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及其切换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496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包括车架,车架前端的下方通过板簧连接有前车桥;车架包含两根平行设置的纵梁,两根纵梁的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一组切换组件,切换组件用于使车架与前车桥之间的连接方式在弹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之间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切换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车架与前车桥具有刚性连接和弹性连接两种连接方式,工业车辆高速行驶时采用弹性连接,具备良好的减振功能,工业车辆到达作业区域切换成刚性连接,工业车辆具备良好的耐冲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节省了额外运送工程车辆的运输车辆,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种工业车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及其切换方法。
技术介绍
工业车辆作业时处于低速行驶状态,车架承受载荷较大,且多为冲击载荷,车架与车桥采用直接刚性连接方式,没有减振系统,车辆本身自行驶速度较低,一般不超过40km/h。但对于某些应急任务工况的长距离两地分别进行物资装卸作业时,单纯靠低平板运输工业车辆,无形中增加了额外设备和展开撤收时间,不利于应急任务的完成,如果提高工业车辆本身的自行驶速度,达到80km/h以上的公路行驶速度,不依靠低平板运输,工业车辆就能满足长距离两地分别进行物资装卸作业的应急任务需求。为保证工业车辆高速行驶时的舒适性与行驶平顺性,车架与车桥应采用弹性连接方式,具备良好的减振功能,这种情况下,工业车辆既要满足低速作业要求,同时又必须具备公路高速行驶能力。因此要求工业车辆车架与车桥的连接应同时具备刚性和弹性两种连接方式,并能确保两种连接方式转换迅速,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端的下方通过板簧(2)连接有前车桥(3);所述车架包含两根平行设置的纵梁(1),两根所述纵梁(1)的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一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用于使车架与前车桥(3)之间的连接方式在弹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前端的下方通过板簧(2)连接有前车桥(3);所述车架包含两根平行设置的纵梁(1),两根所述纵梁(1)的前端左右分别设置有一组切换组件,所述切换组件用于使车架与前车桥(3)之间的连接方式在弹性连接和刚性连接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切换组件包含切换油缸(4)、水平拐臂件(5)、推拉杆(6)、垂直上板(7)和垂直下板(8);
所述切换油缸(4)的水平铰接在所述纵梁(1)上,所述水平拐臂件(5)的中部铰接在所述纵梁(1)上,所述切换油缸(4)位于所述水平拐臂件(5)的后方;垂直上板(7)的上端铰接在纵梁(1)上,垂直下板(8)的下端铰接在前车桥(3)上,垂直上板(7)的下端和垂直下板(8)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9)铰接;
所述水平拐臂件(5)的一端与切换油缸(4)的活塞杆铰接,水平拐臂件(5)的另一端连接推拉杆(6)的尾端,推拉杆(6)的前端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轴(9)上;
当所述垂直上板(7)与垂直下板(8)在竖直方向共线时,所述车架与前车桥(3)之间为刚性连接;
当所述垂直上板(7)与垂直下板(8)在竖直方向不共线时,所述车架与前车桥(3)之间为弹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切换车架与前车桥连接方式的车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的内侧面设置有油缸支座(10),所述纵梁(1)的外侧面设置有拐臂支座(11);所述切换油缸(4)铰接于所述油缸支座(10)上,所述水平拐臂件(5)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勇徐磊倪丽莎王宁王丹刘柯付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二一八一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