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8171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方向盘转矩信号、车速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并根据电机转角信号计算电机转速信号;根据方向盘转矩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利用查表的方式得到静摩擦补偿力矩;根据车速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利用查表的方式得到动摩擦补偿力矩;在计算静摩擦补偿力矩时,当方向盘转矩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的变化率均大于各自的第一阈值时,则切换为动摩擦补偿力矩计算;在计算动摩擦补偿力矩时,当车速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均小于各自的第二阈值时,则切换为静摩擦补偿力矩计算;将静摩擦补偿力矩和动摩擦补偿力矩相加得到摩擦补偿力矩。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地抑制摩擦力变化导致的扭矩波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摩擦补偿控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转向系统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发展为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然后又出现了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装配机械式转向系统的汽车,在泊车和低速行驶时驾驶员的转向操纵负担过于沉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GM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率先在轿车上采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无法兼顾车辆低速时的转向轻便性和高速时的转向稳定性,因此在1983年日本Koyo公司推出了具备车速感应功能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这种新型的转向系统可以随着车速的升高提供逐渐减小的转向助力,但是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结构复杂、造价较高,而且无法克服液压系统自身的许多缺点,是一种介于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之间的过渡产品。到了1988年,日本Suzuki公司首先在小型轿车Cervo上配备了Koyo公司研发的转向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1990年,日本Honda公司也在运动型轿车N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采集方向盘转矩信号、车速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并根据电机转角信号计算电机转速信号;/n(2)根据方向盘转矩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利用查表的方式得到静摩擦补偿力矩;根据车速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利用查表的方式得到动摩擦补偿力矩;在计算静摩擦补偿力矩时,当方向盘转矩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的变化率均大于各自的第一阈值时,则切换为动摩擦补偿力矩计算;在计算动摩擦补偿力矩时,当车速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均小于各自的第二阈值时,则切换为静摩擦补偿力矩计算;/n(3)将静摩擦补偿力矩和动摩擦补偿力矩相加得到摩擦补偿力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集方向盘转矩信号、车速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并根据电机转角信号计算电机转速信号;
(2)根据方向盘转矩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利用查表的方式得到静摩擦补偿力矩;根据车速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利用查表的方式得到动摩擦补偿力矩;在计算静摩擦补偿力矩时,当方向盘转矩信号和电机转角信号的变化率均大于各自的第一阈值时,则切换为动摩擦补偿力矩计算;在计算动摩擦补偿力矩时,当车速信号和电机转速信号均小于各自的第二阈值时,则切换为静摩擦补偿力矩计算;
(3)将静摩擦补偿力矩和动摩擦补偿力矩相加得到摩擦补偿力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集方向盘转矩信号后包括:对所述方向盘转矩信号进行一阶低通滤波处理保留低频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摩擦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利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虎蒋开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拓为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