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洪强专利>正文

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6794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7
一种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包括一套管,该套管具有一套管腔;一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该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设置在套管的套管腔的高度方向的中部;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在对应于套管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套管腔内,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在对应于套管的下端的位置设在套管腔内;自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的上部至套管的上端端面的距离是与自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的下部至套管的下端端面的距离相等的;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与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的结构彼此相同,而设置方向相反。简化结构和方便施工时的操作;有利于制作与装配;减轻作业强度;确保钢筋端部对接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构件
,具体涉及一种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从前述的钢筋连接装置的名词释义可知其用于将两根钢筋的端部实施连接,并且前述的钢筋主要指螺纹钢。如业界所知,地上、地下乃至水下的各类建筑设施普遍需要使用钢筋混凝土,而钢筋混凝土离不开前述的螺纹钢。在浇灌混凝土之前,需构建钢筋骨架(建筑工人习惯称为“扎钢筋”)。如果按照原始即传统的施工方式,那么在构建钢筋骨架的过程中往往采用焊接方式将两根需要对接的螺纹钢在端部彼此焊固在一起,这种方式存在如下不言而喻的欠缺:其一,由于焊接设备如电焊机需要电源支持,因而对施工场所具有挑剔性,例如必须通过电缆或类似的馈电线路将电源引至位于钢筋对接工位处的焊接设备,而将电源引至焊接设备的工作既麻烦又有失安全;其二,由于焊接需要由资质人员操作,因而对作业人员同样具有挑剔性;其三,由于焊接的效率相对较低,因而对工程的进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四,焊接工人的作业强度大,并且焊接质量的一致性难以保障。采用钢筋连接器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上述欠缺,并且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与前述钢筋连接器相关的技术信息,略以例举的如CN208830600U推荐的“一种钢筋的连接组件”和CN210032349U提供的“钢筋快速连接器”,由于这两项专利结构都是分体式的,即由第一圆柱套筒、第二圆柱套筒和密封连接套筒组成,使用时,将需要对接的两根钢筋中的其中一根钢筋的一端插入内壁上具有螺纹的第一圆柱套筒的第一圆柱套筒腔内,而将两根钢筋中的另一根钢筋的一端插入内壁上同样具有螺纹的第二圆柱套筒的第二圆柱套筒腔内,并且由前述的密封连接套筒将前述第一圆柱套筒以及第二圆柱套筒的相向一端锁定,因而不仅连接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而且操作相对麻烦。典型的如CN204878162U介绍的“一种钢筋钢棒快速连接的锁固套结构”,通过对该专利的说明书第0011至0013的阅读可知:虽然具有对内丝锥度套以及外丝锥度套加工方便的长处,但是整体结构相对复杂并且由于需要将内丝锥度套与外丝锥度套彼此螺纹连接为一个整体,因而不仅操作仍是较为麻烦的,而且整体强度难以保障。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加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助于简化结构、又有利于制作与装配、还有益于提高在施工现场的钢筋对接效率并且能显著减轻施工人员的作业强度、进而有益于增进对钢筋端部的钳制可靠性的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包括一套管,该套管具有一套管腔;一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该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设置在套管的套管腔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一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和一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在对应于所述套管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内,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在对应于套管的下端的位置同样设置在所述套管腔内;自所述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的上部至所述套管的上端端面的距离是与自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的下部至套管的下端端面的距离相等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与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的结构彼此相同,而设置方向相反。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包括一第一内套圈Ⅰ、一第二内套圈Ⅱ和一内套圈隔离板,内套圈隔离板设置在所述套管的套管腔的高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第一内套圈Ⅰ设置在套管腔内并且该第一内套圈Ⅰ朝向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与内套圈隔离板朝向上的一侧接触,第二内套圈Ⅱ同样设置在套管腔内并且该第二内套圈Ⅱ朝向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与内套圈隔离板朝向下的一侧接触;在对应于所述套管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内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与所述第一内套圈Ⅰ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相配合,而对应于所述套管的下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内的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与所述第二内套圈Ⅱ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套管的上端并且位于所述套管腔的套管腔腔壁上构成有一套管腔第一内壁螺纹Ⅰ,而在套管的下端并且同样位于套管腔的套管腔腔壁上构成有套管腔第二内壁螺纹Ⅱ,与所述第一内套圈Ⅰ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相配合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与所述套管腔第一内壁螺纹Ⅰ相配合,而与所述第二内套圈Ⅱ背离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相配合的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与所述管腔第二内壁螺纹Ⅱ相配合。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包括一弹性限位垫圈、一压套和一自涨紧套,弹性限位垫圈与所述第一内套圈Ⅰ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相配合,在压套的外壁上构成有压套外螺纹,该压套外螺纹与所述套管腔第一内壁螺纹Ⅰ相配合,并且该压套的中央构成有一自涨紧套配合腔,自涨紧套的下端在对应于所述弹性限位垫圈的弹性限位圈腔的位置支承在所述第一内套圈Ⅰ背对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上,而自涨紧套的上端探入所述自涨紧套配合腔内并且与自涨紧套配合腔的腔壁接触;在所述弹性限位垫圈与所述压套之间设置有一自涨紧套约束环;所述弹性限位垫圈为橡胶、尼龙或聚四氟乙烯垫圈。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涨紧套配合腔的形状为锥形腔,所述自涨紧套为与所述锥形腔相吻合的锥形套并且在该自涨紧套上围绕自涨紧套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脆弱断裂槽Ⅰ和第二脆弱断裂槽Ⅱ,第一脆弱断裂槽Ⅰ由上向下开设,第二脆弱断裂槽Ⅱ由下向上开设并且第一脆弱断裂槽Ⅰ与第二脆弱断裂槽Ⅱ彼此形成一隔一的叉指式的关系。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涨紧套的上部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内径。在本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包括一弹性垫圈、一压圈和一自涨紧圈,弹性垫圈与所述第二内套圈Ⅱ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相配合,在压圈的外壁上构成有压圈外螺纹,该压圈外螺纹与所述套管腔第二内壁螺纹Ⅱ相配合,并且该压圈的中央构成有一自涨紧圈配合腔,自涨紧圈的上端在对应于所述弹性垫圈的弹性圈腔的位置支承在所述第二内套圈Ⅱ背对所述内套圈隔离板的一端端面上,而自涨紧圈的下端探入所述自涨紧圈配合腔内并且与自涨紧圈配合腔的腔壁接触;在所述弹性垫圈与所述压圈之间设置有一自涨紧圈约束环。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涨紧圈配合腔的形状为锥形腔,所述自涨紧圈为与所述锥形腔相吻合的锥形圈并且在该自涨紧圈上围绕自涨紧圈的四周以间隔状态开设有第一脆弱易断裂槽Ⅰ和第二脆弱易断裂槽Ⅱ,第一脆弱易断裂槽Ⅰ由下向上开设,第二脆弱易断裂槽Ⅱ由上向下开设并且第一脆弱易断裂槽Ⅰ与第二脆弱易断裂槽Ⅱ彼此形成一隔一的叉指式的关系。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涨紧圈的下部的内径大于上部的内径。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垫圈为橡胶、尼龙或聚四氟乙烯垫圈。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管(1),该套管(1)具有一套管腔(11);一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该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设置在套管(1)的套管腔(1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一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和一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在对应于所述套管(1)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11)内,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在对应于套管(1)的下端的位置同样设置在所述套管腔(11)内;自所述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的上部至所述套管(1)的上端端面的距离是与自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的下部至套管(1)的下端端面的距离相等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与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的结构彼此相同,而设置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管(1),该套管(1)具有一套管腔(11);一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该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设置在套管(1)的套管腔(1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一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和一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在对应于所述套管(1)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11)内,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在对应于套管(1)的下端的位置同样设置在所述套管腔(11)内;自所述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的上部至所述套管(1)的上端端面的距离是与自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的下部至套管(1)的下端端面的距离相等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与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的结构彼此相同,而设置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筋端部插入深度基准限定机构(2)包括一第一内套圈Ⅰ(21)、一第二内套圈Ⅱ(22)和一内套圈隔离板(23),内套圈隔离板(23)设置在所述套管(1)的套管腔(11)的高度方向的居中位置,第一内套圈Ⅰ(21)设置在套管腔(11)内并且该第一内套圈Ⅰ(21)朝向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与内套圈隔离板(23)朝向上的一侧接触,第二内套圈Ⅱ(22)同样设置在套管腔(11)内并且该第二内套圈Ⅱ(22)朝向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与内套圈隔离板(23)朝向下的一侧接触;在对应于所述套管(1)的上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11)内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与所述第一内套圈Ⅰ(21)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相配合,而对应于所述套管(1)的下端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套管腔(11)内的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与所述第二内套圈Ⅱ(22)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套管(1)的上端并且位于所述套管腔(11)的套管腔腔壁上构成有一套管腔第一内壁螺纹Ⅰ(12),而在套管(1)的下端并且同样位于套管腔(11)的套管腔腔壁上构成有套管腔第二内壁螺纹Ⅱ(13),与所述第一内套圈Ⅰ(21)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相配合的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与所述套管腔第一内壁螺纹Ⅰ(12)相配合,而与所述第二内套圈Ⅱ(22)背离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相配合的所述第二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Ⅱ(4)与所述管腔第二内壁螺纹Ⅱ(13)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涨紧钢筋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端部自涨紧机构Ⅰ(3)包括一弹性限位垫圈(31)、一压套(32)和一自涨紧套(33),弹性限位垫圈(31)与所述第一内套圈Ⅰ(21)背离所述内套圈隔离板(23)的一端端面相配合,在压套(32)的外壁上构成有压套外螺纹(321),该压套外螺纹(321)与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强朱心涵周维杰
申请(专利权)人:于洪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