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氧化亚硅材料作为合金化型负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大于2000mA·h/g,氧化亚硅材料的锂电位较低(<0.5V),电压平台略高于石墨。在商业化应用过程中,氧化亚硅负极材料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氧化亚硅属于半导体材料,导电率较低,不利于电子传输,在电池中倍率性能较差。其次,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发生的巨大体积变化导致的颗粒粉化失效,体积膨胀超过300%,导致负极材料与集流体脱离,造成容量快速下降,大大降低了电池循环性能。此外,体积膨胀会使得氧化亚硅负极材料在电解液中形成稳定的SEI膜破裂,裸露出新的活性表面,新暴露的材料表面会形成新的SEI薄膜,从而加剧了电解质消耗和材料腐蚀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电池容量下降,循环性能变差。由此可见,如何减小氧化亚硅负极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效应和较低的电导率对于改善氧化亚硅负极的电化学性能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颗粒、第二颗粒和碳材料;其中,/n所述第一颗粒的中位粒径大于所述第二颗粒的中位粒径;/n所述第一颗粒包括第一本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至少部分表面的第一碳包覆层;/n所述第二颗粒包括第二本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二本体至少部分表面的活性金属层,以及包覆在所述活性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的第二碳包覆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锂电池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颗粒、第二颗粒和碳材料;其中,
所述第一颗粒的中位粒径大于所述第二颗粒的中位粒径;
所述第一颗粒包括第一本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一本体至少部分表面的第一碳包覆层;
所述第二颗粒包括第二本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二本体至少部分表面的活性金属层,以及包覆在所述活性金属层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至少部分表面的第二碳包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独立地为选自硅氧颗粒、硅碳颗粒中的至少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的中位粒径为5~7μm,所述第二颗粒的中位粒径为1~3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金属层包括含锂化合物、镁中的至少之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选自碳纤维、石墨烯、碳纳米管中的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活性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所述第二颗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欢,齐士博,吕豪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宝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