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233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支撑板,且底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站,所述立柱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外套筒与油缸,且油缸位于外套筒的内部,所述油缸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下压板,且下压板与立柱之间设置有防尘布筒,所述防尘布筒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定位杆,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所述下压板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立柱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所述防尘布筒的顶部缝合连接有第一环形布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防尘布筒对油缸的输出轴进行保护,避免了油缸防尘盖堆积灰尘的情况发生,降低了油缸输出轴的磨损,延长了油缸的维护周期,降低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该过程中,所需要的板材一般都是通过运输小车实现输送的,但为保证运输小车的安全运输,需要对小车的承载力进行检测。目前的检测装置一般都是通过液压机实现的,即将小车放置于液压机上并启动液压机,利用液压机产生的压力实现对小车的检测,而液压机的油缸输出轴需要不断的进行伸缩,其表面的油层会吸附空气中的悬浮物,导致油缸输出轴的防尘盖处容易堆积厚厚一层杂质,缩短了油缸的维护周期,增加了使用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支撑板,且底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站,所述立柱的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支撑板(2),且底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站(3),所述立柱(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外套筒(4)与油缸(5),且油缸(5)位于外套筒(4)的内部,所述油缸(5)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下压板(6),且下压板(6)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防尘布筒(7),所述防尘布筒(7)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定位杆(8),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10),所述下压板(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9),所述立柱(1)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11),所述防尘布筒(7)的顶部缝合连接有第一环形布带(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立柱(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支撑板(2),且底支撑板(2)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站(3),所述立柱(1)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外套筒(4)与油缸(5),且油缸(5)位于外套筒(4)的内部,所述油缸(5)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下压板(6),且下压板(6)与立柱(1)之间设置有防尘布筒(7),所述防尘布筒(7)的内部设置有四个定位杆(8),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10),所述下压板(6)的顶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9),所述立柱(1)上开设有四个第一通孔(11),所述防尘布筒(7)的顶部缝合连接有第一环形布带(12),且防尘布筒(7)的底部缝合连接有第二环形布带(13),所述油缸(5)的输出轴端部焊接有第一连接板(14),且第一连接板(14)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螺栓(15),所述定位杆(8)的底部焊接连接有第二连接板(16),且第二连接板(16)上设置有若干第二螺栓(17),所述第一连接机构(9)与第二连接机构(10)均包括两个安装片(18),且安装片(18)上开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9),所述第二通孔(19)上贯穿有第三螺栓(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板材运输小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山高洲殷红林郭静高海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盐工百信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