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5853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包括榨油机和储油罐,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破碎装置、提取装置、用于将破碎装置破碎后的物料输送入提取装置内的第一输送管路、用于收集及过滤提取装置内料液的第一过滤装置、用于对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滤液输送入储油罐的第二输送管路和用于对储油罐导出的食用油进行脱臭的脱臭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破碎装置及提取装置的设置,便于对八角及牡丹籽进行破碎以及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加入生产的食用油中,提高食用油的口感及营养保健效果。脱气装置的设置,能够满足食用油脱臭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油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食用油是指大豆油、葵花油、玉米油、橄榄油等植物油,其中的大豆油和葵花油是目前国民的主要日常用油。食用油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脂肪酸,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品。现有的食用油生产工艺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浸出法、一种是压榨法。其中,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挤压出来。压榨法又分为热榨法和冷榨法,热榨法榨出的毛油颜色偏深、酸价升高,因此毛油必须精炼后才能食用。榨出的油温度较低,酸价也较低,一般不需要精炼,经过沉淀和过滤后得到成品油。浸出法是利用油脂和有机溶剂相互溶解的性质,将油料破碎压成胚片或者膨化后,用正己烷等有机溶剂和油料胚片在名叫浸出器的设备内接触,将油料中的油脂萃取溶解出来。浸出法的出油率高于压榨法,但是普通的浸出法不可避免或导致溶剂残存。因此,压榨法仍是食用油安全生产的一种实施形式。然而,现有的植物食用油中仅为植物压榨或浸出的油,品质不佳,往往带有一定的气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目的是提高食用油的品质。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包括榨油机和储油罐,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破碎装置、提取装置、用于将破碎装置破碎后的物料输送入提取装置内的第一输送管路、用于收集及过滤提取装置内料液的第一过滤装置、用于对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滤液输送入储油罐的第二输送管路和用于对储油罐导出的食用油进行脱臭的脱臭装置。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壳体、设于破碎机壳体上的破碎电机、设于破碎机壳体内的破碎机转轴和设于破碎机转轴上的破碎机搅龙叶片,所述破碎电机的输出端与破碎机转轴连接,所述破碎机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破碎机壳体的底端设有出料口。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和设于第一输送管上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输送管为向下倾斜的倾斜输送管。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和设于提取罐外侧壁的蒸汽夹套,所述提取罐的底端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过滤机,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包括第二输送管、设于第二输送管上的第三控制阀和第一输送泵,第二输送管的进口端与第一过滤机的出液口连接,第二输送管的出口端与储油罐连接。所述脱臭装置包括通过输油管依次连接的脱气器、换热器、脱臭塔组、冷却器和第二过滤机,通过第二输送泵将储油罐内的食用油泵入脱气器内,通过第三输送泵将脱气器内的食用油输送入换热器。所述脱气器与换热器之间设有预热器,所述脱臭塔组出口端的输油管穿过预热器与冷却器连接。所述脱臭塔组包括第一脱臭塔和第二脱臭塔,所述第一脱臭塔的出油口通过输油管与第二脱臭塔的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一脱臭塔出油口的输油管上设有第四输送泵,所述第二脱臭塔出油口的输油管上设有第五输送泵。所述第一脱臭塔出油口的输油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脱臭塔出油口的输油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提取装置还包括油水分离器和冷凝器,所述提取罐的出气口通过管路与冷凝器的进口连接,油水分离器的进口端与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油水分离器的出口通过回流管与提取罐的顶部回流口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破碎装置及提取装置的设置,便于对八角及牡丹籽进行破碎以及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加入生产的食用油中,提高食用油的口感及营养保健效果。2、本专利技术脱气装置的设置,能够满足食用油脱臭的需求,此外,利用脱臭后油的高热量,对换热器之前的原油进行预热,实现热量的有效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提取罐上设置冷凝器及油水分离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1、破碎机壳体;2、提取罐;3、蒸汽夹套;4、第一过滤机;5、榨油机;6、储油罐;7、第一输送泵;8、第二输送泵;9、脱气器;10、第三输送泵;11、预热器;12、换热器;13、第一脱臭塔;14、第二脱臭塔;15、冷却器;16、第二过滤机;17、第四输送泵;18、第五输送泵;19、冷凝器;20、油水分离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如图1所示,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包括榨油机5和储油罐6,该食用油的生产系统还包括破碎装置、提取装置、用于将破碎装置破碎后的物料输送入提取装置内的第一输送管路、用于收集及过滤提取装置内料液的第一过滤装置、用于对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滤液输送入储油罐6的第二输送管路和用于对储油罐6导出的食用油进行脱臭的脱臭装置。破碎装置及提取装置的设置,便于对八角及牡丹籽进行破碎以及加热回流提取,提取液加入生产的食用油中,提高食用油的口感及营养保健效果。脱气装置的设置,能够满足食用油脱臭的需求,保证生产出的食用油的品质。其中,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壳体1、设于破碎机壳体1上的破碎电机、设于破碎机壳体1内的破碎机转轴和设于破碎机转轴上的破碎机搅龙叶片,破碎电机的输出端与破碎机转轴连接,破碎机壳体1顶部设有进料口,破碎机壳体1的底端设有出料口。工作时,将需要直接破碎的八角及牡丹籽以质量比1:8从进料口添加入破碎机壳体内,启动破碎电机,破碎电机带动破碎机转轴及其上的破碎搅龙叶片对壳体内的物料进行破碎。破碎的混合物料通过出料口导入提取装置内加水进行加热提取。第一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和设于第一输送管上的第一控制阀,第一输送管为向下倾斜的倾斜输送管。第一输送管设置成向下倾斜的结构形式,便于破碎后的物料导向输送向提取罐内。第一控制阀可采用现有常规的阀门,便于控制是否向提取罐内加入破碎后的物料。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2和设于提取罐2外侧壁的蒸汽夹套3,提取罐2的底端设有排料口,排料口设有第二控制阀。在提取罐上设置有相应的进水口,通过进水管路与进水口连接,以便于向提取罐内加入合适的水量。蒸汽夹套的设置,便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包括榨油机和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破碎装置、提取装置、用于将破碎装置破碎后的物料输送入提取装置内的第一输送管路、用于收集及过滤提取装置内料液的第一过滤装置、用于对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滤液输送入储油罐的第二输送管路和用于对储油罐导出的食用油进行脱臭的脱臭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包括榨油机和储油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破碎装置、提取装置、用于将破碎装置破碎后的物料输送入提取装置内的第一输送管路、用于收集及过滤提取装置内料液的第一过滤装置、用于对第一过滤装置过滤后的滤液输送入储油罐的第二输送管路和用于对储油罐导出的食用油进行脱臭的脱臭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壳体、设于破碎机壳体上的破碎电机、设于破碎机壳体内的破碎机转轴和设于破碎机转轴上的破碎机搅龙叶片,所述破碎电机的输出端与破碎机转轴连接,所述破碎机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所述破碎机壳体的底端设有出料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管路包括第一输送管和设于第一输送管上的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输送管为向下倾斜的倾斜输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取装置包括提取罐和设于提取罐外侧壁的蒸汽夹套,所述提取罐的底端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设有第二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为第一过滤机,所述第二输送管路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珠谢亮亮束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