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6161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1 18: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平台,具体公开了一种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脚架平台包括:平台本体、两个交叉设置并绕交叉点彼此枢转的支撑组件,平台本体内形成空腔;两个支撑组件在交叉范围内的一侧和相反的一侧分别为两个脚架;各脚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段、与第一支撑段相连的第二支撑段,各第一支撑段均置于空腔内,平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供各第一支撑段从空腔内延伸至空腔外的滑槽,任意第二支撑段均在空腔外支撑平台本体;当两个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第二支撑段均位于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同现有技术相比,脚架平台与机器人的底盘对接后,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可与底盘完美结合,满足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一种平台,特别涉及一种脚架平台、机器人及货柜。
技术介绍
在楼宇的配送场景中,大多数行业已开始采用机器人进行配送。但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机器人在配送时,由于需要与货架结合,通过货架承载货物或承载存放有货物的舱体,但由于目前的货架由于是固定框架结构,在实际应用时,底盘需要移动到货架下方,并托起货架才能带动货架进行。由于货架自身的移动身位会远大于底盘身位,导致货架直接裸露骨架,四条腿无法收缩并贴合底盘,整体外观无法满足楼宇管理方的外观设计要求。并且,当机器人在进出一些例如:闸机、电梯等狭小场景时,由于货架过大的身位,导致其进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探测装置、机器人的底盘及机器人,使得机器人在与脚架平台结合后,脚架平台的各脚架不会过多占用空间,可满足楼宇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脚架平台的外观设计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脚架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空腔;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交叉设置,并绕交叉点彼此相互枢转;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在交叉范围内的一侧分别为两个脚架,而在相反的一侧分别为另两个脚架;各所述脚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置于所述空腔;所述侧壁上还开设供各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所述空腔外的滑槽,任意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空腔外,并与该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延伸至所述空腔外的一端相连,各所述第二支撑段朝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用于共同支撑所述平台本体;当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当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的枢转方向,与枢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的枢转方向相反。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包括:底盘、如上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底盘用于承托所述脚架平台的所述平台本体,所述底盘的外壳上还开设若干个脚架凹槽,所述脚架凹槽的数量与所述脚架的数量相同,且唯一对应;当所述底盘在对所述平台本体承托后,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用于在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嵌入唯一对应的各所述脚架凹槽内。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由于脚架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和两个绕交叉点彼此相互枢转的支撑组件,并且两个支撑组件在交叉范围内的一侧为两个脚架,而在相反的一侧为另两个脚架,并且各脚架还包括第一支撑段、与第一支撑段相连的第二支撑段,而平台本体内形成空腔,同时平台本体的侧壁上开设至少一个供各第一支撑段从空腔内延伸至空腔外的滑槽,相应的,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均位于空腔外,并朝向垂直于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用于共同支撑平台本体。另外,两个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第二支撑段均位于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因此当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在与机器人的底盘对接后,各脚架的第二支撑段可直接嵌于底盘的各脚架凹槽中,与底盘完美结合,使得脚架平台的各脚架不会过多占用空间,可满足楼宇各种狭小空间的移动,在保证美观性的同时,还降低了对脚架平台外观的设计要求,而当脚架平台被运输至相应位置后,两个支撑组件可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二预设位置,使得第二支撑段均可位于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与底盘进行分离,保证了底盘可顺利从脚架平台的平台本体下方驶出,不会影响机器人对后续脚架平台的搬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侧壁任意相对的两侧均为供至少一个所述脚架绕所述交叉点转动的滑移侧,各所述滑移侧上均开设至少一个所述滑槽,任意所述滑槽用于供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所述空腔外,还用于供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段绕所述交叉点转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槽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另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另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各所述第一支撑段与各所述滑槽唯一对应,任意所述滑槽均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空腔外,还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绕所述交叉点进行转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作为进一步改进,各所述支撑组件还均包括:套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交叉点同轴设置;任意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段均与该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套环连接,并朝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钮、驱动所述旋钮旋转的驱动部件;各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套环均套设于所述旋钮上,并与所述旋钮连接。作为进一步改进,任意所述滑移侧上所开设的两个所述滑槽均分别以该所述滑移侧的中心线对称设置;任意一个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段的长度均相等。作为进一步改进,在任意所述支撑组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段均相切于所述套环,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套环形成的第一切点到另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套环形成的第二切点的方向,为所述套环的直径方向。作为进一步改进,在任意所述滑移侧上,两个所述滑槽分别距离该所述滑移侧的中心线的距离不同;在任意所述支撑组件中,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段的长度不同。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底盘对接器,设置于所述底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所述底盘对接器用于与机器人的底盘上的另一对接器进行对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对接器为一独立部件,嵌设于所述底板内;或者,所述底盘对接器为所述底板有部分朝向所述空腔内内凹形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盘对接器为一带有螺纹孔的对接器。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舱体对接器,设置于所述顶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舱体对接器用于与舱体上的另一对接器进行对接。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对接器为一独立部件;或者,所述舱体对接器为所述顶板有部分朝远离所述底板的方向凸出形成。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对接器为一带有外螺纹的对接器。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货柜,包括:舱体、如上所述的脚架平台;所述舱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顶板上。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舱体为多个,各所述舱体沿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依次堆叠设置。附图说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脚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平台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空腔;/n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交叉设置,并绕交叉点彼此相互枢转;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在交叉范围内的一侧分别为两个脚架,而在相反的一侧分别为另两个脚架;各所述脚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置于所述空腔;所述侧壁上还开设供各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所述空腔外的滑槽,任意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空腔外,并与该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延伸至所述空腔外的一端相连,各所述第二支撑段朝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用于共同支撑所述平台本体;/n当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当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n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的枢转方向,与枢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的枢转方向相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本体,包括:顶板、与所述顶板相对的底板、连接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侧壁,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形成空腔;
两个支撑组件;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交叉设置,并绕交叉点彼此相互枢转;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在交叉范围内的一侧分别为两个脚架,而在相反的一侧分别为另两个脚架;各所述脚架均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各所述第一支撑段均置于所述空腔;所述侧壁上还开设供各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所述空腔外的滑槽,任意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空腔外,并与该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延伸至所述空腔外的一端相连,各所述第二支撑段朝垂直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方向延伸,用于共同支撑所述平台本体;
当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一预设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内;当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第二预设位置时,各所述第二支撑段均位于所述平台本体的轴线方向上的正投影范围外;
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至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时的枢转方向,与枢转至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的枢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的所述侧壁任意相对的两侧均为供至少一个所述脚架绕所述交叉点转动的滑移侧,各所述滑移侧上均开设至少一个所述滑槽,任意所述滑槽用于供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所述空腔外,还用于供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段绕所述交叉点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设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其中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另两个所述滑槽开设于另一个所述滑移侧上,并沿着该所述滑移侧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
各所述第一支撑段与各所述滑槽唯一对应,任意所述滑槽均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从所述空腔内延伸至所述空腔外,还用于供唯一对应的所述脚架的所述第一支撑段绕所述交叉点进行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脚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平台还包括:
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用于同时驱动两个所述支撑组件彼此相对枢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撑组件还均包括:
套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空腔内,并与所述交叉点同轴设置;任意所述支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段均与该所述支撑组件中的所述套环连接,并朝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旋钮、驱动所述旋钮旋转的驱动部件;各所述支撑组件的所述套环均套设于所述旋钮上,并与所述旋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架平台,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波
申请(专利权)人: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