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摩擦减小装置的下部工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484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折弯机(1)、特别是模具折弯机的下部工具(3),其包括纵向延伸的主体部(5),其在其底侧部(6)上具有用于接收在工具支架(10)的导槽(9)中的工具柄部(8)并且在横向方向(13)上可选地具有工具肩部(7),并且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11)设置在主体部(5)的底侧部(6)上以在下部工具(3)在纵向方向(12)上位移期间减小底侧部(6)与工具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15),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11)被设计为使得下部工具(3)在工具支架(10)上的重量力(17)在对重量力(17)的方向上施加预应力(16)的情况下导致下部工具(3)在工具支架(10)上的最终法向力(18)比重量力(17)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摩擦减小装置的下部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折弯机、特别是模具折弯机的下部工具,其包括减小下部工具的底侧部与工具支架之间的摩擦力的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代成型机中,特别是在折弯机中,经常需要进行上部工具和/或下部工具的工具更换。在此过程中,成型和/或折弯工具在折弯机的工具支架上针对相应的成型操作彼此最佳地定向并且在折弯操作期间可以可选地被固定和/或夹紧以避免意外位移。在此,特别是就下部工具而言,允许进行轻松更换的简单的工具更换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下部工具通常具有纵向延伸的基部主体,在其上侧上具有针对相应的成型操作设计的模具。这样的下部工具通常在其底侧部上具有用于被接收在工具支架的导槽中的工具柄部。通常,在与基部主体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横向方向上形成有横向的工具肩部。在工具更换期间,在下部工具沿着工具支架位移时,下部工具的自重和作用在工具支架上的重量力会对下部工具表面和/或工具支架表面造成损坏。为了避免损坏下部工具表面和/或工具支架表面,从现有技术中已经知晓了许多技术方案。举例来说,在此提及WO2014/007640。在该文献中,描述了将在刚性辊子上被引导的单独的滑架形成为下部工具的底侧部上的工具柄部。此外,需要借助于工具支架的引导通道来形成工具支架,该引导通道的高度在负载方向上是可调节的。这样,可以通过启动气动系统来升高下部工具,使得工具肩部从工具支架上抬起并且使得下部工具可沿着导槽在工具支架的刚性辊子上位移。这种概念的实现需要相对较重的技术工作,这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一种具有摩擦减小装置的下部工具,使用者借助于该摩擦减小装置能够以相对简单、低成本、安全且快速的方式执行工具更换。上述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的装置和方法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涉及一种用于折弯机、特别是模具折弯机的下部工具,其包括纵向延伸的基部主体以及被接收在其中或形成在其上的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基部主体在其底侧部上具有工具柄部并且可以在横向方向上具有工具肩部,所述工具肩部相对于工具柄部缩进设置。在基部主体的底侧部上形成有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以用于在下部工具在纵向方向上位移时减小底侧部与工具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下部工具的重量力在沿该重量力的方向施加预应力的同时作用在工具支架上,从而导致下部工具作用在工具支架上的最终法向力比重量力更小。本专利技术基于如下认识:为了减少下部工具和/或工具支架的磨损,下部工具和/或工具肩部完全从工具支架抬起并不是绝对必要的。通常,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位移力被描述为下部工具在纵向方向上在工具支架上或其内部位移所必需的力。摩擦力的大小通常作用在与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为了使工具位移,位移力必须大于摩擦力。以通常已知的方式,借助于下部工具的在负载方向上的竖直取向的重量力FG以及一个因数、即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μ,摩擦力FR可以近似为FR=μ*FG。对于与这种通则的可能的偏离,可以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方式将分别作用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力矢量地组合。令人惊讶的是,已经表明借助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执行明显减小下部工具作用在工具支架上的重量力的摩擦减小装置可以减小下部工具的底侧部与工具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为此目的,通过摩擦减小装置将预应力施加到工具支架上。摩擦减小装置在下部工具内的支撑使下部工具作用在工具支架上的重量力明显减小。下部工具作用在工具支架上的最终法向力低于下部工具的实际重量力,因为通过摩擦减小装置在工具支架上进行了所施加的预应力的大小的支撑。这样,可以相对容易地避免损坏工具支架和/或下部工具和/或下部工具夹具。这允许下部工具的使用间隔更长和/或在不损坏工具支架或下部工具的情况下更频繁地更换工具。由此,也可以延长折弯机的维护间隔。除此之外,在工具更换期间在纵向方向上位移的摩擦力变得可减小,由此装配速度可以更快。此外,可以避免下部工具在工具支架中卡阻,这可以有助于提高安全性。此外,可能有用的是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被设置在下部工具的接收空间中,该接收空间优选分别针对其设置,使得摩擦减小装置被构造为可在至少一个方向上、优选在重量力方向上相对于相邻和/或环绕的底侧部移动。这样做,可以在下部工具中为每个摩擦减小装置提供单独的接收空间,或者在公共的接收空间中设置多个摩擦减小装置。例如,接收空间可以形成为下部工具内的铣削槽,使得可以完全接收摩擦减小装置、特别是滑动元件、滑动楔块或辊子。接收空间在下部工具的纵向方向上的延伸量可以根据摩擦减小装置的实施方式来选择,使得摩擦减小装置能够在接收空间内至少部分地位移或运动。通过将接收空间定位在下部工具的工具柄部中和/或下部工具的工具肩部中,可以在工具夹具的情况下避免将摩擦减小装置形成为干扰轮廓。因此,可以确保在下部工具上良好地施加工具夹具的力。此外,有利于例如借助于机器人来使用自动更换系统。此外,可以设置的是摩擦减小装置包括用于调节预应力的大小的可调节的弹簧元件。在这方面,可调节的弹簧元件例如可以形成为板簧、盘簧、螺旋弹簧、或者也可以形成为弹性塑料体等。已经证明,有利的是弹簧元件的一侧将自身支撑在下部工具上,并以可预定的弹簧力在下部工具的重量力的方向上和/或在负载方向上对滑动元件、滑动楔块和/或辊子施加预张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利地使弹簧元件的可能的最大弹簧力大于下部工具的重量力。在这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考虑根据现有的几何条件来实现弹簧元件的可调节性的最佳设计。例如,借助于可从外部调节的支承长度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形成为板簧的弹簧元件的弹簧力。以类似的方式,通过用于调节弹簧力的旋转装置可以改变例如螺旋弹簧的可调节性。调节预应力的大小的可能性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更快的装配速度并显著减少对下部工具和/或工具支架的损伤。另一个优点是,多个摩擦减小装置可以具有不同的预应力,由此可以专门考虑下部工具的几何条件和重量力的分布。此外,可以设置的是预应力是下部工具的重量力的至少20%。令人惊讶的是,在下部工具的情况下已经显示出下部工具作用在工具支架上的重量力总共减少至少20%已经可以显著减少表面损伤。根据工具重量和/或长度延伸量和/或重心的位置,作用在相应的摩擦减小装置上的重量力可能发生变化。在这方面,可以有利地用不同的预应力对摩擦减小装置施加预张力,以补偿例如在下部工具的横向和/或纵向方向上的偏心重心,以避免下部工具在工具支架中卡阻。已经证明下部工具的作为预应力作用在摩擦减小装置上的20%至50%的重量力分布是特别有利的。也可想到达到大于工具的重量力的预应力的更大的预应力,并且其在某些应用中可以是有利的。根据有利的实施方式,可以设置的是在下部工具内设置磨损传感器,其优选连接至系统控制器,以用于监测滑动元件和/或滑动楔块和/或摩擦减小装置的涂层的最小厚度。在这方面,磨损传感器可以被构造为光学和/或机械传感器,并且应当与滑动元件、滑动楔块、辊子和/或它们的最佳涂层具有尽可能直接的视觉和/或接触连接。磨损传感器允许检测仍然可用的涂层和/或厚度,例如,可以借助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折弯机(1)、特别是模具折弯机的下部工具(3),其包括:/n-纵向延伸的基部主体(5),其在其底侧部(6)上具有用于被接收在工具支架(10)的导槽(9)中的工具柄部(8)并且在横向方向(13)上可选地具有工具肩部(7);以及/n-在所述基部主体(5)的所述底侧部(6)上的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11),其用于在所述下部工具(3)在纵向方向(12)上位移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底侧部(6)与所述工具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15),/n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下部工具(3)作用在所述工具支架(10)上的重量力(17)在对所述重量力(17)的方向上施加预应力(16)的同时导致所述下部工具(3)在所述工具支架(10)上的最终法向力(18)比所述重量力(17)更小。/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7 AT A50379/20181.一种用于折弯机(1)、特别是模具折弯机的下部工具(3),其包括:
-纵向延伸的基部主体(5),其在其底侧部(6)上具有用于被接收在工具支架(10)的导槽(9)中的工具柄部(8)并且在横向方向(13)上可选地具有工具肩部(7);以及
-在所述基部主体(5)的所述底侧部(6)上的至少一个摩擦减小装置(11),其用于在所述下部工具(3)在纵向方向(12)上位移的情况下减小所述底侧部(6)与所述工具支架(10)之间的摩擦力(15),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被构造为使得所述下部工具(3)作用在所述工具支架(10)上的重量力(17)在对所述重量力(17)的方向上施加预应力(16)的同时导致所述下部工具(3)在所述工具支架(10)上的最终法向力(18)比所述重量力(17)更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部工具(3),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设置在所述下部工具(3)的为其提供的接收空间(20)中,使得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被构造为能相对于相邻的所述底侧部(6)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优选在所述重量力(17)的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部工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包括用于调节所述预应力(16)的大小的可调节的弹簧元件(21)。


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下部工具(3),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16)等于所述下部工具(3)的所述重量力(17)的至少20%。


5.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下部工具(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工具(3)内设置有磨损传感器(23),其优选连接至系统控制器(22),以用于监测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的涂层(27)的最小厚度(2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部工具(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工具(3)和/或所述工具支架(10)中形成有无线传输装置(24),其连接至所述磨损传感器(23),以用于将磨损数据传输至所述系统控制器(22)。


7.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LT,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25)被构造为使得其能耦合至所述下部工具(3)以固定所述摩擦减小装置(11)防止其掉落,所述固定装置优选被构造为无需工具进行驱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卡尔·巴德格鲁贝尔阿尔弗雷德·哈泽尔伯克海因茨·洛伊穆勒卡比尔·塞奇博维克
申请(专利权)人: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奥地利;A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