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驻车系统,涉及汽车制动装置技术领域。所述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操纵机构、驻车传动机构以及制动器,驻车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前段、摇臂以及传动机构后段,摇臂通过摇臂旋转轴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前段和传动机构后段分别与摇臂可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驻车系统,于驻车传动机构中折弯大、摩擦阻力大处断开,使用摇臂进行过渡调整,可以转换驻车传动系统中力的传递方向,减小驻车传动系中的摩擦阻力,提高驻车传动机构刚度和机械效率,提高了驻车效果;同时,于摇臂上设置有可调节固定位置的滑移孔,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力臂和输出力臂的尺寸大小,调节输入力与输出力的大小比例关系,使驻车传动比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驻车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动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驻车系统。
技术介绍
现今市场上存在的一些汽车产品驻车效果差,其原因主要是受车身或车架结构限制,驻车拉线或拉杆走向折弯较大,造成其刚度降低、摩擦阻力增大、机械效率相对较低。另外,驻车传动比不合适,使得整车驻车操纵力大、驻车制动力小,也是造成驻车效果差的又一因素。因此,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刚度高、摩擦力小、机械效率高、传动比合适的驻车系统,以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驻车系统,于驻车传动机构中折弯大、摩擦阻力大处断开,使用摇臂进行过渡调整,提高了驻车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目的提出的一种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操纵机构、驻车传动机构以及制动器,所述驻车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前段、摇臂以及传动机构后段,所述摇臂通过摇臂旋转轴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前段和传动机构后段分别与摇臂可转动连接;所述摇臂包括三个支臂,分别为与传动机构前段连接的输入支臂、与传动机构后段连接输出支臂以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转换支臂,相邻两支臂之间可移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摇臂的三个支臂上均沿相应支臂的延伸方向成型有滑移孔,沿滑移孔延伸方向移动输入支臂和输出支臂后通过设置于滑移孔内的螺栓组件固定连接相邻两支臂,改变输入力臂和输出力臂。优选的,所述转换支臂中部折弯,折弯点处成型有与摇臂旋转轴配合的安装孔,滑移孔成型于转换支臂的两折弯臂上;所述输入支臂一端与传动机构前段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于滑移孔内的螺栓组件与转换支臂中的其中一折弯臂可移动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支臂一端与传动机构后段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于滑移孔内的螺栓组件与转换支臂中的另一折弯臂可移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摇臂呈一字型,转换支臂一端成型有与摇臂旋转轴配合的安装孔,另一端成型滑移孔,输入支臂和输出支臂其中一个两端均成型有滑移孔,另一个一端成型有滑移孔。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前段和传动机构后段均为拉杆或拉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驻车系统的优点是:(1)本技术于驻车传动机构中折弯大、摩擦阻力大处断开,使用摇臂进行过渡调整,可以转换驻车传动系统中力的传递方向,减小驻车传动系中的摩擦阻力,提高驻车传动机构刚度和机械效率,提高了驻车效果。(2)本技术中摇臂上设置有可调节固定位置的滑移孔,可以通过改变输入力臂和输出力臂的尺寸大小,调节输入力与输出力的大小比例关系,使驻车传动比更合理,从而满足不同驾驶人操纵力大小不同的需求。(3)本技术中摇臂中力臂的大小可调节,可实现多个车型通用,便于生产制造,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为实施例1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1中驻车传动机构结构图。图3为图2中摇臂I向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1中转换支臂结构图。图5为实施例1中输入支臂和输出支臂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2结构图1。图7为图6中驻车传动机构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2结构图2。图9为图8中驻车传动机构结构图。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零部件名称为:1-驻车操纵机构;2-制动器;3-传动机构前段;4-摇臂旋转轴;5-摇臂;6-传动机构后段;51-转换支臂;52-输入支臂;53-输出支臂;54-滑移孔;55-螺栓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简要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图9示出了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实施例1如图1-5所示的一种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操纵机构1、驻车传动机构以及制动器2。驻车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前段3、摇臂5以及传动机构后段6,摇臂5通过摇臂旋转轴4转动安装于车架上,传动机构前段3和传动机构后段6分别与摇臂5可转动连接。摇臂5包括三个支臂,分别为与传动机构前段3连接的输入支臂52、与传动机构后段6连接输出支臂53以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转换支臂51,相邻两支臂之间可移动固定连接。具体的,摇臂5的三个支臂上均沿相应支臂的延伸方向成型有滑移孔54,沿滑移孔54延伸方向移动输入支臂52和输出支臂53后通过设置于滑移孔54内的螺栓组件55固定连接相邻两支臂,可实现相邻两支臂的可移动固定连接。转换支臂51中部折弯,折弯点处成型有与摇臂旋转轴4配合的安装孔,滑移孔54成型于转换支臂51的两折弯臂上。输入支臂52一端与传动机构前段3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于滑移孔54内的螺栓组件55与转换支臂51中的其中一折弯臂可移动固定连接。输出支臂53一端与传动机构后段6可转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设置于滑移孔54内的螺栓组件55与转换支臂51中的另一折弯臂可移动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驻车输入力与输出力的大小比例关系或使摇臂5适用于某一特定车型时,只需放松螺栓组件55,沿滑移孔54的延伸方向移动输入支臂52和输出支臂53至指定尺寸后拧紧螺栓组件55固定,即可调节输入力臂L1和输出力臂L2的大小,从而调节输入力和输出力的大小。驻车时,驱动驻车操纵机构1,传动机构前段3沿其延伸方向前移并带动摇臂5相对于摇臂旋转轴4转动,从而带动传动机构后段6沿其延伸方向前移驱动制动器2制动。该驻车系统于驻车传动机构中折弯大、摩擦阻力大处断开,使用摇臂5进行过渡调整,可以转换驻车传动系统中力的传递方向,减小驻车传动系中的摩擦阻力,提高驻车传动机构刚度和机械效率,提高了驻车效果。实施例2如图6-9所示,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摇臂5呈一字型,转换支臂51一端成型有与摇臂旋转轴4配合的安装孔,另一端成型滑移孔54,输入支臂52和输出支臂53其中一个两端均成型有滑移孔54,另一个一端成型有滑移孔54,另一端与传动机构前段3和传动机构后段6中的一个可转动连接。如图6、7所示,在输入支臂52两端均设置滑移孔54时,将转换支臂51通过摇臂旋转轴4转动安装于车架上后,输入支臂52一端与转换支臂51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支臂53连接,传动机构前段3连接于输入支臂52中部,传动机构后段6连接于输出支臂53上远离滑移孔54的一端,此时,输入力臂L1小于输出力臂L2。如图8、9所示,在输出支臂53两端均设置滑移孔54时,将转换支臂51通过摇臂旋转轴4转动安装于车架上后,输出支臂53一端与转换支臂51连接,另一端与输入支臂52连接,传动机构前段3连接于上远离滑移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操纵机构(1)、驻车传动机构以及制动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前段(3)、摇臂(5)以及传动机构后段(6),所述摇臂(5)通过摇臂旋转轴(4)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前段(3)和传动机构后段(6)分别与摇臂(5)可转动连接;所述摇臂(5)包括三个支臂,分别为与传动机构前段(3)连接的输入支臂(52)、与传动机构后段(6)连接输出支臂(53)以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转换支臂(51),相邻两支臂之间可移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驻车系统,包括驻车操纵机构(1)、驻车传动机构以及制动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传动机构包括传动机构前段(3)、摇臂(5)以及传动机构后段(6),所述摇臂(5)通过摇臂旋转轴(4)转动安装于车架上,所述传动机构前段(3)和传动机构后段(6)分别与摇臂(5)可转动连接;所述摇臂(5)包括三个支臂,分别为与传动机构前段(3)连接的输入支臂(52)、与传动机构后段(6)连接输出支臂(53)以及安装于车架上的转换支臂(51),相邻两支臂之间可移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摇臂(5)的三个支臂上均沿相应支臂的延伸方向成型有滑移孔(54),沿滑移孔(54)延伸方向移动输入支臂(52)和输出支臂(53)后通过设置于滑移孔(54)内的螺栓组件(55)固定连接相邻两支臂,改变输入力臂和输出力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驻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吉祥,徐礼平,朱姚,李荣辉,沈佳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致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