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的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应用,越来越多的电动车采用可充电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大,成分也比较活跃,因此锂电池的安全性、可靠性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对电池的安全要求还不是很完善,业内采用的标准也不一致,具体如下:(1)电池防水:目前市面上的动力电池从完全不考虑防水到IP54、IP65、IP66防水等级占多数,高安全等级IP67的比较少;(2)结构强度:目前市面上相当一部分电池采用通用外壳和拼装支架,甚至没有支架,仅将电芯用套管包裹后装壳,电芯和外壳之间的支撑和限位基本采用EVA填充或粘胶,此类结构适应不了严苛的颠簸冲击等使用工况,更加不能抵抗破坏性冲击和挤压。上述情况会带来如下问题:(1)整个电池若达不到防水IP67等级,车辆过漫水路面或者被水淹后会导致电池进水短路,从而引发事故;(2)车辆在各种工况路面行驶避免不了颠簸振动,甚至在发生碰撞等事故时电池也会受到强力冲击,如果车辆变形还会挤压电池。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整个电池若达不到防水IP67等级,车辆过漫水路面或者被水淹后会导致电池进水短路,从而引发事故;车辆在各种工况路面行驶避免不了颠簸振动,甚至在发生碰撞等事故时电池也会受到强力冲击,如果车辆变形还会挤压电池。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筒体组件,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筒体组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二者的容纳腔;/n第一盖体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盖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一端;/n第二盖体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盖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二端;/n支架组件,用于安装储能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n储能组件,用于供电;所述储能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中;/n压力平衡组件,用于平衡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压力;所述压力平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组件上,且与所述容纳腔连接;/n防水组件,用于增强所述筒体组件和线缆组件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所述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外表面;/n线缆组件,用于所述储能组件与外界设备的供电及通讯;所述线缆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连接而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架组件、所述筒体组件和所述防水组件与外界设备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筒体组件,用于安装各零件;所述筒体组件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连接二者的容纳腔;
第一盖体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盖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一端;
第二盖体组件,用于封堵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盖体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的第二端;
支架组件,用于安装储能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中;
储能组件,用于供电;所述储能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架组件中;
压力平衡组件,用于平衡所述容纳腔与外界压力;所述压力平衡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盖体组件上,且与所述容纳腔连接;
防水组件,用于增强所述筒体组件和线缆组件连接处的防水性能;所述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筒体组件外表面;
线缆组件,用于所述储能组件与外界设备的供电及通讯;所述线缆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储能组件连接而第二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架组件、所述筒体组件和所述防水组件与外界设备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组件包括:铝筒,所述铝筒内部设置有中空的所述容纳腔,所述铝筒的外表面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防水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处,所述线缆组件从所述安装孔处进入所述防水组件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组件包括:第一盖体和第一防水圈,其中,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筒体组件中铝筒的第一端对应连接,且二者之间边缘处夹设所述第一防水圈,所述第一盖体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压力平衡组件设置于所述透气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组件包括:第二盖体和第二防水圈,其中,所述第二盖体与所述筒体组件中铝筒的第二端对应连接,且二者之间边缘处夹设所述第二防水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安装架、绝缘纤维板和橡胶垫,其中,所述安装架中设置有安装位,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文兵,冯礼健,吴广,张志平,刘聪,曾国强,黄李冲,王增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