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踏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64479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2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该踏板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安装时,只需将集成后的安装底板与车辆的底架组装即可,安装难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踏板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动
,特别是涉及一种踏板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快速发展,各种小型电动代步工具以及小型非道路低速电动车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低速电动车使用的制动踏板结构为传统汽车的制动踏板结构,容易造成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也容易破坏整车造型,为此,目前出现了专门针对这类低速电动车设计的踏板系统,将行车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踏板臂上,踏板臂安装在车架上,正常行车制动时,只需踩住行车制动踏板即可,需要驻车时,踩住驻车制动踏板,使其上面的挂钩挂接在驻车挂钩板上,以实现驻车制动,同时,驻车解除凸轮通过联动机构与加速器连接,以便于实现通过踩油门踏板自动解除驻车。该踏板系统踏板臂、驻车挂钩板和加速器等分别安装在车架上,各部件相对零散,集成度不高,安装时对各部件的相对位置有较高的要求,难以实现装配,且需要的安装空间相对也较大,适应性差。有鉴于此,如何改进低速电动车的踏板系统,使其结构简单、集成度较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踏板系统,该踏板系统适用于车速较低的电动车,该踏板系统的结构简单,集成度相对较高,安装难度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固定架、驻车挂钩和挂钩固定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固装于所述驻车固定架,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驻车固定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铰接;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底板铰接,所述挂钩固定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相对固定;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能够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挂钩固定板挂接固定。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固定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固定架随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朝制动方向转动设定角度,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抵接,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继续向制动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一起向制动方向转动;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以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相对所述行车制动踏板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拉杆,所述驻车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驻车固定架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驻车挂钩固接。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上可拆卸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壁和与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的底架壁;所述挂钩固定板固接于所述底架壁;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侧架壁之间且与两个所述侧架壁铰接;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以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上还集成有加速踏板结构,所述加速踏板结构包括加速踏板臂,所述加速踏板臂与所述支架之间设有联动机构,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联动拉杆、凸轮轴和驻车解除凸轮,所述驻车解除凸轮固定在所述凸轮轴上,所述凸轮轴转动插装于所述支架的两个所述架侧壁,所述凸轮轴的一端与所述联动拉杆的一端铰接,所述联动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加速踏板臂铰接,并配置成:所述加速踏板臂朝加速方向转动,能够通过所述联动拉杆带动所述凸轮轴转动以使所述驻车解除凸轮推动所述驻车挂钩脱离所述挂钩固定板。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具有与所述支架对应的开口,所述支架的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于所述安装底板的底部,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穿过所述开口位于所述安装底板的上方,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用于封堵所述开口。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开口与所述制动踏板臂接触的部位固接有弹性缓冲垫。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还包括与所述制动踏板臂连接的制动结构,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制动结构之间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缓冲支架、缓冲拉杆和缓冲弹性件,所述缓冲支架的一端与所述制动踏板臂铰接,所述缓冲拉杆穿设于所述缓冲支架,所述缓冲弹性件套设在所述缓冲拉杆上,且一端与所述缓冲支架相抵,并配置成: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时能够通过所述缓冲装置拉动所述制动结构,且所述缓冲弹性件处于蓄能状态。如上所述的踏板系统,所述安装底板上安装有制动灯开关,所述制动踏板臂上设有遮挡板,并配置成:所述制动踏板臂处于初始位置,所述遮挡板顶住所述制动灯开关的感应开关,所述制动踏板臂带动所述遮挡板朝制动方向转动,所述制动灯开关的感应开关伸出,发送制动信号至车辆。该专利技术提供的踏板系统,行车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踏板共用一个制动踏板臂,并且将制动踏板臂、行车制动踏板和驻车制动结构都集成在一个安装底板上,该踏板系统整体占用空间小,集成度高,安装时,只需将集成后的安装底板与车辆的底架组装即可,安装难度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踏板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踏板系统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中踏板系统的爆炸图;图4为图2中所示踏板系统去除安装底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踏板系统的安装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2中踏板系统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具体实施例中行车制动踏板、制动踏板臂和驻车制动结构的组装示意图;图8为具体实施例中加速踏板结构和支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具体实施例中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具体实施例中踏板系统安装于汽车底架的局部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架01,前隔板011;安装底板110,安装孔111,开口112,安装座113,折弯部114,踏板臂孔115,支架120,侧架壁121,底架壁122,弹性缓冲垫130;行车制动踏板200,行车制动踏板套210;驻车制动踏板310,驻车固定架320,驻车挂钩330,套部331,挂钩固定板340,驻车拉杆350,第一弹性件360;制动踏板臂410,套管411,遮挡板412,第一轴420,第二轴430,第三轴440,第四轴450,挡板460,第二弹性件470;加速踏板510,加速踏板臂520,加速控制器530;联动机构600,联动拉杆610,凸轮轴620,驻车解除凸轮630;缓冲装置700,缓冲支架710,缓冲拉杆720,缓冲弹性件730;制动灯开关8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踏板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踏板系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板系统,包括行车制动踏板、驻车制动结构和制动踏板臂,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包括驻车制动踏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集成在同一个所述制动踏板臂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底板,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结构和所述制动踏板臂都集成在所述安装底板上;所述安装底板具有用于与车架连接的安装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固定架、驻车挂钩和挂钩固定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固装于所述驻车固定架,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铰接,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驻车固定架相对固定,且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铰接;
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与所述安装底板铰接,所述挂钩固定板与所述安装底板相对固定;
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制动踏板能够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朝制动方向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驻车挂钩与所述挂钩固定板挂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固定于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一端,并配置成:踩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所述驻车固定架随所述驻车制动踏板朝制动方向转动设定角度,所述驻车固定架与所述行车制动踏板抵接,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继续向制动方向转动时带动所述制动踏板臂一起向制动方向转动;所述行车制动踏板和所述驻车制动踏板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以在所述驻车制动踏板相对所述行车制动踏板转动时储备弹性变形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驻车制动结构还包括驻车拉杆,所述驻车拉杆的一端与所述驻车固定架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驻车挂钩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踏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板上可拆卸固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架壁和与两个所述侧架壁固接的底架壁;所述挂钩固定板固接于所述底架壁;所述制动踏板臂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侧架壁之间且与两个所述侧架壁铰接;所述制动踏板臂和所述支架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培兴张冰卢双桂刁剑雄赵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