述定位柱在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侧壁上环绕一周设有定位凹槽。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卡头朝向所述纵向槽的表面为圆弧状。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初始状态下,弹簧呈伸张状态并使所述容纳腔内的两个所述卡头相靠近。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定位柱的横截面的形状呈方形或圆形。在本技术提供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所述待加工的工件通过螺钉与所述底座本体相固定连接。技术的作用与效果根据本技术所涉及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将待加工的工件与工件底座相固定连接后,将定位柱插入容纳腔内即可实现将工件固定在由工艺底板和工艺盖板组成的工艺板上;而在需要更换时,将定位柱从容纳腔内拔出即可,本技术的方案实现了将工件快速定位在工艺板上,而且拆装方便,便于工件在工艺板上快速转移切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与工件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图2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工艺板与工件的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与工件的连接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2沿A-A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图2沿B-B方向的剖面图。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100用于实现待加工的工件200的可拆卸连接。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100包括:工件底座10、工艺板20以及复数个定位组件30。如图1、3和4所示,工件底座10由相固定连接的底座本体11和四个定位柱12组成。底座本体11为具有预定厚度的长方形板状,如图4所示,底座本体11通过螺钉210与工件200相固定连接。四个定位柱12与底座本体11相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定位柱12的结构与功能完全相同,在此仅对其中一个定位柱12进行详细阐述,省略对其它三个定位柱12的详细描述。定位柱12为横截面呈方形的柱状,在定位柱12远离底座本体11的一端预定位置处的侧壁上设有定位凹槽13,定位凹槽13环绕定位柱12的轴向一周设置。工艺板20由相固定连接的工艺底板21和工艺盖板22组成。如图2、3和4所示,工艺底板21与工艺盖板22之间形成有四个容纳腔23。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容纳腔23的结构与功能完全相同,在此仅对其中一个容纳腔23进行详细阐述,省略对其它三个容纳腔23的详细描述。容纳腔23呈十字形,其内具有相连通的横向槽24和纵向槽25。横向槽24与定位柱12的轴向方向相垂直,纵向槽25与定位柱12的轴向方向相平行,并且纵向槽25贯穿工艺盖板22并朝向工艺底板21延伸一定深度。如图2和3所示,复数个定位组件30设置在容纳腔23内,用于可拆卸式固定定位柱12。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的30的数量为八个,四个容纳腔23内分别设置两个,分别用于固定四个定位柱12。这里,八个定位组件30的结构与功能完全相同,在此仅对其中一个定位组件30进行详细阐述,省略对其它七个定位组件30的详细描述。每个定位组件30包含一个预定长度的弹性件31和一个卡头32。弹性件31的一端与横向槽24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卡头32固定连接,卡头32朝向纵向槽25的表面为圆弧状,便于卡头32与定位凹槽13的嵌合。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1为弹簧,初始状态下,弹簧呈伸张状态,通过弹簧将卡头32固定在横向槽24的一侧,并且保证卡头32略伸入纵向槽25中。在同一个容纳腔23内设置了两个定位组件30,这样,横向槽24位于纵向槽25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定位组件30,即都通过弹性件31将对应的卡头32固定住。在该同一个容纳腔23内,固定后的两个卡头32都伸入纵向槽25内预定长度,即、两个卡头32的状态为相靠近状态。这样,当定位柱12由纵向槽25插入后抵推两个卡头32,进一步挤压对应的两个弹性件31,直至卡头卡入定位柱12对应的定位凹槽13内,在弹性件31的弹性抵压作用下从而实现固定定位柱12。四个定位柱12都固定后即可实现工件底座10的固定,也就实现了工件200的固定。当需要更换工艺板20时,拔出定位柱12即可将工件底座10和工件200一同拔出。在拔出的过程中,定位柱12首先朝向两侧抵推卡头32,进而压缩弹性件31,当卡头32由定位凹槽13中脱出后,弹性件31恢复伸张状态。通过本实施例这样的技术方案就能够实现工件200在所有的工艺板20之间的快速切换。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与待加工的工件相固定连接的工件底座;/n通过工艺底板与工艺盖板相固定连接且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的工艺板;以及/n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复数个定位组件,/n所述工件底座具有底座本体和至少一个定位柱,/n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与待加工的工件相固定连接的工件底座;
通过工艺底板与工艺盖板相固定连接且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纳腔的工艺板;以及
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复数个定位组件,
所述工件底座具有底座本体和至少一个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通过所述定位组件可拆卸式固定在所述容纳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容纳腔内具有相连通的横向槽和纵向槽,
所述纵向槽贯穿所述工艺盖板并朝向所述工艺底板延伸一定深度,
每个所述定位组件包含一个预定长度的弹性件和一个卡头,
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横向槽的端部固定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卡头固定连接,使所述卡头伸入所述纵向槽内预定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卸式工件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定位柱在远离所述底座本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应的定位凹槽,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吉
申请(专利权)人:华域视觉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