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平板型金属异质结构纳米光波导器件,尤其是用于实现纳米光子集成网络的平板型金属异质结构纳米光波导器件。
技术介绍
平板光波导器件是目前集成光学的基础。受衍射效应的限制,光波导的直径一般只能在不小于传输光波的波长大小的量级,这对提高集成光路的集成度是一个极大的限制。为减小波导直径,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通过将传输光波转换成金属表面激发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波(SPP),实现光束直径在100纳米左右的纳米波导。如,金属纳米线波导、金属纳米颗粒阵列波导、金属狭缝波导、以及V-型沟槽金属波导等。其中光能传输效率较高的主要是后两类波导。它们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SPP的隐失电磁场特性以及趋向于在低相速区传播的特点。因为在金属结构的横截面尺度越小的区间,SPP的传播相速度越小。因此,SPP将趋向于在横截面尺度较小的区间传播,从而可以将电磁场能量限制在纳米尺度的波导范围传播。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金属狭缝波导和金属V-型沟槽波导。另一方面,由于SPP传播特性不仅与金属结构的几何特性有关,更重要的还与金属材料本身及其相邻的电介质材料的介电特性有关。由此,2004年,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板型金属异质结构纳米光波导器件,其特征是:由SPP传播常数不同的两种金属材料构成,传播常数高的金属镶嵌在传播常数低的金属中。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