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567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人叉车,包括:车体;货叉,用于承托货物;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货叉升降运动;门架组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货叉相对于车体水平运动;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门架组件以形成第一检测平面,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且当所述货叉升降货物使得所述货物触碰所述第一检测平面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出的第一检测信号获得所述货物的高度。上述的无人叉车,设有第一检测装置,能获得货物的宽度,防止货物超高而无法放置于货柜内或碰撞货柜,能够提高货物存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人叉车
本技术涉及无人叉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无人叉车。
技术介绍
传统的无人叉车将货物输送至货柜时,只能对货叉升降高度限高,货物在存放过程中容易因过高而撞击货柜,影响货物的存放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货物过高而撞击货柜的问题,提供一种无人叉车。一种无人叉车,包括:车体;货叉,用于承托货物;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货叉升降运动;门架组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且带动所述货叉相对于车体水平运动;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门架组件以形成第一检测平面,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货叉相对于所述车体升降运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垂直;以及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且当所述货叉升降货物使得所述货物触碰所述第一检测平面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出的第一检测信号获得所述货物的高度。上述的无人叉车,设有第一检测装置,通过货叉带动货物升降使货物触碰第一检测平面,控制器根据第一检测装置发出的第一检测信号获得货物的宽度,防止货物超高而无法放置于货柜内或碰撞货柜,能够提高货物存放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一安装座及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固设于所述门架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第一销轴穿设所述安装孔且部分露在所述安装孔外,部分露在所述安装孔外的所述第一销轴滑动设于所述腰型孔,以使所述第一安装座位置可调。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座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数量为两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二侧板的数量为两,且两个第二侧板分别盖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侧及底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以在所述车体的两侧分别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二检测平面,所述第二检测平面大致沿竖直方向延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且当所述货叉平移货物使得所述货物触碰所述第二检测平面时,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位于所述车体的两侧的第二检测装置所发出的第二检测信号获得所述货物的宽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调节座、第二安装座及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转动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调节座,所述第二调节座固设于所述门架组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检测器能够发射激光,且所述第一检测器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旋转扫描形成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和/或,所述第二检测器能够发射激光,且所述第二检测器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座旋转扫描形成所述第二检测平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架组件包括第一门架及第二门架,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所述货叉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架,所述第二门架与所述第一门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门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架组件还包括第三门架,所述货叉与所述第三门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门架与所述第二门架滑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门架位于所述第一门架与所述第三门架之间,所述第二门架及所述第三门架能够进行两级升降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中无人叉车的组合轴测图;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局部放大图;图4为一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平面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货叉、货物及第一检测平面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中第二检测平面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中货叉、货物及第二检测平面的示意图;图8为图1所示无人叉车的爆炸图;图9为图1所示无人叉车的门架组件及升降驱动机构的组合轴测图;图10为图9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考图1、图5及图8,一实施例的无人叉车用于叉取货物20,上述无人叉车包括车体100、第一门架210、货叉300、升降驱动机构400、第一检测装置500及控制器(未在图中示出)。请参考图1,门架组件200与车体100相连接,且能够带动货叉300相对车体100水平运动。具体地,车体100包括车身110及底盘120,车身110与底盘120固定连接且位于底盘120上方,门架组件200与底盘120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身110及底盘120通过铆接方式连接,便于底盘120损坏后更换,利于资源重复利用。在其他实施例中,车身110及底盘120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增强结构强度及整体性。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底盘120包括一连接部121及两伸出部122,两伸出部122分别连接于连接部121的两端,伸出部122沿第一方向(即图8所示X方向)延伸,伸出部122的内侧设有滑槽123,滑槽123沿图8所示X方向延伸,第一门架210的外侧设有滚轮201,滚轮201沿滑槽123滑动,即门架组件200能够带动货叉300相对于车体100沿第一方向水平运动,便于货叉300叉取货物20时调整与货物20的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1及伸出部122为一体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且强度高。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21及伸出部122还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伸出部122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部121,以便于伸出部122损坏后更换。在一些实施例中,伸出部122的长度无法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伸出部122还可以设为可伸缩结构,便于调节伸出部122长度,以满足无人叉车行进时不同的空间需求。在一些实施例中,滚轮201设于第一门架210的外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滚轮201还可以凸设于第一门架210的底部。或者,滑槽123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货叉,用于承托货物;/n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货叉升降运动;/n门架组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且带动所述货叉相对于车体水平运动;/n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门架组件以形成第一检测平面,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货叉相对于所述车体升降运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垂直;以及/n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且当所述货叉升降货物使得所述货物触碰所述第一检测平面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出的第一检测信号获得所述货物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货叉,用于承托货物;
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使所述货叉升降运动;
门架组件,与所述车体相连接,且带动所述货叉相对于车体水平运动;
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门架组件以形成第一检测平面,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货叉相对于所述车体升降运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检测平面大致垂直;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电性连接,且当所述货叉升降货物使得所述货物触碰所述第一检测平面时,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向所述控制器发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发出的第一检测信号获得所述货物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调节座、第一安装座及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转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调节座,所述第一调节座固设于所述门架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调节座上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相对于水平面呈倾斜设置,第一销轴穿设所述安装孔且部分露在所述安装孔外,部分露在所述安装孔外的所述第一销轴滑动设于所述腰型孔,以使所述第一安装座位置可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座包括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的数量为两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座设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所述第二侧板的数量为两,且两个第二侧板分别盖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座的顶侧及底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叉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车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陆洋杨建辉方牧鲁豫杰郑帆
申请(专利权)人:视航机器人佛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