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396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提供能够实现光学性能的维持以及小型轻量化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一透镜(2)、可变光阑(3)、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4)及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的第三透镜(5),并满足0.3≤f↓[1]/f↓[2]≤0.86(其中: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尤其涉及用于利用了搭载在便携式计算机、电视电话、移动电话、数字相机等上的CCD、 CMOS等摄像 元件的摄像装置上,并适合实现小型轻量化的三片透镜结构的摄像透镜以及具 备它的摄像装置。技术背景近年来,对利用了搭载在便携式计算机、电视电话、移动电话、数字相机 等上的CCD、 CMOS等摄像元件的相机的需求显著高涨。由于这种相机需要 在限定的设置空间内搭载,因而要求小型且轻量。为此,要求用于这种相机上的摄像透镜也要与相机同样小型轻量,作为这 种摄像透镜,历来是采用使用了一片透镜的一片结构的透镜系统或使用了二片 透镜的二片结构的透镜系统。然而,这些透镜虽然对透镜系统的小型轻量化极为有利,但存在不能充分 地应对近年来对摄像镜头的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要求的问题。为此, 一直以来进行了采用使用了三片透镜的三片结构的透镜系统并由此 应对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研究。作为针对这种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三片结构的透镜,例如,已知有专利 文献1 4所示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l:特开2005-173298号公报、专利文献 2:特开2005-9151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3-322792号公报、专利文 献4:特开2004-163786号公报)。然而,专利文献l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三透镜是使凸面朝向物体 一侧的凹透镜,因此,实现像差的矫正和透镜系统的小型化的平衡困难。另夕卜, 凭专利文献1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 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以及第一透 镜的两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之比,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其结果导致透镜系统 的总长变得过长。另外,凭专利文献2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 与专利文献1的透镜系统相同地后焦距的距离变得过长,其结果导致透镜系统 的总长变得过长。再有,专利文献3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三透镜是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凹透镜,因此,与专利文献1的透镜系统相同地实现像差的矫正和透镜系统的小型化的平衡困难。另夕卜,凭专利文献3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 第三透镜的焦度分配,导致透镜系统的总长变得过长。再有,专利文献3上 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后焦距的距离短且第三透镜呈凹凸形状,因此,最终 面的形状呈在光学面端部向摄像面一侧较大地鼓出的形状,从而妨碍插入各种 滤光片等。另外,凭专利文献4上所记载的透镜系统中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 透镜的焦度分配,导致透镜系统的总长变得过长。于是,在现有的透镜系统中,想要在维持高画质、高析像度这种良好的光 学性能的同时,实现透镜系统自身的进一步的小型轻量化(总长和透镜直径的 缩短化等),尚有不够充分之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 能的同时,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摄像透镜,为了使物象在摄 像元件的摄像面上成像而使用,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 配置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一透镜、可变光 阑、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及做成具 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的第三透镜,并满足下面(1)所示的条件式,0.30.86 (1)其中f1:第一透镜的焦距; f2:第二透镜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一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透镜做成使凸面朝向物 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二透镜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5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三透镜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在第一透镜和 第二透镜之间配置可变光阑;以及满足(1 )的条件式,从而在维持良好的光 学性能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小型轻量化。还有,涉及第二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 下面(2)所示的条件式,1当L/FL^1.3 (2)其中L:透镜系统的总长(从第一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到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 的距离(空气换算长度));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二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2)的条件式, 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以及制造性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小型轻量化。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制造性除了包括大量生产摄像透镜时的制造性 (例如,通过注射^t塑成型大量生产摄像透镜时的成型性、组装容易性以及成 本等)以外,还包括用于制造摄像透镜的设备的加工、制作等的容易性(例如, 用于注射模塑成型的模具的加工容易性等)。再有,涉及第三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 下面(3)所示的条件式,0.6^f,/FLS1.0 (3)其中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三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故成进一步满足(3)的条件式, 在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距离的同时,也可使摄像透镜进一 步有效地小型轻量 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再有,涉及第四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 下面(4)所示的条件式,-1.1,^-0.1 (4)其中f3:第三透镜的焦距。6而且,根据涉及该第四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4)的条件式, 在进一步可靠地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实现进一步的小型轻量化。还有,涉及第五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 下面(5)所示的条件式,0.12^d2/FL^0.2 (5)其中d2:光轴上的第一透镜与第二透M:之间的间隔; FL:透4竟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五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5)的条件式, 在进一步有效地确保必要的后焦距的同时,也可使摄像透镜1进一步有效地小 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再有,涉及第六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 下面(6)所示的条件式,0.01 $d3/FLS 0.2 (6)其中d3:第二透镜的中心厚度; FL:透4竟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根据涉及该第六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6)的条件式, 可使摄像透镜进一步有效地小型轻量化,并且可进一步提高制造性。再有,涉及第七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 下面(7)所示的条件式,0<d4/FL^0.25 (7)其中d4:光轴上的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的间隔; FL:透镜系统整体的焦距。而且,才艮据涉及该第七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做成进一步满足(7)的条件式, 在实现小型轻量化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能的维持的同时,可实现远心性的确保以 及制造性的维持。另外,利用第二透镜的形状,可有效地利用周边部的光线。还有,涉及第八方案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了第一方案 第七方案的任意一个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和摄像元件。而且,根据涉及该第八方案的专利技术,通过具备第一方案 第七方案的任意 一个所记载的摄像透镜,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同时,可使摄像透镜小型轻 量化。根据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在维持良好的光学性 能的同时,可实现小型轻量化。尤其,能够实现小型且光学长度短并且高性能的摄像透镜。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以及具备它的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 简图。图2是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摄像透镜的第 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摄像透镜的像散及畸变的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透镜,为了使物象在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上成像而使用,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使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一透镜、可变光阑、做成使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及做成具有负焦度的双凹透镜的第三透镜,并满足下面(1)所示的条件式,0.3≤f↓[1]/f↓[2]≤0.86(1)其中: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共启
申请(专利权)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