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8015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夹持工装包括夹具壳和至少一组位于同一个面内的夹杆,夹杆放射状布置,夹杆包括帽头和夹柱,帽头设置在夹柱的一端,帽头位于夹具壳内层,夹柱径向朝内穿过夹具壳夹持住工件,夹具壳外壁设置调压管,调压管往夹具壳内部注入压力液。夹柱包括柱体和底杆,柱体内设置芯孔,芯孔长度方向沿柱体长度方向,底杆一端设置在芯孔内的活塞头,活塞头沿芯孔内壁滑动,底杆另一端穿过柱体抵住工件,活塞头将芯孔分隔为第一液槽和第二液槽,第一液槽靠近帽头,芯孔内注有压力油,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夹杆的芯孔相互通过回油管连接,其中一个夹杆的第一液槽和另一个夹杆的第二液槽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需要先行将工件夹持住,现有技术中,车床一般通过三爪四爪卡盘进行夹持,钻床铣床则通过长方体形式的夹紧块进行螺栓夹紧,这些夹紧方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夹持位置不规则的零件的适应性不够,常常接触位置过小,接触点少,以较大的夹紧力夹持时,过小的接触面积导致零件变形,而且,由于三爪四爪卡盘万向往内锁紧,容易出现接触点由于施力方向不同而夹紧力大小不一,对于钻床铣床类的工件静止而刀具运动的加工,工件的夹紧也存在夹紧力不一的情况,因为螺栓螺钉需要手动拧紧,每个紧固件锁紧的力度受到操作者操作手法的影响。对于非规则工件的夹具,现有技术还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更换加工工序后,工件需要重新夹紧,刀具需要重新找原点定位,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夹持工装,夹持工装装夹工件,夹持工装包括夹具壳和至少一组位于同一个面内的夹杆,夹杆放射状布置,夹杆包括帽头和夹柱,帽头设置在夹柱的一端,帽头位于夹具壳内层,夹柱径向朝内穿过夹具壳夹持住工件,夹具壳外壁设置调压管,调压管往夹具壳内部注入压力液。本申请通过若干根夹杆进行圆周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的夹紧,夹紧行程独立控制,每个夹柱由其位于夹具壳内的帽头往外施力,由于帽头沿夹柱长度方向的两侧面积不同,背离夹柱的一端面积大,与夹柱连接的一端面积小,小的面积等于夹柱的截面面积,该面积乘以夹具壳内压力液的压强就是该夹杆的夹紧力,每根夹杆都是以相同的夹紧力向心夹持的,多个位置同步夹紧,防止工件松动,也能适应不同的工件外形,在夹杆底部和工件的接触位置上,接触力一致,没有特别大或特别小的位置,防止工件局部变形,夹紧力通过压力液的压强进行控制,进一步的,是通过调压管的注入压力确定夹紧力。夹具壳具有规整外形,可以在机械加工的工序之间进行转移,转移后,也能快速的由夹具壳上的定位点进行加工定位,不需要从复杂的工件轮廓上再次寻找加工原点。进一步的,一组同一面内的夹杆数量为六及以上的偶数,该组夹杆圆周等角度分布。一组夹杆内,六个等角度分布的夹杆两两共线,圆周的夹紧力均匀分布且对应,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当工件朝一个径向角度上振动时,可以通过在与振动方向相反的夹杆松开一定的夹紧力,使得工件朝向振动方向的受力减小,从而振动幅度大大减小,数量越多,则圆周分布的夹杆对于工件的夹紧力越均匀,越少则越不均匀,但再怎么少,也不能少于个,缩减为三个时,变为独立径向移动的三爪卡盘。进一步的,夹柱包括柱体和底杆,柱体内设置芯孔,芯孔长度方向沿柱体长度方向,底杆一端设置在芯孔内的活塞头,活塞头沿芯孔内壁滑动,底杆另一端穿过柱体抵住工件,活塞头将芯孔分隔为第一液槽和第二液槽,第一液槽靠近帽头,芯孔内注有压力油,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夹杆的芯孔相互通过回油管连接,其中一个夹杆的第一液槽和另一个夹杆的第二液槽连接。本结构实现工件夹紧时抵抗工件振动的能力,初始夹紧时,两根在空间上位于同一直线的夹杆分别抵触在工件的两侧,夹杆分别由帽头部分提供相等的夹紧力,两根夹杆的共四个第一液槽和第二液槽实际上是相等内部压力的,压力油尚未通过回油管流动,当工件被夹持并进行加工时,由于加工时有振动的,工件有向上的微小振动后,上方的底杆受迫向上振动,该夹杆的第一液槽内压力油受到挤压而具有往外流动的趋势力,该第一液槽内压力升高,连同着同一直线上另一侧夹杆内的第二液槽压力升高,每根夹杆内,第一液槽内的压力油压力都是将底杆往工件顶紧,即:增大工件夹紧力,第二液槽内的压力油压力都是将底杆收回,即:松开工件夹紧力,所以,当工件向上振动时,上方夹杆的第一液槽和下方夹杆的第二液槽压力升高,上方夹杆给出更大的向下的力,而下方的夹杆减小向上的夹紧力,从而,工件在振动位置获得与振动方向相反的力,减小振动的幅度,使工件小幅度振动并快速复位。回油管是一根压力管,需要金属材质,而由于起始装夹时,每根夹杆的移动行程不同,所以,需要是能够进行一定变形的回油管,具体的,使用金属软管。进一步的,底杆与工件相接触的底部设置厚度小于2mm的橡胶垫。橡胶垫轻微扩大底杆底部与工件的接触面积,工件上由于形状特殊而可能存在局部凸起,夹持时如果位置正好位于此部位,则局部接触面积小,容易夹持不稳或者由于仅仅的金属接触而滑动,在底杆底部设置橡胶垫,增强接触稳定性,但是,不能因为橡胶垫的存在而加剧振动发生时产生的幅度,如果橡胶垫较厚或者质软,则容易发生橡胶垫变形范围内的振动。进一步的,在两个以上的平行平面上设置夹杆。每组夹杆对于工件的夹紧力只是在一个平面内,若干受到倾覆力的话,很容易受力交错而使得工件翻转,夹持不稳,在两个以上平行平面内设置夹杆,在两个及以上的平面内进行夹持,施加的力的方向锁死工件的五个自由度,最后一个自由度由底杆底部与工件接触的摩擦力锁死,防止工件夹持不稳定。进一步的,压力液为非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在低流速下具有较低的粘度,夹具壳内压力液逐渐升高,压力液由调压管及其缓慢注入并升压,以低粘度状态产生作用,当工件加工过程中产生振动,振动速度快,来得快去的快,帽头处即使感受到振动并在压力液内需要产生微小位移,也是以较大的速度,较小的幅度进行的,较大的速度搅动的压力液以较大的粘度产生作用,阻止帽头的移动,帽头成刚性,维持柱体位置,第一液槽和第二液槽的压力油交换趋势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如果振动发生时,振动方向上的夹杆退让的话,则该夹杆内的第一液槽也不会出现压力升高的情况,顺带着,同一直线上另一侧的夹杆的第二液槽也没有压力升高,导致另一侧的夹紧力不会变小,振动的消除作用失效,所以,本申请通过非牛顿流体的使用,让工件发生振动时,每根柱体保持位置,只允许底杆进行微小移动来抵消振动。进一步的,压力油为碳原子数小于12个的轻质油。轻质油粘度小,流动快,从而在工件振动时,在两根夹杆之间快速反应与流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多个独立行程控制的夹杆进行不同位置的径向夹持,适应工件的不同外形,夹持力通过调压管精确控制为预期值,且每个夹杆施力相同;夹杆内设置的底杆和芯孔可以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夹杆内进行施力调配,在振动发生时,面朝振动给到更大的底杆夹紧力,背向振动的一侧则减小底杆夹紧力的输出,达到减小振幅,快速复位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视图A-A;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杆夹持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夹杆夹持工件的结构简图。图中:1-夹具壳、11-调压管、12-压力液、2-夹杆、21-帽头、22-夹柱、221-柱体、222-芯孔、2221-第一液槽、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夹持工装,夹持工装装夹工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装包括夹具壳(1)和至少一组位于同一个面内的夹杆(2),所述夹杆(2)放射状布置,夹杆(2)包括帽头(21)和夹柱(22),所述帽头(21)设置在夹柱(22)的一端,帽头(21)位于夹具壳(1)内层,所述夹柱(22)径向朝内穿过夹具壳(1)夹持住工件(9),所述夹具壳(1)外壁设置调压管(11),所述调压管(11)往夹具壳(1)内部注入压力液(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包括夹持工装,夹持工装装夹工件(9),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装包括夹具壳(1)和至少一组位于同一个面内的夹杆(2),所述夹杆(2)放射状布置,夹杆(2)包括帽头(21)和夹柱(22),所述帽头(21)设置在夹柱(22)的一端,帽头(21)位于夹具壳(1)内层,所述夹柱(22)径向朝内穿过夹具壳(1)夹持住工件(9),所述夹具壳(1)外壁设置调压管(11),所述调压管(11)往夹具壳(1)内部注入压力液(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组同一面内的所述夹杆(2)数量为六及以上的偶数,该组夹杆(2)圆周等角度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形状自适应夹持工装的机械自动化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柱(22)包括柱体(221)和底杆(223),所述柱体(221)内设置芯孔(222),所述芯孔(222)长度方向沿柱体(221)长度方向,所述底杆(223)一端设置在芯孔(222)内的活塞头(2231),所述活塞头(2231)沿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锋张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