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9740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为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真空泵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叶轮,真空泵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口,真空泵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气口,进气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气管道,真空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隔离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腔室,真空泵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一种新型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通过设置的进气排气连接装置,有效提升真空泵进气排气的流速,提高真空泵的功率,使真空泵能够适应功率更高的工作,保证的真空泵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
本技术涉及真空泵
,具体为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
技术介绍
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按真空泵的工作原理,真空泵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气体捕集泵和气体传输泵。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真空泵包括干式螺杆真空泵、水环泵、往复泵、滑阀泵、旋片泵、罗茨泵和扩散泵等,这些泵是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应用真空工艺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主力泵种。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真空泵相关下游应用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同时在真空泵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等因素的共同拉动下,我国真空泵行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地快速的发展。真空泵的两个转子是通过一对高精度齿轮来实现其相对同步运转的。主动轴通过联轴器与电机联接。在传动结构布置上主要有以下两种:其一是电动机与齿轮放在转子的同一侧如图。从动转子由电动机端齿轮直接传过去带动,这样主动转子轴的扭转变形小,则两个转子之间的间隙不会因主动轴的扭转变形大而改变,故使转子之间的间隙在运转过程中均匀。这种传动方式的最大缺点是:a.主动轴上有三个轴承,增加了泵的加工和装配难度,齿轮的拆装及调整也不便;b.整体结构不匀称,泵的重心偏向电动机和齿轮箱一侧。存在以下问题: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真空泵往往采用的是对真空泵内部进行进排气操作,进行真空泵的正常工作,然而现有的进排气结构往往气体的流通不畅,导致真空泵的功率无法有效提升,使真空泵的效率低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解决了现有的进排气结构往往气体的流通不畅,导致真空泵的功率无法有效提升,使真空泵的效率低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正常工作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叶轮,所述真空泵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真空泵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气口,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气管道,所述真空泵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腔室,所述真空泵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所述密封轴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右腔室,所述密封轴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法兰,所述转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真空泵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道与真空泵内部的左腔室相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轮通过转轴与真空泵内部转动连接,所述左腔室、右腔室固定设置在真空泵的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叶轮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叶轮在转轴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左腔室与排气口、进气口相通,所述右腔室与左腔室之间通过转轴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通过连接轴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轴与真空泵内部密封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通过设置一种新型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通过设置的进气排气连接装置,有效提升真空泵进气排气的流速,提高真空泵的功率,使真空泵能够适应功率更高的工作,保证的真空泵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真空泵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转盘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底座;2、真空泵;3、转轴;4、叶轮;5、进气管;6、进气口;7、排气口;8、进气管道;9、隔离板;10、左腔室;11、密封轴;12、右腔室;13、固定法兰;14、转盘;15、连接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包括安装底座1,安装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2,真空泵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叶轮4,真空泵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进气管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口6,真空泵2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气口7,进气管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气管道8,真空泵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9,隔离板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腔室10,真空泵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轴11,密封轴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右腔室12,密封轴1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法兰13,转轴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4,转盘1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5;当真空泵2进行进气操作时,气体通过进气口6进入,通过转轴3的顺时针转动,产生吸力使气体进入通过进气管道8进入到左腔室10中,随着左腔室10内部压强增加,将左腔室10内部的水流向右腔室12压入,当进行排气操作时,通过转轴3带动叶轮4转动,使气体通过排气口7排除,右腔室12内部液体重新进入到左腔室10,使真空泵2内部的压强达成平衡,保证气体畅通,通过密封轴11使右腔室12内部分成两部分,通过固定法兰13使密封轴11与真空泵2外部密封连接。本实施例中,进气口6通过进气管5与真空泵2内部连通,进气管道8与真空泵2内部的左腔室10相通,叶轮4通过转轴3与真空泵2内部转动连接,左腔室10、右腔室12固定设置在真空泵2的一侧,叶轮4的数量为若干组,叶轮4在转轴3的外部呈环形阵列分布,左腔室10与排气口7、进气口6相通,右腔室12与左腔室10之间通过转轴3连通,转盘14通过连接轴15与转轴3固定连接,密封轴11与真空泵2内部密封固定连接;当真空泵2进行进气操作时,气体通过进气口6进入,通过转轴3的顺时针转动,产生吸力使气体进入通过进气管道8进入到左腔室10中,随着左腔室10内部压强增加,将左腔室10内部的水流向右腔室12压入,当进行排气操作时,通过转轴3带动叶轮4转动,使气体通过排气口7排除,右腔室12内部液体重新进入到左腔室10,使真空泵2内部的压强达成平衡,保证气体畅通,通过密封轴11使右腔室12内部分成两部分,通过固定法兰13使密封轴11与真空泵2外部密封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当真空泵2进行进气操作时,气体通过进气口6进入,通过转轴3的顺时针转动,产生吸力使气体进入通过进气管道8进入到左腔室10中,随着左腔室10内部压强增加,将左腔室10内部的水流向右腔室12压入,当进行排气操作时,通过转轴3带动叶轮4转动,使气体通过排气口7排除,右腔室12内部液体重新进入到左腔室10,使真空泵2内部的压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包括安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2),所述真空泵(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叶轮(4),所述真空泵(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真空泵(2)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气口(7),所述进气管(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气管道(8),所述真空泵(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9),所述隔离板(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腔室(10),所述真空泵(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轴(11),所述密封轴(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右腔室(12),所述密封轴(1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法兰(13),所述转轴(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5)。/n

【技术特征摘要】
1.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包括安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真空泵(2),所述真空泵(2)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叶轮(4),所述真空泵(2)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5),所述进气管(5)的上端固定设置有进气口(6),所述真空泵(2)的外部一侧固定设置有排气口(7),所述进气管(5)的内部固定设置有进气管道(8),所述真空泵(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隔离板(9),所述隔离板(9)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左腔室(10),所述真空泵(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密封轴(11),所述密封轴(1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右腔室(12),所述密封轴(11)的外部固定套接有固定法兰(13),所述转轴(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的外表面固定设置有连接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往复立式无油真空泵进排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6)通过进气管(5)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宗斌
申请(专利权)人:泰兴市泰德立通用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