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7452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包括电容量随温度(环境温度)升高而上升的第一电容芯子、电容量随温度(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第二电容芯子,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相互并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以及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两种电容芯子并联在一起,当环境温度改变时,两种电容芯子的电容量一个增大一个减小,形成一定的抵消,所以,电容器整体的工作电容量随温度变化的百分比较小,处于较为恒定的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恒容量薄膜电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特别是一种恒容量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容的容量参数是以常温状态下界定,但是,在实际测试中,电容的容量往往会因为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在实际使用状,电容的容量参数出现偏差。参见图8所示,为常见四种薄膜电容在1KHz时电容随温度的变化典型曲线图。图中:Tamb(T是温度,amb是环境),Tamb=环境温度;KT指的是PET薄膜电容对应的曲线,KN指的是PEN薄膜电容对应的曲线,KI指的是PPS薄膜电容对应的曲线,KP指的是PP薄膜电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在一定环境温度范围内电容容量较为稳定的恒容量薄膜电容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量随温度(环境温度)升高而上升的第一电容芯子、电容量随温度(环境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第二电容芯子,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相互并联。上述恒容量不是指任何情况下均为恒定的电容量,一般是指在某一幅度的环境温度内,电容量的变化相对单一种电容芯子的电容容量的变化范围更小。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容芯子为PET薄膜电容或PEN薄膜电容。PET英文: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化学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英文:polyethylenenaphtalate,化学名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容芯子为PP薄膜电容或PPS薄膜电容。PP英文:Polypropylene,化学名:聚丙烯。PPS英文:polyphenylenesulfide,化学名:聚苯硫醚。通常的薄膜电容器其制法是将铝等金属箔当成电极和塑料薄膜重叠后卷绕在一起制成。但是另外薄膜电容器又有一种制造法,叫做金属化薄膜,其制法是在塑料薄膜上以真空蒸镀上一层很薄的金属以作为电极。PET薄膜电容或PEN薄膜电容与PP薄膜电容或PPS薄膜电容的组合根据实际情况(如结合电容器的使用场合、电路工作时的温度等)而定,并且,各种电容的电容参数可以不同。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并排设置,第一电容芯子与第二电容芯子之间设有绝缘纸;还包括两根电极引出,一根电极引出与第一电容芯子的一端和第二电容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根电极引出与第一电容芯子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芯子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横向分布,所述电极引出为U型金属丝。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纵向分布,所述电极引出为针状金属丝或U型金属丝。当电极引出采用U型金属丝时,构成4针电容;当电极引出采用针状金属丝时,构成双针电容。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包裹在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环氧树脂层,外壳设有凹腔,凹腔顶部敞开,所述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设置在凹腔内,环氧树脂层设置在凹腔内、并覆盖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所述电极引出的一端伸出环氧树脂层外。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凹腔对应电极引出设有定位槽,定位槽位于凹腔的侧壁,电极引出与定位槽插接配合。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凹腔的底部设有凸台,第一电容芯子和第二电容芯子承放在凸台上;所述外壳对应凹腔的顶面外围设有垫脚。电容设置在电路板上时,其通过垫脚垫高,使得电容与电路板之间形成散热间隙,提高电容的使用寿命。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温度(环境温度)的范围为-60℃至140℃。行业常用环境温度的范围为-40℃至105℃,优选是-25℃至8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将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以及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两种电容芯子并联在一起,当环境温度改变时,两种电容芯子的电容量一个增大一个减小,形成一定的抵消,所以,电容器整体的工作电容量随温度变化的百分比较小,处于较为恒定的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装配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外壳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两种电容芯子的另一排布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为常见四种薄膜电容在1KHz时电容随温度的变化典型曲线图。图1至图7中:1为第一电容芯子、2为第二电容芯子、3为电极引出、4为绝缘纸、5为外壳、51为凹腔、52为垫脚、53为凸台、54为凸起面、55为定位槽、6为环氧树脂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3所示,一种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第一电容芯子1、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第二电容芯子2,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相互并联。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为PET薄膜电容(其在1KHz时电容随温度的变化见图8中KT曲线所示)。所述第二电容芯子2为PP薄膜电容(其在1KHz时电容随温度的变化见图8中KP曲线所示)。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并排设置,第一电容芯子1与第二电容芯子2之间设有绝缘纸4;还包括两根电极引出3,一根电极引出3与第一电容芯子1的一端和第二电容芯子2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根电极引出3与第一电容芯子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芯子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横向分布,所述电极引出3为U型金属丝。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包裹在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外壳5和环氧树脂层6,外壳5设有凹腔51,凹腔51顶部敞开,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设置在凹腔51内,环氧树脂层6设置在凹腔51内、并覆盖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所述电极引出3的一端伸出环氧树脂层6外。所述凹腔51的底部设有凸台53,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承放在凸台53上;所述外壳5对应凹腔51的顶面外围设有垫脚52。所述环境温度的范围为-25℃至85℃。作为进一步的方案,结合图4和图5所示,所述外壳5的凹腔51对应电极引出3设有定位槽55,定位槽55位于凹腔51的侧壁,电极引出3与定位槽55插接配合。具体是:凹腔51对应电极引出3的两侧设有凸起面54,两个凸起面54之间形成所述定位槽55。作为另一实施方案,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纵向分布。所述电极引出3为U型金属丝或针状金属丝(见图7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第一电容芯子(1)、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第二电容芯子(2),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相互并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上升的第一电容芯子(1)、电容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第二电容芯子(2),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相互并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为PET薄膜电容或PEN薄膜电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芯子(2)为PP薄膜电容或PPS薄膜电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并排设置,第一电容芯子(1)与第二电容芯子(2)之间设有绝缘纸(4);还包括两根电极引出(3),一根电极引出(3)与第一电容芯子(1)的一端和第二电容芯子(2)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根电极引出(3)与第一电容芯子(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芯子(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子(1)和第二电容芯子(2)横向分布,所述电极引出(3)为U型金属丝。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恒容量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运初王恒鑫吴泽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科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