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回转式折弯机制造技术_技高网

回转式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7161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6-19 1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回转式折弯机(1),其在工件保持单元(3)的前侧(18)前方的区域中具有用于待折弯的工件的放置台(17)。在此,设置有一个工件操纵器(23),该工件操纵器被设立成从台端部区域(20、21)的至少一个出发拾取待折弯的工件并且平行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12)将工件引入到工件保持单元(3)的纵向中心(24)的区域内的区段中。工件操纵器(23)具有第一夹持钳(25)和在折弯梁的纵向方向(12)上与第一夹持钳间隔开的第二夹持钳(26),用于建立相对于工件的夹持连接。两个夹持钳(25、26)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第一止挡面用于使得工件关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12)定基准定位,第二止挡面用于使得该工件关于回转式折弯机(1)的深度方向(16)定基准定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使在初始状态中平坦的、由板材制成的工件自动地或部分自动地成型的回转式折弯机


技术介绍

1、由源于申请人的w02017/181208a1已知一种这种类型的回转式折弯机,其具有工件保持单元和相对于该工件保持单元可调节的折弯梁。为了也能够利用这种回转式折弯机可靠地加工由板材制成的相对大规格的或相对重的工件,设置有被动的放置台或也设置有具有可自动运行的、用于工件的输送装置的放置台。这些放置台布置在工件保持单元之前的区域中,从而关于回转式折弯机的深度方向首先构造放置台,接着构造工件保持单元并且然后构造折弯梁。在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实施方案中的缺点在于,小规格的工件在大面积的放置台的情况下仅可由操作者相对麻烦地被输送给工件保持单元的中间区段。作为对此的补救措施,已知给放置台分配有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将待折弯的工件从放置台的前部区域出发沿深度方向向后输送到工件保持单元。

2、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回转式折弯机具有的缺点是,对于操作者来说小规格的工件的输送是不那么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并且对于操作者来说待加工的工件的符合规定的定位以及精确的定基准可能是困难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且提供技术手段,借助所述技术手段即使小规格的工件也可以在没有特别的努力的情况下对于操作者来说输送并且精确地定位。

2、该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的回转式折弯机解决。

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折弯机包括

4、-机架;

5、-与机架连接的工件保持单元,其具有第一夹持工具和与该第一夹持工具共同作用的、可调节的第二夹持工具,用于将工件如此固定在水平的工作平面中,使得待折弯的工件区段能够相对于工件保持单元突伸;

6、-可调节地支承在机架上并且与调节驱动器连接的折弯梁,用于折弯工件区段;

7、-其中,折弯梁具有大致c形的梁横截面和两个关于水平的中心平面对置的并且彼此面向的、沿折弯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折弯工具,在它们之间能够导入工件的待折弯的工件区段;

8、-用于待折弯的工件的放置台,所述放置台位于工件保持单元的前侧的前方区域中,所述前侧是工件保持单元的与折弯梁相对置的一侧,所述放置台在其两个台端部区域之间具有平行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测得的大于1.5m、尤其是大于2m的台长度,并且所述放置台具有平行于水平的工作平面且垂直于前侧测得的大于1.0m、尤其是大于1.5m的台深度,其中,回转式折弯机的深度方向通过放置台、工件保持单元和折弯梁的连续序列来限定;

9、-工件操纵器,其被设立为从台端部区域中的至少一个出发拾取待折弯的工件,并且将其平行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引入到工件保持单元的纵向中心的区域内的区段中,其中,工件操纵器具有第一夹持钳和在折弯梁的纵向方向上与第一夹持钳间隔开的第二夹持钳,用于建立相对于工件的夹持连接,并且其中,至少第一夹持钳具有用于关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定基准工件的第一止挡面和用于关于回转式折弯机的深度方向定基准工件的第二止挡面。

10、工件的定基准应理解为工件相对于由回转式折弯机的运行控制装置设置的零点或者基准点的定位或者定向。用于待加工的工件的这种零点或基准点也可以称为典型地位于工作平面内部的初始点。

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回转式折弯机提供的优点是,操作者可以将待加工的工件从放置台的两个侧面区域之一出发输送给工件操纵器,并且接着可以实现将工件自动地传送到工具保持单元的中间区段中。由此,不仅在小规格的工件的情况下而且在相对较重的工件的情况下对于操作者来说能够实现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工件输送。此外,操作者可以将工件始终精确且简单地可检查地输送给所说明的工件操纵器,因为第一和第二夹持钳对于操作人员而言可良好地看到并且可容易地触及。特别是操作人员可以快速和简单地检查通过待折弯的工件占据按计划的基准位置。

12、也可以符合目的的是,工件操纵器借助平行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引导组件可移动到折弯梁的由c形的梁横截面包围的内部区域中并且从该内部区域中移出。由此可以实现工件操纵器的紧凑的结构。此外,通过与折弯梁的运动耦联,可实现工件操纵器在垂直方向或高度方向上的简单的可调节性。

13、此外可以规定,工件操纵器可借助引导组件移动超过折弯工具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由此对于操作人员来说明显有利于这两个夹持钳且尤其是其止挡面的可见性。

14、此外可以符合目的的是,第一和第二夹持钳紧固在各一个平移调节轴线上并且该调节轴线设置用于第一和第二夹持钳沿着回转式折弯机的深度方向的受控的定位。由此可以实现待折弯的工件关于回转式折弯机的深度方向的快速和技术上可靠的定位。尤其是,工件从工件操纵器到工件保持装置的传送可以在考虑到待建立的第一折弯棱边的期望位置的情况下进行。

15、此外可以规定,第一和第二夹持钳分别包括可气动致动的调节缸,用于闭合相应的夹持钳。由此能够交替地或者说彼此独立地激活相对于工件的夹持作用。因此,可以仅利用两个夹持钳中的一个夹持钳的夹持作用。夹持钳的气动致动提供了技术上的简单性、经济性和功能可用性之间的良好折衷。

16、此外可以规定,第一和第二夹持钳分别具有楔形地逐渐变细的致动区段,并且能够从调节缸移出的调节活塞能够以张开的作用推入到致动区段中。由此,利用可气动致动的调节缸也可以产生相对于工件的高的且可重复可用的夹持力。

17、根据一种改进方案,第一和第二调节轴可以分别具有电动马达和与电动马达耦联的螺纹主轴,用于平移地调节第一和第二夹持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夹持钳并且从而待输送的工件关于回转式折弯机或工件保持单元的深度方向的精确的和准确重复的定位。

18、此外可以适宜的是,第一夹持钳或第二夹持钳或者第一夹持钳和第二夹持钳设立用于抓取工件的平行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并且最靠近折弯梁布置的侧棱边。由此,工件的关于使用者的位置和关于回转式折弯机的深度方向在一定程度上位于后面的限界棱边被用于夹持和定基准。这有利于人体工程学以及相对于工件操纵器的可见性。由此,操作者能够实现快速的、不复杂的并且精确重复的相对于工件操纵器的定位和传送过程。

19、此外可以规定,第一止挡面垂直于和横向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夹持钳的夹持区段之外,所述第一止挡面设置用于工件关于折弯梁的纵向方向的定基准或定基准定位。由此能够以有利的方式方法实现,与第一和/或第二夹持钳的夹持功能的激活状态或非激活状态无关地利用第一和/或第二夹持钳的止挡或定基准功能。

20、此外可以规定,第一和/或第二夹持钳包括不可回转的下支撑指和上夹持指,所述上夹持指相对于下支撑指围绕水平的回转轴线可回转地支承。由此可实现工件在垂直方向或高度方向上的精确且可靠的定位或定基准。此外,由此可以实现稳定且功能可靠地保持和夹持按计划或规定地定位的工件。

21、用于待加工的工件的按计划的定位和定向的第一和第二止挡面直接构造在第一和第二夹持钳上。在此适宜的是,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回转式折弯机(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工件操纵器(23)借助平行于折弯梁(8)的纵向方向(12)延伸的引导组件(32)能够移动到折弯梁(8)的由C形的梁横截面(10)包围的内部区域(33)中并且从该内部区域中移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操纵器(23)能够借助所述引导组件(32)移动超过所述第一或第二夹持工具(4、5)的或者下折弯工具(13)或上折弯工具(14)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3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紧固在各一个平移调节轴线(35、36)上并且这些调节轴线(35、36)设置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沿着回转式折弯机(1)的深度方向(16)受控地定位。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分别包括可气动致动的调节缸(37、38),用于闭合相应的夹持钳(25、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分别具有楔形地逐渐变细的致动区段(40),并且能够从所述调节缸(37、38)移出的调节活塞(41)能够以张开的作用推入到所述致动区段(40)中。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轴线(35、36)分别具有电动马达(48、49)和分别与所述电动马达(48、49)耦联的螺纹主轴(50、51),用于平移地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钳或第二夹持钳(25、26)或者所述第一夹持钳和第二夹持钳(25、26)被设置用于抓取工件(2)的平行于所述折弯梁(8)的纵向方向(12)延伸的并且最靠近所述折弯梁(8)布置的侧棱边(52)。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设置用于使得工件(2)关于折弯梁(8)的纵向方向(12)定基准的第一止挡面(27、28)垂直于并且横向于所述折弯梁(8)的纵向方向(12)延伸并且定位在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的夹持区段(53、54)之外。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夹持钳(25、26)包括不能回转的下支撑指(42、43)和上夹持指(44、45),所述上夹持指(44、45)相对于所述下支撑指(42、43)绕水平的回转轴线(46、47)能回转地支承。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操纵器(23)被设立用于,在两个夹持钳(25、26)中的仅一个夹持钳中使用第一止挡面(27、28)用于沿折弯梁(8)的纵向方向(12)定基准工件(2),并且仅在两个夹持钳(26、25)中的另一个夹持钳中使用相对于该工件(2)的夹持作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附加操纵器(57)的承载体(56)从放置台(17)的台平面(55)沿垂直方向突起,该附加操纵器(57)具有可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用于使待加工的工件(2)绕垂直轴线转动的旋转冲头(58),并且承载体(56)在放置台(17)的纵向中心(24)中或在其纵向中心(24)的区域内垂直地突起。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回转式折弯机(1),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工件操纵器(23)借助平行于折弯梁(8)的纵向方向(12)延伸的引导组件(32)能够移动到折弯梁(8)的由c形的梁横截面(10)包围的内部区域(33)中并且从该内部区域中移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操纵器(23)能够借助所述引导组件(32)移动超过所述第一或第二夹持工具(4、5)的或者下折弯工具(13)或上折弯工具(14)的至少一个纵向端部(34)。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紧固在各一个平移调节轴线(35、36)上并且这些调节轴线(35、36)设置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沿着回转式折弯机(1)的深度方向(16)受控地定位。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分别包括可气动致动的调节缸(37、38),用于闭合相应的夹持钳(25、2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分别具有楔形地逐渐变细的致动区段(40),并且能够从所述调节缸(37、38)移出的调节活塞(41)能够以张开的作用推入到所述致动区段(40)中。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式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轴线(35、36)分别具有电动马达(48、49)和分别与所述电动马达(48、49)耦联的螺纹主轴(50、51),用于平移地调节所述第一和第二夹持钳(25、26)。

8.根据前述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泰奥·沃尔坦马泰奥·达尔拉戈斯特凡诺·斯佩齐亚利
申请(专利权)人:特鲁普机械奥地利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