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940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14
一种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属于轧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应力轧机结构的改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的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设置于机架体内轴向固定的有拉杆,机架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辊箱和下辊箱,上辊箱内为上主螺母,下辊箱内为下主螺母,上主螺母和下主螺母之间通过正反螺纹与所述拉杆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箱上部和上主螺母下部之间,以及下辊箱下部和下主螺母上部之间设置有主油腔,所述拉杆和上辊箱,以及下辊箱之间设置有主油腔的回油碟簧;所述机架体上设置有拉杆的预应力系统和辊箱间距实时监测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短应力轧机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短应力轧机,其上下辊箱、球面垫、主螺母、拉杆构成应力回线,由于此种轧机的应力线与框架式轧机的应力线相比其长度要短很多,故称之为短应力轧机,短应力轧机主要应用于小型型材的生产。轧机在轧制前,需要根据型材尺寸预先设置好轧辊之间辊缝的距离,由于轧机各零部件之间存在间隙,当轧辊对零件加压时,轧机各个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会发生变化,多处变化叠加一起,会造成辊缝的距离发生变化,误差增大,易发生产品尺寸超出规定范围的情况。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对轧辊提前加载预应力,也就是出现了预应力轧机,预应力轧机通常使用弹性材料来为轧辊提供预应力,从而消除各个工件之间的间隙,然而,由于弹性材料随尺寸变化而造成力的变化,无法保持预应力的恒定。同时,在轧机持续运行过程中,辊缝在磨损等作用下,会发生变化,导致初期产品和末期产品会有较大尺寸的偏差,产品精度无法准确控制;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辊缝距离超差,则必须停止生产、更换轧机。...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包括设置于机架体(6)内轴向固定设置有拉杆(16),机架体(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辊箱(9)和下辊箱(21),上辊箱(9)内为上主螺母(13),下辊箱(21)内为下主螺母(1),上主螺母(13)和下主螺母(1)之间通过正反螺纹与所述拉杆(1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箱(9)上部和上主螺母(13)下部之间,以及下辊箱(21)下部和下主螺母(1)上部之间设置有主油腔(12),所述拉杆(16)和上辊箱(9),以及下辊箱(21)之间设置有主油腔(12)的回油碟簧(14);所述机架体(6)上设置有拉杆(16)的预应力系统和辊箱间距实时监测系统,所述预应力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包括设置于机架体(6)内轴向固定设置有拉杆(16),机架体(6)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上辊箱(9)和下辊箱(21),上辊箱(9)内为上主螺母(13),下辊箱(21)内为下主螺母(1),上主螺母(13)和下主螺母(1)之间通过正反螺纹与所述拉杆(1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辊箱(9)上部和上主螺母(13)下部之间,以及下辊箱(21)下部和下主螺母(1)上部之间设置有主油腔(12),所述拉杆(16)和上辊箱(9),以及下辊箱(21)之间设置有主油腔(12)的回油碟簧(14);所述机架体(6)上设置有拉杆(16)的预应力系统和辊箱间距实时监测系统,所述预应力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机架体(6)上下两侧的上机架端盖(8)和下机架端盖(4),上机架端盖(8)上方为上预应力活塞(10),下机架端盖(4)下方为下预应力活塞(3);所述上辊箱(9)下部和上主螺母(13)下部的套体(22)之间设置有与上预应力活塞(10)配合的上副油腔(11);下辊箱(21)上部和下主螺母(1)上部的套体(22)之间设置有与下预应力活塞(3)配合的下副油腔(11);所述实时监测系统包括设置于机架上下两侧的上位移传感器(7)和下位移传感器(5),上位移传感器(7)与上辊箱(9)相对应,下位移传感器(5)与下辊箱(21)相对应,所述上位移传感器(7)和下位移传感器(5)与中央处理器相连,中央处理器与液压系统相连,所述液压系统与主油腔(12)和副油腔(11)通过液压管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缝自动调节预应力短应力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运强韩红凤郭建华周颖张岩刘豫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大陆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