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因动力电池的飞速发展,传统含有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很难满足其所需要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利用高力学强度、快速锂离子传导速率的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制备全固态锂电池是目前最有效的实施方案。目前的固态电解质按种类可分为无机氧化物、聚合物、无机/聚合物复合材料和硫化物。其中,无机/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材料兼具无机氧化物的高离子电导率和聚合物优异的柔顺性,是最有希望产业化的一种固态电解质。然而,在加工制备过程中此类复合固态电解质膜主要采用溶液涂覆法或浇注法获得,不仅制备周期长还需要大量溶剂;此外,在制备过程中还很难保证涂层的均一性,很容易造成电池短路。因此,急需开发一种新的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复合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时采用熔融共混、流延成型和热固化成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对无机快离子导体、锂盐、聚合物、预聚物和/或可聚合单体、引发剂进行熔融共混;/n对得到的熔融共混物进行流延成型和升温固化,以便得到无机/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备复合固态电解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无机快离子导体、锂盐、聚合物、预聚物和/或可聚合单体、引发剂进行熔融共混;
对得到的熔融共混物进行流延成型和升温固化,以便得到无机/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快离子导体、所述锂盐、所述聚合物、所述预聚物、所述可聚合单体和所述引发剂的质量比为(1~60):(0.1~30):(40~99):(0~20):(0~10):(0.05~10),其中,所述预聚物和所述可聚合单体不同时为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无机快离子导体、所述锂盐、所述聚合物、所述预聚物、所述可聚合单体和所述引发剂的总质量为基准,包括:1~60wt%的所述无机快离子导体、0.1~30wt%的所述锂盐、40~99wt%的所述聚合物、0~20wt%的所述预聚物、0~10wt%的所述可聚合单体和0.05~10wt%的所述引发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快离子导体为氧化物锂离子导体和/或硫化物锂离子导体,
任选地,所述氧化物锂离子导体为选自石榴石型锂离子导体、钙钛矿型锂离子导体、LISICON型锂离子导体和NASICON型锂离子导体中的至少之一,
任选地,所述氧化物锂离子导体为石榴石型锂离子导体和/或NASICON型锂离子导体,
任选地,所述无机快离子导体的粒径为10~200n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盐为选自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三氟甲磺酸锂、双草酸硼酸锂、二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普,石兴菊,尚旭,李艳红,张国军,梁世硕,吴光麟,杨重科,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