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榨茶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4671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榨茶油的装置,包括底座、粉碎机构、压榨工作台、导向架和拉架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粉碎机构包括位于出料部的橡胶出料口、安装在粉碎机构上的三处囊座、将三处囊座共同连接的连接杆、安装在粉碎机构舱后部的气座,所述气座与所述囊座通过后接管连接在一起,所述挤压盘位于囊座顶部,由顶起的抬环使得榨油桶被底部支撑处于稳定状态,利于压榨排油,因此榨油桶的底部结构设计合理,而拉架机构不但是用来切换榨油桶在实际使用时,从振动集料与压榨排油两工作过程的转换,而且拉架机构向前移动时还可令用于接取油液的底部接舱内的油液得以过滤处理,拓展了拉架机构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油质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榨茶油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榨油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榨茶油的装置。
技术介绍
茶油,油茶籽油俗称,又名山茶油、山茶籽油,是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的普通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纯天然高级食用植物油,色泽金黄或浅黄,品质纯净,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味道纯正,茶油制备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式的多工序式压榨设备,压榨设备包括炒茶机、粉碎机、压榨机三大部分。其中粉碎后的茶粉物料向压榨机上投的过程中工序较多,需要先将粉碎获得的茶粉物料取出,并进行人为压平,然后再投入到压榨机内,由于一次性粉碎的茶粉物料较多,因此需要人工将其分多次压平并多次投入压榨机内压榨出油,操作过程比较复杂,且浪费劳动力,工作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缺陷,本设计提供了一种榨茶油的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榨茶油的装置,包括底座、粉碎机构、压榨工作台、导向架和拉架机构,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冲压臂,所述冲压臂的顶部安装有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动作杆上安装有挤压盘,所述底座的前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粉碎机构安装在底座上,所述粉碎机构包括位于出料部的橡胶出料口、安装在粉碎机构上的三处囊座、将三处囊座共同连接的连接杆、安装在粉碎机构舱后部的气座,所述气座与所述囊座通过后接管连接在一起,所述挤压盘位于囊座顶部,所述挤压盘受通电动作的电动缸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挤压于囊座上,迫使三处囊座和橡胶出料口依次变形,通电后的粉碎机构将加注的茶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并将茶油粉碎料向下排出;所述压榨工作台安装在底座的前侧,所述压榨工作台上设置有榨油桶,所述榨油桶包括用于令其底部呈弹性式固定于压榨工作台上的强度弹簧和固定于所述榨油桶桶腔底部的承压座,所述承压座上开设有一圈溢流孔,所述承压座的底部设置有与溢流孔相通的下排管,所述榨油桶的顶部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耳柱和第二耳柱,第一耳柱伸入第一活动槽内,所述压榨工作台上开设有令下排管向下伸出的大圆孔,所述压榨工作台的底部通过钢筋吊焊有正位于下排管底部的接舱,继续向下施压的挤压盘进入榨油桶内将流入榨油桶中的茶油粉碎料挤压出油,所述榨油桶的外壁固定有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通电工作时,令榨油桶通过底部强度弹簧摆动动作,令榨油桶后侧通过第一耳柱在第一活动槽中左右摆动;所述导向架固定于压榨工作台上,且位于榨油桶前侧,所述导向架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耳柱伸入第二活动槽内,振动马达通电工作时,令榨油桶前侧通过第二耳柱在第二活动槽中左右摆动,所述导向架的底部焊接有导柱,所述导柱的底部开设有一排限位孔,所述导向架两侧开设有导移孔;所述拉架机构包括滑动插装于导移孔中的拉架,安装于所述拉架底部的自锁式插销,焊接于所述的拉架一侧的拐架以及焊接于所述拐架后端头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位于接舱中,且贴合于所述接舱的内腔底面上,所述拉架贯穿在导柱上,且所述导向架和所述拉架之间焊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导柱上,所述自锁式插销插装于限位孔中。作为优选的:所述囊座位于粉碎机构舱的前部弧形段上,且三处囊座呈弧形走向设置,所述气座位于粉碎机构舱的后部弧形段上。作为优选的:所述气座为后上倾斜设置于所述粉碎机构舱的后部,且所述气座与所述粉碎机构气体相通。作为优选的:所述挤压盘的底部左侧倒角设计,所述挤压盘正位于第二处囊座的顶部。作为优选的:所述压榨工作台的顶面焊接有功能环,所述功能环位于大圆孔的外侧。作为优选的:所述功能环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拉架为U形架结构,拉架的内端头倒角设计。作为优选的:所述功能环的顶部落放有抬环,所述抬环位于榨油桶的底部。作为优选的:所述拉架受复位弹簧向内拉动作用下,滑动插装于滑槽上,此时抬环位于所述拉架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将冲压机构、粉碎机构以及压榨机构三部分结合一体,可令经蒸炒后的山茶原料直接导入粉碎机构内粉碎处理,然后再由粉碎机构导入压榨机构内,被压榨出油,三大机构构成了立体式结构,节省空间,便于操作,工作效率高。2.冲压机构朝压榨机构向下移动时,利用冲压杆底部的挤压盘压动粉碎机构上的气囊座,令气民囊座产生气体,对粉碎机构舱形成多部位吹气处理,令舱腔内壁因粉碎时而留在壁上的茶渣向下清理,提高了功能性。3.在压榨机构的榨油桶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通电工作时,迫使榨油桶振动动作,可令接取的茶渣物料进入桶内时实现振动集料,令进入桶内的料渣更加紧凑,然后再将现有的压滤板压于料渣上,依此种方式将多个块压滤板压到每一次振动集料后的茶渣层上,冲压机构的挤压盘向下动作后下压于顶层压滤板上,更好的将茶渣中的油液向下挤压排出。4.在榨油桶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令其振动时,具有双侧摆动导向的活动槽,可提高榨油桶受振动时侧部摆动的平稳性,提高了榨油桶的结构合理性,并且还在榨油桶底部设置有抬环,相对应此抬环,还在榨油桶前侧设置有拉架机构,拉架机构位于外侧时,榨油桶底部由强度弹簧支撑,具有振动特性,拉架机构向内施压时,将抬环顶起,由顶起的抬环使得榨油桶被底部支撑处于稳定状态,利于压榨排油,因此榨油桶的底部结构设计合理,而拉架机构不但是用来切换榨油桶在实际使用时,从振动集料与压榨排油两工作过程的转换,而且拉架机构向前移动时还可令用于接取油液的底部接舱内的油液得以过滤处理,拓展了拉架机构的应用范围,提高了油质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由图1引出的旋转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挤压盘进入榨油桶施压动作时的局部剖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由图3引出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后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拉架机构向外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底部仰视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导向架和拉架机构拆除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由图8引出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101、第一活动槽;2、冲压臂;3、电动缸;4、挤压盘;5、粉碎机构;501、橡胶出料口;502、囊座;503、连接杆;504、气座;505、后接管;6、压榨工作台;601、大圆孔;7、导向架;701、第二活动槽;702、导柱;70201、限位孔;703、导移孔;8、榨油桶;801、强度弹簧;802、第一耳柱;803、第二耳柱;804、承压座;805、下排管;9、振动马达;10、功能环;1001、滑槽;1002、抬环;11、接舱;12、拉架机构;1201、拉架;1202、自锁式插销;1203、拐架;1204、过滤板;13、复位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榨茶油的装置,包括底座(1)、粉碎机构(5)、压榨工作台(6)、导向架(7)和拉架机构(1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冲压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臂(2)的顶部安装有电动缸(3),所述电动缸(3)的动作杆上安装有挤压盘(4),所述底座(1)的前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01);/n所述粉碎机构(5)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粉碎机构(5)包括位于出料部的橡胶出料口(501)、安装在粉碎机构(5)上的三处囊座(502)、将三处囊座(502)共同连接的连接杆(503)、安装在粉碎机构(5)舱后部的气座(504),所述气座(504)与所述囊座(502)通过后接管(505)连接在一起,所述挤压盘(4)位于囊座(502)顶部,所述挤压盘(4)受通电动作的电动缸(3)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挤压于囊座(502)上,迫使三处囊座(502)和橡胶出料口(501)依次变形,通电后的粉碎机构(5)将加注的茶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并将茶油粉碎料向下排出;/n所述压榨工作台(6)安装在底座(1)的前侧,所述压榨工作台(6)上设置有榨油桶(8),所述榨油桶(8)包括用于令其底部呈弹性式固定于压榨工作台(6)上的强度弹簧(801)和固定于所述榨油桶(8)桶腔底部的承压座(804),所述承压座(804)上开设有一圈溢流孔,所述承压座(804)的底部设置有与溢流孔相通的下排管(805),所述榨油桶(8)的顶部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耳柱(802)和第二耳柱(803),第一耳柱(802)伸入第一活动槽(101)内,所述压榨工作台(6)上开设有令下排管(805)向下伸出的大圆孔(601),所述压榨工作台(6)的底部通过钢筋吊焊有正位于下排管(805)底部的接舱(11),继续向下施压的挤压盘(4)进入榨油桶(8)内将流入榨油桶(8)中的茶油粉碎料挤压出油,所述榨油桶(8)的外壁固定有振动马达(9),所述振动马达(9)通电工作时,令榨油桶(8)通过底部强度弹簧(801)摆动动作,令榨油桶(8)后侧通过第一耳柱(802)在第一活动槽(101)中左右摆动;/n所述导向架(7)固定于压榨工作台(6)上,且位于榨油桶(8)前侧,所述导向架(7)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槽(701),所述第二耳柱(803)伸入第二活动槽(701)内,振动马达(9)通电工作时,令榨油桶(8)前侧通过第二耳柱(803)在第二活动槽(701)中左右摆动,所述导向架(7)的底部焊接有导柱(702),所述导柱(702)的底部开设有一排限位孔(70201),所述导向架(7)两侧开设有导移孔(703);/n所述拉架机构(12)包括滑动插装于导移孔(703)中的拉架(1201),安装于所述拉架(1201)底部的自锁式插销(1202),焊接于所述的拉架(1201)一侧的拐架(1203)以及焊接于所述拐架(1203)后端头的过滤板(1204),所述过滤板(1204)位于接舱(11)中,且贴合于所述接舱(11)的内腔底面上,所述拉架(1201)贯穿在导柱(702)上,且所述导向架(7)和所述拉架(1201)之间焊接有复位弹簧(13),所述复位弹簧(13)套装在导柱(702)上,所述自锁式插销(1202)插装于限位孔(70201)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茶油的装置,包括底座(1)、粉碎机构(5)、压榨工作台(6)、导向架(7)和拉架机构(12),所述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冲压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臂(2)的顶部安装有电动缸(3),所述电动缸(3)的动作杆上安装有挤压盘(4),所述底座(1)的前部开设有第一活动槽(101);
所述粉碎机构(5)安装在底座(1)上,所述粉碎机构(5)包括位于出料部的橡胶出料口(501)、安装在粉碎机构(5)上的三处囊座(502)、将三处囊座(502)共同连接的连接杆(503)、安装在粉碎机构(5)舱后部的气座(504),所述气座(504)与所述囊座(502)通过后接管(505)连接在一起,所述挤压盘(4)位于囊座(502)顶部,所述挤压盘(4)受通电动作的电动缸(3)作用下向下移动并挤压于囊座(502)上,迫使三处囊座(502)和橡胶出料口(501)依次变形,通电后的粉碎机构(5)将加注的茶油物料进行粉碎处理,并将茶油粉碎料向下排出;
所述压榨工作台(6)安装在底座(1)的前侧,所述压榨工作台(6)上设置有榨油桶(8),所述榨油桶(8)包括用于令其底部呈弹性式固定于压榨工作台(6)上的强度弹簧(801)和固定于所述榨油桶(8)桶腔底部的承压座(804),所述承压座(804)上开设有一圈溢流孔,所述承压座(804)的底部设置有与溢流孔相通的下排管(805),所述榨油桶(8)的顶部前后两侧设置有第一耳柱(802)和第二耳柱(803),第一耳柱(802)伸入第一活动槽(101)内,所述压榨工作台(6)上开设有令下排管(805)向下伸出的大圆孔(601),所述压榨工作台(6)的底部通过钢筋吊焊有正位于下排管(805)底部的接舱(11),继续向下施压的挤压盘(4)进入榨油桶(8)内将流入榨油桶(8)中的茶油粉碎料挤压出油,所述榨油桶(8)的外壁固定有振动马达(9),所述振动马达(9)通电工作时,令榨油桶(8)通过底部强度弹簧(801)摆动动作,令榨油桶(8)后侧通过第一耳柱(802)在第一活动槽(101)中左右摆动;
所述导向架(7)固定于压榨工作台(6)上,且位于榨油桶(8)前侧,所述导向架(7)的顶部内侧设置有第二活动槽(701),所述第二耳柱(803)伸入第二活动槽(701)内,振动马达(9)通电工作时,令榨油桶(8)前侧通过第二耳柱(803)在第二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智为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