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后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306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后门。该车后门由位于车体外侧的外板和位于车体内侧的内板组合而成,并配置有后车窗玻璃、覆盖内板的内部装饰件、电气设备、及向电气设备供电用的电缆束,在内板的面朝外板的面上安装有加强板,在加强板上形成有用于钩挂电缆束的爪部,该爪部位于后车窗玻璃与内部装饰件接近的部位的近傍。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述结构,能避免电缆束被夹在后车窗玻璃与内部装饰件接近的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后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后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车辆的后门(以下简称车后门)中配置有用于向装设在该车后门上的电气设备(除雾器、后雨刮器等)供电的电缆束。通常,车后门由配置在车体外侧的外板和配置在车体内侧的内板构成,在上述内板的面对着上述外板的面(外表面)上,安装有加强板。电缆束从形成在上述内板的规定部位的入口孔被引入到上述内板与上述外板间的间隔空间内之后,被压在该间隔空间内的规定部位,并进一步从形成在上述内板上的出口孔被引出到上述间隔空间外而与上述电气设备连接。这样的结构中,由于在车后门上安装有后车窗玻璃,所以需要在上述内板上安装内部装饰件,因而,若电缆束太长,该电缆束有可能被夹在后车窗玻璃与内部装饰件之间。对此,例如可以采用使内部装饰件远离电缆束的设计,但这样会使内部装饰件的配置位置受到限制。另外,也可以采用使用夹具等构件将电缆束固定在上述内板等上的结构,但这样会增加构件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限制内部装饰件的配置位置、也不需增设固定用部件便能避免向电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后门,由位于车体外侧的外板和位于车体内侧的内板组合而成,并配置有后车窗玻璃、覆盖所述内板的内部装饰件、电气设备、及向所述电气设备供电用的电缆束,在所述内板的面朝所述外板的面上安装有加强板,其特征在于:/n在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用于钩挂所述电缆束的爪部,该爪部位于所述后车窗玻璃与所述内部装饰件接近的部位的近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后门,由位于车体外侧的外板和位于车体内侧的内板组合而成,并配置有后车窗玻璃、覆盖所述内板的内部装饰件、电气设备、及向所述电气设备供电用的电缆束,在所述内板的面朝所述外板的面上安装有加强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加强板上形成有用于钩挂所述电缆束的爪部,该爪部位于所述后车窗玻璃与所述内部装饰件接近的部位的近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津朝希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