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720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油耗量测量装置,其包括储油箱、发动机曲轴箱、称重平台以及机油加热控温装置;储油箱置于称重平台上;发动机曲轴箱与储油箱之间连通有压力平衡软管,且该发动机曲轴箱上设有用于测量该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用于对储油箱内的机油进行加热并控温,使所述储油箱内的机油与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机油温度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通过压力平衡软管和机油加热控温装置使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温度和压力与储油箱内机油温度和压力一致,机油密度和液位近似相同。发动机进入测试工况后,通过储油箱机油重量变化表征机油消耗量,测量方便快捷,且能实时掌握油耗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测量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作为动力源,其依靠燃料产生的热能做功,获得动力输出。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机油是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因而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是衡量发动机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发动机机油伴随发动机的运转存在消耗,机油消耗量过大,不仅导致发动机排放量增加,发动机功率降低,还导致发动机润滑不良,引起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下降,零部件磨损,严重时导致发动机拉缸、抱死等故障。故在发动机开发阶段准确的测量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机油消耗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发动机试验过程中机油消耗量测量方式主要采用“放油称重法”,即将一定重量的发动机机油放入发动机壳体,发动机开始按照机油消耗量测试工况运行,连续运行24小时后,停机,放机油称重,称重的机油比放入的机油减少部分即为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该测量方法重复性较差,需要人工手动放油并称重,如果试验中多次测量机油消耗,将极大耗费人力及工时,并且放油过程中还存在机油喷洒出来及人员操作失误的风险,影响试验结果。该放油称重法重复性较差,且得到的测量数据具有延时性,试验过程中难以判断机油消耗的变化趋势,测量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无需进行放油称重来计算机油消耗量,减少放油称重过程中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机油消耗试验过程中,能实时读取机油消耗量。具体的,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包括储油箱、发动机曲轴箱、称重平台,以及机油加热控温装置;所述储油箱置于所述称重平台上;所述发动机曲轴箱与所述储油箱之间连通有压力平衡软管,且该发动机曲轴箱上设有用于测量该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用于对储油箱内的机油进行加热并控温,使所述储油箱内的机油与发动机曲轴箱内的机油温度保持一致。具体的,该压力平衡软管一端连接发动机曲轴箱,另一端连接储油箱顶部,以保持发动机曲轴箱和储油箱内气体压力的一致。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通过对储油箱内机油加热并控制恒温,通过压力平衡软管使储油箱内压力和发动机曲轴箱内压力保持一致。温度传感器测量发动机曲轴箱机油温度,并通过机油加热器及恒温器控制储油箱内机油温度与发动机曲轴箱机油温度保持一致。温度及压力均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密度ρ1和储油箱内机油密度ρ2是基本一致的,根据公式ρ1gh1=ρ2gh2(其中h1和h2分别表示发动机曲轴箱和储油箱内机油液位高度)可知,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液位与储油箱内机油液位高度一致。当发动机进入测试工况后,记录储油箱初始重量M1。测试过程中实时记录重量Mn,重量的变化量即可表征发动机机油消耗量。进一步的,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设于所述储油箱,该机油加热控温装置包括用于给储油箱内机油加热的机油加热器以及用于给储油箱内机油控温的机油恒温器。具体的,所述机油加热器和机油恒温器可通过螺纹孔或法兰安装在储油箱下侧,使之能全部浸没在机油中,避免损坏。进一步的,所述称重平台上设置有称重装置,该称重装置用于称重储油箱内机油重量。具体的,称重装置可为电子秤。进一步的,所述发动机曲轴箱通过连通软管与所述储油箱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连通软管通过连接座设于所述发动机曲轴箱上。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连接座上。具体的,该连接座安装在发动机曲轴箱放油螺栓安装位置。进一步的,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该电控单元与温度传感器、称重装置以及机油加热控温装置连接。称量装置称量储油箱的重量并将数据传输到电控单元,电控单元通过采集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温度及机油恒温器采集的储油箱内机油温度,并根据两温度差值控制机油加热器进行加热。进一步的,称重平台上设置有用以支撑所述压力平衡软管和/或所述连通软管的管支撑架,避免试验过程中管移动等因素造成重量变化,影响称量结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具有如下技术优点:免除了放油称重流程,通过压力平衡软管使储油箱内压力和发动机曲轴箱内压力保持一致,通过机油恒温器及机油加热器控制储油箱内机油温度与发动机曲轴箱内机油温度保持一致,通过储油箱机油重量实时变化,快速得到机油消耗结果,有效地提高发动机试验效率,且能实时监控机油消耗情况;同时,无需多次放油并称重,简化了油耗测量工序,避免了人为失误造成测量不准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该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结构如图1图示,其包括称重平台12、设于该称重平台12上的储油箱2以及通过压力平衡软管1与该储油箱2顶部连通的发动机曲轴箱11,还包括对储油箱2内机油进行加热控温的机油加热控温装置;所述发动机曲轴箱11底部放油螺栓位置处设置有连接座9,该连接座上设有温度传感器8以及和连通软管7,该连通软管连通发动机曲轴箱11与储油箱2。具体的,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通过法兰安装于所述储油箱2底部并浸入机油中,该机油加热控温装置包括用于给储油箱2内机油加热的机油加热器4以及用于给储油箱2内机油控温的机油恒温器3。称重平台12上设置有用于称重储油箱2内机油重量的称重装置5以及用于支撑连通软管7以及压力平衡软管1的管支撑架13。本实施例中,该称重装置5为电子秤。为精确控制对储油箱2内机油加热控温,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还包括电控单元6,该电控单元6分别与温度传感器8、机油恒温器3、机油加热器4以及称量装置5控制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通过对储油箱2内机油加热并控制恒温,通过压力平衡软管1使储油箱2内压力和发动机曲轴箱11内压力保持一致。温度传感器8测量发动机曲轴箱11内机油温度,并通过机油加热器4及机油恒温器3控制储油箱2内机油温度与发动机曲轴箱11内机油温度保持一致。温度及压力均保持一致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包括储油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曲轴箱(11)、称重平台(12),以及机油加热控温装置;/n所述储油箱(2)置于所述称重平台(12)上;/n所述发动机曲轴箱(11)与所述储油箱(2)之间连通有压力平衡软管(1),且该发动机曲轴箱(11)上设有用于测量发动机曲轴箱机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n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用于对储油箱(2)内的机油进行加热并控温,使所述储油箱(2)内的机油与发动机曲轴箱(11)内的机油温度保持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包括储油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动机曲轴箱(11)、称重平台(12),以及机油加热控温装置;
所述储油箱(2)置于所述称重平台(12)上;
所述发动机曲轴箱(11)与所述储油箱(2)之间连通有压力平衡软管(1),且该发动机曲轴箱(11)上设有用于测量发动机曲轴箱机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8);
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用于对储油箱(2)内的机油进行加热并控温,使所述储油箱(2)内的机油与发动机曲轴箱(11)内的机油温度保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加热控温装置设于所述储油箱(2),该机油加热控温装置包括用于给储油箱(2)内机油加热的机油加热器(4)以及用于给储油箱(2)内机油控温的机油恒温器(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机油消耗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平台(12)上设置有称重装置(5),该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家定章成熊润祥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