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639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49
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包括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层以及一留边,所述金属镀层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有多个T形绝缘空隙,通过T形绝缘空隙将金属镀层分隔出镀层边部以及多个镀层方阻,相邻两T形绝缘空隙的头部之间形成镀层边部与镀层方阻构成电连接的第一保险丝,所述镀层方阻在第一保险丝的内侧位置设有留空间隙条,留空间隙条的两端部与相邻的头部之间形成镀层边部与镀层方阻构成电连接的第二保险丝,两个第二保险丝并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全膜设置有双重保险结构,双重保险丝大大降低短路发生率,能够提高安全膜的安全性。安全膜的安全性。安全膜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

技术介绍

[0002]安全膜是电容器常见的安全组成部分,电容器的要求意味着安全膜的容量考核和 防爆考核必须达标。然而,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防爆电容器主要存在防爆性能不可靠和电容器寿命不稳定、一致性差的两种缺陷。
[0003]因此目前的安全膜结构如中国专利文献,专利号为:CN202020528395 .3的“一种直流支撑使用的T形安全膜”结构所示,该结构通过网边部无镀格条5形成T形网格方阻1与网边部2之间的网边部保险6,通过网边部保险6防止T形网格方阻1短路,设置造成自愈击穿情况,但是该结构的T形安全膜只具备一重保险结构,当网边部保险6出现损坏或失灵后,仍然会出现上述安全问题,因此需要对T形安全膜作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其主要作用是使T形金属化安全膜内置有双重保险结构,提高T形金属化安全膜的安全性。
[0005]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包括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层以及一留边,所述金属镀层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有多个T形绝缘空隙,通过T形绝缘空隙将金属镀层分隔出镀层边部以及多个镀层方阻,相邻两T形绝缘空隙的头部之间形成镀层边部与镀层方阻构成电连接的第一保险丝,所述镀层方阻在第一保险丝的内侧位置设有留空间隙条,留空间隙条的两端部与相邻的头部之间形成镀层边部与镀层方阻构成电连接的第二保险丝,两个第二保险丝并联设置。
[0006]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0007]所述第二保险丝的熔点低于在第一保险丝的熔点。
[0008]所述金属镀层包括靠侧边的金属加厚区以及靠向留边的金属非加厚区,所述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均设置在金属加厚区内,所述镀层方阻主要部分设置在金属非加厚区内。
[0009]所述第一保险丝设置在留空间隙条的靠中位置。
[0010]所述第一保险丝的长度取决于T形绝缘空隙头部的纵向宽度,头部的纵向宽度:B=0.4~1.0 mm,所述第一保险丝的横向宽度: D=0.5~1.2 mm。
[0011]所述留空间隙条的横向宽度:D1=3*D=1.5~3mm;所述第二保险丝的纵向宽度:D2=0.8*B=0.32~0.8 mm。
[0012]所述金属加厚区宽度:H= 6~8 mm,其电阻在2~4ohm/cm2,金属非加厚区的电阻在6~9ohm/cm2。
[0013]所述镀层边部的宽度:F= 2.0~3.0mm;留边的宽度:G=2.0~4.0 mm。
[0014]所述塑料薄膜的厚度:d=6.5~7.8um;塑料薄膜的宽度:A= 25~50 mm。
[0015]所述T形绝缘空隙的尾部的横向宽度:C=0.35~1.0 mm;镀层方阻与T形绝缘空隙尾部的总横向宽度:E=5.5~20.0 mm;
[0016]所述T形绝缘空隙的尾部相对T形绝缘空隙的头部横向倾斜设置,尾部与留边之间的夹角:75
°
≤Θ≤85
°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技术的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该结构安全膜通过调整留空间隙条的位置,从而形成不同熔点和数量的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结构简单,不影响T形金属化安全膜的主要结构,设置有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的双重保险结构,双重保险丝大大降低短路发生率,能够提高安全膜的安全性,起到防爆作用。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1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的保险丝线路示例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尺寸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5]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包括塑料薄膜1,所述塑料薄膜1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层2以及一留边3,所述金属镀层2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有多个T形绝缘空隙4,通过T形绝缘空隙4将金属镀层2分隔出镀层边部21以及多个镀层方阻22,相邻两T形绝缘空隙4的头部401之间形成镀层边部21与镀层方阻22构成电连接的第一保险丝5,所述镀层方阻22在第一保险丝5的内侧位置设有留空间隙条6,留空间隙条6的两端部与相邻的头部401之间形成镀层边部21与镀层方阻22构成电连接的第二保险丝7,两个第二保险丝7并联设置。
[0026]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保险丝7的熔点低于在第一保险丝5的熔点;使第一保险丝5和第二保险丝7能够依次熔断起到双保险作用。
[0027]进一步说明,所述金属镀层2包括靠侧边的金属加厚区H1以及靠向留边3的金属非加厚区H2,所述第一保险丝5和第二保险丝7均设置在金属加厚区H1内,所述镀层方阻22主要部分设置在金属非加厚区H2内;由于金属加厚区H1电阻小,能够确保该位置的第一保险丝5和第二保险丝7容易熔断,起到保险作用。
[0028]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保险丝5设置在留空间隙条6的靠中位置;使每个第二保险丝7的横向宽度相近,起到相同的熔断效果。
[0029]以下对T形金属化安全膜结构作进一步限定:
[0030]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保险丝5的长度取决于T形绝缘空隙4头部401的纵向宽度,头部401的纵向宽度:B=0.4~1.0 mm,所述第一保险丝5的横向宽度: D=0.5~1.2 mm。
[0031]进一步说明,所述留空间隙条6的横向宽度:D1=3*D=1.5~3mm;所述第二保险丝7的
纵向宽度:D2=0.8*B=0.32~0.8 mm;通过T形绝缘空隙4头部401的纵向宽度从而确定第一保险丝5的数值基础上,所述第二保险丝7的数值以第一保险丝5为基础,与第一保险丝5数值成正比例。
[0032]进一步说明,所述金属加厚区H1宽度:H= 6~8 mm,其电阻在2~4ohm/cm2,在本实施方案中,金属加厚区H1的电阻为3 ohm/cm2,金属非加厚区H2的电阻在6~9ohm/cm2,优选电阻在7.5 ohm/cm2。
[0033]进一步说明,所述镀层边部21的宽度:F= 2.0~3.0mm;留边3的宽度:G=2.0~4.0 mm。
[0034]进一步说明,所述塑料薄膜1的厚度:d=6.5~7.8um;塑料薄膜1的宽度:A= 25~50 mm。
[0035]进一步说明,所述T形绝缘空隙4的尾部402的横向宽度:C=0.35~1.0 mm;镀层方阻22与T形绝缘空隙4尾部402的总横向宽度:E=5.5~20.0 mm;
[0036]所述T形绝缘空隙4的尾部402相对T形绝缘空隙4的头部401横向倾斜设置,尾部402与留边3之间的夹角: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包括塑料薄膜,所述塑料薄膜的表面设置有金属镀层以及一留边,所述金属镀层沿其长度方向排列设有多个T形绝缘空隙,通过T形绝缘空隙将金属镀层分隔出镀层边部以及多个镀层方阻,其特征在于:相邻两T形绝缘空隙的头部之间形成镀层边部与镀层方阻构成电连接的第一保险丝,所述镀层方阻在第一保险丝的内侧位置设有留空间隙条,留空间隙条的两端部与相邻的头部之间形成镀层边部与镀层方阻构成电连接的第二保险丝,两个第二保险丝并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险丝的熔点低于在第一保险丝的熔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镀层包括靠侧边的金属加厚区以及靠向留边的金属非加厚区,所述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均设置在金属加厚区内,所述镀层方阻主要部分设置在金属非加厚区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险丝设置在留空间隙条的靠中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T形金属化安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险丝的长度取决于T形绝缘空隙头部的纵向宽度,头部的纵向宽度:B=0.4~1.0 mm,所述第一保险丝的横向宽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满运初莫学优吴泽斌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科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