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9433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所述底座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后壳一侧的呈环状的底座板、由所述底座板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后壳方向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底座延伸壁远离所述底座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法兰边,所述发声单体设有所述振膜的一侧抵接固定于所述法兰边并使所述振膜与外界连通;所述后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声学效果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声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运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的发声器件。
技术介绍
发声器件又名扬声器,广泛运用于便携式移动电子产品中,比如手机,实现将音频信号转化为声音播放,发声器件响度大,振幅度。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包括用于发声的发声单体、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所述底座和所述后壳共同围成收容空间,所述底座和所述后壳注塑成型并通过超声波焊接进行固定。然而,相关技术的发声器件所述底座和所述后壳若需要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需要更多空间,限制了所述发声器件内部腔体的空间大小。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发声器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声学效果更优的发声器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所述底座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后壳一侧的呈环状的底座板、由所述底座板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后壳方向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底座延伸壁远离所述底座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法兰边,所述发声单体设有所述振膜的一侧抵接固定于所述法兰边并使所述振膜与外界连通;所述后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优选的,所述后壳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且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的后壳板、由所述后壳板的周缘向所述底座方向弯折延伸的后壳延伸壁,所述后壳延伸壁抵接于所述底座板并与所述底座板焊接固定。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后声腔内的透气隔离件,所述透气隔离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板,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后声腔分隔成位于所述透气隔离件靠近所述发声单体一侧的内声腔以及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设置的吸音腔。优选的,所述透气隔离件包括与所述后壳板间隔相对设置的隔离件本体、由所述隔离件本体的周缘向所述底座弯折延伸的隔离件延伸部以及由所述隔离件延伸部远离所述隔离件本体的一端弯折延伸的隔离件固定部;所述隔离件延伸部与所述后壳延伸壁间隔设置,所述隔离件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座板,所述透气隔离件、所述后壳以及所述底座板共同围成收容吸音材料的所述吸音腔。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贯穿所述壳体并将所述发声单体与外界电信号连接的导电件。优选的,所述导电件包括支撑固定于所述底座板的导电件主体、由所述导电体本体的两端沿所述发声单体的周侧向所述后壳方向延伸的导电件延伸壁、由所述导电件延伸壁弯折延伸并与所述发声单体固定电连接的连接壁以及由所述导电件本体向远离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壳体的接电壁;所述隔离件固定部同时压设固定于所述导电件本体及所述底座板。优选的,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贴设于所述法兰边远离所述发声单体一侧的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双面胶制成。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发声器件中,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通过将壳体设计成底座和后壳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的相对两侧,同时,将法兰边与发声单体实现固定,且所述后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在不增加外形尺寸的情况下,所述后声腔空间增大,使得发声器件的声学效果更优;此外,仅利用底座与后壳实现与发声单体的固定,以及形成所述后声腔,零件达到最少化,节约成本;最后,由于所述振膜露设于所述法兰边,使得振膜的出声效果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发声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发声器件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的剖示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声器件100,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10的壳体1、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的发声单体2、透气隔离件4、导电件5以及密封圈6。所述发声单体2包括金属盆架22以及固定于所述金属盆架22且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21。具体的,壳体1包括底座11和后壳12,底座11和后壳12沿所述振膜21的振动方向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2的相对两侧,本实施例底座11和后壳12沿所述振膜21的振动方向是盖设于所述金属盆架22相对两侧,所述底座11和后壳12均由金属材料制成,使得整个壳体1变薄,进一步增加收容空间10的大小。所述底座11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2远离所述后壳12一侧的呈环状的底座板111、由所述底座板111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后壳12方向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112以及由所述底座延伸壁112远离所述底座板11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法兰边113,所述发声单体2设有所述振膜21的一侧抵接固定于所述法兰边114并使所述振膜21与外界连通,使得振膜21的出声效果更好。所述后壳12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2远离所述底座11一侧且与所述发声单体2间隔的后壳板121、由所述后壳板121的周缘向所述底座11方向弯折延伸的后壳延伸壁122。具体的,所述后壳延伸壁12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振膜21的振动方向,所述后壳延伸壁122抵接于所述底座板111的外周缘并与所述底座板111的外周缘焊接固定,可靠性更好。本实施例中,所述后壳12、所述底座11以及所述发声单体2共同围成后声腔20。至此,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发声器件100则形成了相对封闭的后声腔结构,其结构简单,改善了发声器件100的声学性能,特别是低频声学性能。本实施方式中,发声单体2远离振膜21的一侧还设有泄露部23,泄露部23与所述后声腔20连通。透气隔离件4位于所述后声腔20内,其固定于所述底座板111,所述透气隔离件4将所述后声腔20分隔成位于所述透气隔离件4靠近所述发声单体2一侧的内声腔30a以及与所述发声单体2间隔设置的吸音腔30。具体的,所述透气隔离件4包括与所述后壳板121间隔相对设置的隔离件本体41、由所述隔离件本体41的周缘向所述底座11弯折延伸的隔离件延伸部42以及由所述隔离件延伸部42远离所述隔离件本体41的一端弯折延伸的隔离件固定部43;所述隔离件延伸部42与所述后壳延伸壁122间隔设置,所述隔离件固定部43固定于所述底座板111,所述透气隔离件4、所述后壳12以及底座板111共同围成收容吸音材料的吸音腔30,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n所述底座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后壳一侧的呈环状的底座板、由所述底座板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后壳方向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底座延伸壁远离所述底座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法兰边,所述发声单体设有所述振膜的一侧抵接固定于所述法兰边并使所述振膜与外界连通;/n所述后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声器件,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壳体以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发声单体,所述发声单体包括用于振动发声的振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其包括沿所述振膜的振动方向分别盖设于所述发声单体相对两侧的底座和后壳;
所述底座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后壳一侧的呈环状的底座板、由所述底座板的内周缘向远离所述后壳方向弯折延伸的底座延伸壁以及由所述底座延伸壁远离所述底座板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发声单体方向弯折延伸的呈环状的法兰边,所述发声单体设有所述振膜的一侧抵接固定于所述法兰边并使所述振膜与外界连通;
所述后壳、所述底座以及所述发声单体共同围成后声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包括位于所述发声单体远离所述底座一侧且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的后壳板、由所述后壳板的周缘向所述底座方向弯折延伸的后壳延伸壁,所述后壳延伸壁抵接于所述底座板并与所述底座板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后声腔内的透气隔离件,所述透气隔离件固定于所述底座板,所述透气隔离件将所述后声腔分隔成位于所述透气隔离件靠近所述发声单体一侧的内声腔以及与所述发声单体间隔设置的吸音腔。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军印兆宇魏威刘忠原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