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64024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8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导体线芯、第一矿物质绝缘层、抗拉层和外护层,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导体线芯的外部,所述抗拉层为芳纶纱绞合层,所述抗拉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抗拉层的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抗拉层,能够提高加热电缆的抗拉能力,使得加热电缆能够承受拉力,加热电缆易于敷设,在弯曲时减少加热电缆的开裂现象,减少加热电缆受到的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电缆
本技术涉及电缆
,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电缆。
技术介绍
加热电缆具有广泛使用前景,目前加热电缆广泛用于住宅、商务、公寓、酒店、商场等大型公共场所采暖。但由于加热电缆较高,易于起火。为了防止起火而设置防火的加热电缆抗拉能力不强,由于其自身重力以及重物跌落而产生的拉力,易于损坏电缆,而且不易敷设,尤其在弯曲半径较小的位置,加热电缆易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电缆,能够承受拉力,易于敷设,减少电缆受到的损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导体线芯、第一矿物质绝缘层、抗拉层和外护层,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导体线芯的外部,所述抗拉层为芳纶纱绞合层,所述抗拉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抗拉层的外部。可选的,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外部,所述抗拉层包裹于所述屏蔽层的外部。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矿物质绝缘层,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所述抗拉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可选的,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裹于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金属层的外部。可选的,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的厚度为1.0mm~3.0mm。可选的,所述金属层的厚度为0.5mm~1.0mm。可选的,还包括感温变色层,所述感温变色层包裹于所述外护层的外部。可选的,所述感温变色层的厚度为0.2mm~1.0mm。可选的,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的厚度为0.5~1.5mm。可选的,所述外护层的厚度为1.2mm~3.0mm。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加热电缆,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导体线芯、第一矿物质绝缘层、抗拉层和外护层,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导体线芯的外部,抗拉层为芳纶纱绞合层,抗拉层包裹于第一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外护层包裹于抗拉层的外部。通过设置抗拉层,能够提高加热电缆的抗拉能力,使得加热电缆能够承受拉力,加热电缆易于敷设,在弯曲时减少加热电缆的开裂现象,减少加热电缆受到的损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体线芯;2、第一矿物质绝缘层;3、抗拉层;4、外护层;5、屏蔽层;6、第二矿物质绝缘层;7、金属层;8、感温变色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加热电缆,包括导体线芯1、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抗拉层3和外护层4,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包裹于导体线芯1的外部,抗拉层3为芳纶纱绞合层,抗拉层3包裹于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的外部,外护层4包裹于抗拉层3的外部。导体线芯1为发热导体无氧铜,其结构符合GB/T3956-2008中的第2种或第5种导体。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的材料为氧化镁粉密实填充的绝缘材料,氧化镁粉无法起火,由此能够提高较好的防火效果,还能够为导体线芯1提供较高的工作温度,其自身结构也有坚固耐用,可承受外力挤压、撞击、敲打,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的厚度为0.5~1.5mm。外护层4由无卤低烟阻燃聚烯烃挤包制成,能够有效防止加热电缆热量的快速散发,并使得加热电缆在圆周上温度均匀,还能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高温的金属层7而造成的烫伤。外护层4的厚度为1.2mm~3.0mm。抗拉层3的设置,能够提高加热电缆的抗拉能力,使得加热电缆能够承受拉力,加热电缆易于敷设,在弯曲时减少加热电缆的开裂现象,减少加热电缆受到的损害。在本实施例中,加热电缆还包括屏蔽层5,屏蔽层5包裹于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外部,抗拉层3包裹于屏蔽层5的外部。屏蔽层5为铜带绕包制成的屏蔽层5,其中铜带厚度为0.05mm~0.15mm,绕包重叠率不小于15%,或镀锡圆铜线编织制成的屏蔽层5,其中圆铜线直径为0.10mm~0.30mm,编织密度不小于80%。屏蔽层5的设置,能够降低加热电缆自身产生的电磁波对附近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影响。此外,加热电缆还包括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包裹于抗拉层3的外部,外护层4包裹于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的外部。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的材质与第一矿物质绝缘层2相同,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的设置能够加强绝缘性能。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的厚度为1.0mm~3.0mm。还包括金属层7,金属层7包裹于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的外部,外护层4包裹于金属层7的外部。金属层7由铜带连锁铠装制成,厚度为0.5mm~1.0mm。金属层7具有传输加热电缆故障电流的作用和接地作用,做到加热电缆安全、运行环境安全,还能够提高防火性能,同时具有便于加热电缆弯曲的效果。第二矿物质绝缘层6,还能够起到为金属层7提供缓冲衬垫的作用。本实施例提供的加热电缆,还包括感温变色层8,感温变色层8包裹于外护层4的外部。感温变色护层的材料为,聚氯乙烯树脂90份,感温变色粉1.5-2份,邻苯二甲酸辛十二脂20-35份,邻苯二甲酸辛十一脂15-35份,三盐茎性硫酸铅0.5-4.5份,二盐茎性硫酸铅0.5-2.5份,硬脂酸钡1.5-2.0份,电荷补偿剂0.1-0.5份,填料3-10份,二酚基丙烷(双酚A)0.3-0.5份,制备工艺采用通用的混合制备电缆料工艺。感温变色层8的厚度为0.2mm~1.0mm。通过设置感温变色层8,当加热电缆功率超负荷或故障运行,从而导致电线温度过高时,感温变色护层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以此提醒使用者及时停止使用或更换更大功率的插线板,防止发生电气着火或造成人身安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为:加热电缆内部设置抗拉层3,当加热电缆需要弯曲或者需要承受拉力时,抗拉层3能够提高加热电缆的抗拉能力。综上,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加热电缆,其通过设置抗拉层3,能够提高加热电缆的抗拉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线芯、第一矿物质绝缘层、抗拉层和外护层,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导体线芯的外部,所述抗拉层为芳纶纱绞合层,所述抗拉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抗拉层的外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线芯、第一矿物质绝缘层、抗拉层和外护层,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所述导体线芯的外部,所述抗拉层为芳纶纱绞合层,所述抗拉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抗拉层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包裹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层外部,所述抗拉层包裹于所述屏蔽层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矿物质绝缘层,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包裹于所述抗拉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电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层,所述金属层包裹于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层的外部,所述外护层包裹于所述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波程洪建田亚飞杨子仪曹昕郭秋霞刘少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宝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