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整体式高压开模致动器的紧凑型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0923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34
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夹持组件,包括:夹持活塞,其在夹持位置、开模位置和轴向设置在所述夹持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中间的啮合位置之间可在壳体内滑动。夹持腔在加压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夹持位置,而当所述夹持腔中的压力被释放时,复位装置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夹持位置推向所述啮合位置。至少一个开模致动器联接至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开模接合表面。所述开模致动器是可调的,以适应当所述夹持活塞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时开模表面的缩回,并在当将所述夹持活塞移动到所述开模位置时将所述开模表面强行推向所述夹持活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整体式高压开模致动器的紧凑型夹持装置
本说明书涉及注塑成型机、其元件以及用于控制注塑成型机中的模具的运动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美国专利No.4,874,309(Mitsubishi(三菱))旨在公开一种模具夹具,包含固定模板、可移动模板、用于使可移动模板相对于固定模板移动的装置、用于将固定模板与可移动模板固定地连接的装置,以及用于执行模具的夹持的系杆,该系杆被牢固地固定到所述固定模板,以及具有设置在可移动模板上的冲头或反之亦然的液压缸。联接设备具有设置在所述固定模板的表面上的半螺母,以在系杆插入孔的轴向上可移动,并且所述半螺母设置在所述系杆的顶端的外周上并且适合与所述半螺母啮合。在所述固定模板和半螺母之间设置有止动件。使冲头的一部分抵靠止动件,以使冲头在系杆插入孔的轴向上定位。与冲头相对的半螺母的端面与冲头压接。在该位置,半螺母可以被定位为与系杆上的螺纹配合。美国专利No.5,320,517(Hirata(平田))旨在公开一种成型机的夹持装置,包含:基座;设置在基座上的固定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可移动的可移动板;多个模具夹持缸,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预定位置,所述模具夹持缸每个具有带有系杆接收孔的模具夹持活塞和设置在所述模具夹持活塞上的系杆连接设备;多个系杆,在其一端具有螺纹,所述系杆与在可移动板上的模具夹持缸相对应地设置;用于移动可移动板的多个模具开/合缸;以及与每个夹持缸相关联的可轴向移动的套筒,用于调节相关联的活塞的轴向位置以调节系杆连接装置的接合位置,所述套筒被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开口中并形成所述系杆接收孔的延伸,所述套筒的一端抵靠设置在围绕所述系杆接收孔的每个活塞中的接收壁,并且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固定至所述固定板上的啮合调节螺钉环螺纹配合。美国专利No.7,981,334(Chiang)旨在公开一种注塑成型机和一种用于模具调节的方法。该注塑成型机包括安装在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并与所述系杆同轴的模具调节机构。每个模具调节机构都由相同的结构构成,包括支承框架(11)、马达(12)、模具调节驱动轮(13)、模具调节从动轮(14)、用于定位的液压缸(15)、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美国专利No.7,611,346(Schad(谢德)等)公开了一种模制系统的夹持致动器,其包含:第一致动器,其构成为可与杆相互作用;以及第二致动器,其可与所述第一致动器相互作用。所述第一致动器构成为向所述杆施加夹持力;并且所述第二致动器构成为向所述第一致动器施加与所述夹持力相反的力。响应于致动所述第一致动器,所述杆可在(i)其中夹持力不适用于所述杆的原始位置和(ii)其中所述夹持力适用于所述杆的力施加位置之间驱动。响应于超过夹持力的模具溢料,所述杆可移动到超出原始位置的模具溢料位置。WO2014/183201A1(Schad(谢德)等)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夹持组件,包含:(a)气缸壳体,其具有内端和与内端轴向间隔开的外端;(b)活塞组件,其包括系杆的系杆端部和固定在系杆端部上的活塞头,所述活塞组件可在所述壳体内在啮合位置和与啮合位置轴向间隔开的夹持位置之间滑动;(c)所述活塞头和所述气缸的壳体内端之间的夹持腔,用于容纳加压的流体,并在被加压时将所述活塞组件推向所述夹持位置;以及(d)弹簧复位装置,邻近所述气缸壳体的外端,当所述夹持缸中的压力被释放时,该弹簧复位装置将所述活塞组件从夹持位置推回到啮合位置。WO2016/077927Α1(Link(林克)等)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夹持组件,其包含:(a)夹持缸壳体,以及(b)夹持活塞,其固定在系杆的端部,并且可在夹持位置、开模位置以及在轴向上位于夹持位置与开模位置之间的啮合位置之间在壳体内滑动。所述夹持组件还包含:(c)夹持腔,用于在被加压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夹持位置;(d)复位装置,当在所述夹持腔内的压力被释放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啮合位置;以及(e)开模腔,用于在被加压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开模位置。所述开模腔由所述系杆和所述复位装置的相对表面轴向地界定。
技术实现思路
以下总结旨在向读者介绍申请人所讲授的各个方面,而不用于限定任何专利技术。通常,本文公开了一种或多种与注塑成型以及与注塑成型机的模具的关闭、夹持和打开有关的方法或装置。根据本文公开的教导的一些方面,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夹持组件包括:(a)壳体,其具有壳体内端和壳体外端,所述壳体内端和所述壳体外端沿夹持轴线与所述壳体内端轴向间隔开;(b)夹持活塞,包括固定在系杆端部的活塞头,所述夹持活塞可在所述壳体内在靠近所述壳体外端的夹持位置,靠近所述壳体内端的开模位置,以及在轴向上位于夹持位置与开模位置之间的啮合位置之间滑动;(c)夹持腔,轴向地位于所述活塞头和所述壳体内端之间,用于在加压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夹持位置;(d)复位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活塞头和所述壳体外端之间的复位装置接合表面,用于在释放所述夹持腔中的压力时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夹持位置推向所述啮合位置;以及(e)至少一个与所述夹持活塞相邻的开模致动器,用于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推向所述开模位置,以推开由所述系杆夹持在一起的两个半模,所述开模致动器包括:开模接合表面,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夹持活塞与所述壳体外端之间,所述开模致动器可调节,以在当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时适应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朝向开模缩回位置的移动,并且促使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朝向开模前进位置移动,以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推向所述开模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模致动器还包括开模活塞,其与所述开模接合表面联接并可滑动地容纳在开模缸中;以及开模腔,其位于所述开模缸内部,用于在加压时将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推向所述开模前进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模腔在所述开模活塞的背面和所述开模缸的相对端面之间轴向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模缸的底面相对于所述壳体外端固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模活塞独立于所述夹持活塞轴向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开模活塞独立于所述复位装置轴向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活塞包括锁定板,该锁定板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内端,而外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外端,所述锁定板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开模邻接表面,当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壳体的内端时,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抵靠所述开模邻接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第一部分和壳体第二部分。所述壳体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压板内,并且包括所述壳体内端和与所述壳体内端间隔开的中间开口,所述中间开口用于将所述活塞头容纳到所述壳体第一部分中;以及所述壳体第二部分包括端盖,该端盖可释放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压板以封闭所述中间开口,所述端盖包括所述壳体外端,并且所述端盖包括至少一个开模致动器中的每个的开模缸和可滑动地容纳在开模缸中的开模活塞。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开模致动器中的每一个都被组装到所述端盖上,并通过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压板上。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可沿所述夹持轴线在柱塞前进位置和柱塞缩回位置之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na)壳体,其具有壳体内端和壳体外端,所述壳体外端沿夹持轴线与所述壳体内端轴向间隔开;/nb)夹持活塞,包括固定在系杆的端部的活塞头,所述夹持活塞可在所述壳体内在靠近所述壳体外端的夹持位置、靠近所述壳体内端的开模位置以及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夹持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之间的啮合位置之间滑动;/nc)夹持腔,其轴向地位于所述活塞头和所述壳体内端之间,用于在加压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夹持位置;/nd)复位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活塞头和所述壳体外端之间的复位装置接合表面,用于在释放所述夹持腔中的压力时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夹持位置推向所述啮合位置;以及/ne)至少一个与所述夹持活塞相邻的开模致动器,用于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推向所述开模位置,以将由所述系杆夹持在一起的两个半模推分开,所述开模致动器包括:开模接合表面,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夹持活塞与所述壳体外端之间,所述开模致动器可调节,以在当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时适应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朝向开模缩回位置的移动,并且促使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朝向开模前进位置移动,以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推向所述开模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4 US 62/652,4611.一种用于注塑成型机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a)壳体,其具有壳体内端和壳体外端,所述壳体外端沿夹持轴线与所述壳体内端轴向间隔开;
b)夹持活塞,包括固定在系杆的端部的活塞头,所述夹持活塞可在所述壳体内在靠近所述壳体外端的夹持位置、靠近所述壳体内端的开模位置以及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夹持位置与所述开模位置之间的啮合位置之间滑动;
c)夹持腔,其轴向地位于所述活塞头和所述壳体内端之间,用于在加压时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夹持位置;
d)复位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在轴向上位于所述活塞头和所述壳体外端之间的复位装置接合表面,用于在释放所述夹持腔中的压力时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夹持位置推向所述啮合位置;以及
e)至少一个与所述夹持活塞相邻的开模致动器,用于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推向所述开模位置,以将由所述系杆夹持在一起的两个半模推分开,所述开模致动器包括:开模接合表面,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夹持活塞与所述壳体外端之间,所述开模致动器可调节,以在当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时适应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朝向开模缩回位置的移动,并且促使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朝向开模前进位置移动,以将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推向所述开模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开模致动器还包括:开模活塞,其与所述开模接合表面联接并可滑动地容纳在开模缸中;以及开模腔,其位于所述开模缸内部,用于在加压时将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推向所述开模前进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开模腔在所述开模活塞的背面和所述开模缸的相对端面之间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开模缸的端面相对于所述壳体外端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开模活塞独立于所述夹持活塞轴向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开模活塞独立于所述复位装置轴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夹持活塞包括锁定板,该锁定板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内端,该锁定板的外表面朝向所述壳体外端,所述锁定板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包括开模邻接表面,当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向所述壳体的内端时,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抵靠所述开模邻接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包括壳体第一部分和壳体第二部分;
所述壳体第一部分至少部分地形成在所述第一压板内,并且包括所述壳体内端和与所述壳体内端间隔开的中间开口,所述中间开口用于将所述活塞头容纳到所述壳体第一部分中;以及
所述壳体第二部分包括端盖,该端盖可释放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压板以封闭所述中间开口,所述端盖包括所述壳体外端,并且所述端盖包括至少一个开模致动器中的每个开模致动器的开模缸和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开模缸中的开模活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模致动器中的每一个都被组装到所述端盖上,并通过所述端盖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第一压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可沿所述夹持轴线在柱塞前进位置和柱塞缩回位置之间平移的柱塞,以及在所述柱塞和所述端盖之间的多个弹簧,所述弹簧将所述柱塞推到所述柱塞前进位置,在其中,固定在所述柱塞上的捕获表面抵靠固定在所述壳体第二部分上的止动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柱塞包括不可旋转的柱塞套环和与所述柱塞套环可旋转地螺纹接合的柱塞芯,所述捕获表面固定至所述柱塞套环,所述复位装置接合表面固定至所述柱塞芯,并且所述柱塞芯相对于所述柱塞套环可旋转,用于在处于所述啮合位置时调节所述夹持活塞的轴向位置,以适应所述模具的变化高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每个复位装置的柱塞芯相对于致动轴可旋转地固定并且在轴向上可滑动,并且每个致动轴联接到相应的位置控制马达以旋转所述柱塞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端盖包括位于所述壳体外端外部的马达安装表面,所述位置控制马达被安装到所述马达安装表面上,并且所述马达安装表面在轴向上位于所述开模腔的后端面和所述止动表面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所述柱塞套环具有相应的开口,该开口与所述至少一个开模活塞中的每一个对准,所述开模活塞可滑动地穿过相应的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当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啮合位置移动到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复位装置邻接表面抵靠在所述复位装置接合表面上,并且其中,当所述夹持活塞从所述夹持位置移动到所述啮合位置时,所述复位装置接合表面抵靠所述复位装置邻接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当通过所述复位装置将所述夹持活塞推到所述啮合位置时,在所述开模接合表面和所述夹持活塞之间设有间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组件,其中,当所述夹持活塞处于所述夹持位置时,所述开模接合表面与所述夹持活塞轴向间隔开,并且所述复位装置接合表面抵靠所述夹持活塞,并且当所述夹持活塞处于所述开模位置时,所述开模接合表面抵靠所述夹持活塞,并且所述复位装置接合表面与所述夹持活塞在轴向上间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D·谢德H·库马尔C·帕维尔C·林克M·瑞克
申请(专利权)人:尼根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加拿大;CA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