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924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板面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板面相对设置;还包括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移动,并保持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压力;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流体介质流动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板式部件的热处理,成本低廉,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对板式部件进行热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对板式部件进行热处理的工艺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密闭空间内的热处理工艺;第二种是将部件浸入油中进行热处理的工艺。第一种工艺是将板式部件置于炉内空间,密闭炉内空间后通过技术手段调整该空间内的温度变化,从而对板式部件进行热处理;第二种工艺是将板式部件置于油内,通过油的温度变化对板式部件进行热处理。现有的技术,前述第一种工艺需要较大的炉内空间,设备成本较高。对于较大的板式部件,第二种工艺存在不能使得部件全局温度均匀变化的问题,因此热处理后容易发生变形、开裂等质量不稳定现象。同时,第二种工艺处理后需要对部件进行清理,由于油的不易清理性,使得清理的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板式部件热处理工艺存在的成本高、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个板面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个板面相对设置;还包括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移动,并保持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压力;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副夹持板;所述副夹持板上设置有流体介质通道。可选地,在所述副夹持板上设置有柔性牵拉件;所述柔性牵拉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副夹持板上;所述柔性牵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施力机构上。可选地,所述柔性牵拉件包括链条。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和/或所述副夹持板邻近被夹持部件的面设置有柔性传热垫。可选地,所述柔性传热垫的材质包括下列材质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石墨、氮化硼、碳化硅、氮化陶瓷、铅、铜。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流体介质流动通道的轴线呈S形。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流体介质流动通道的轴线呈螺旋形。可选地,所述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包括横向流体介质通道,与所述横向流体介质通道垂直交叉的纵向流体介质通道。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利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夹持板式部件。第一夹持板和/或第二夹持板上设置的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内流动着流体介质,能够对所述板式部件进行冷却或升温等处理。同时,施力机构使得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保持对所述板式部件的压力,该压力一方面使得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与所述板式部件保持紧密接触,以便高效率地进行热交换;另一方面,压力可以避免所述板式部件变形、焊缝(如果有的话)开裂,提高了热处理的质量。本技术无须采用高成本的炉体,也避免了热处理后的清理工序,结合上述技术因素,使得所述板式部件在热处理后质量稳定,成本低廉,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图2为本技术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图3为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或副夹持板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或副夹持板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5为图4的右视剖视图。图6为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或副夹持板的第三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或副夹持板的第四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第一夹持板、第二夹持板或副夹持板的第五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图中标识说明如下:101、推杆;102、第一夹持板;103、流体介质软管;104、第二夹持板;105、泵;106、流体介质容器;201、副夹持板;202、链条;203、副夹持板;301、流体介质流动通道;302、流体介质出入口;303、流体介质出入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技术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除特殊说明的情况外,一些描述中的“上”、“下”、“左”、“右”等方位指向都是指说明的图中的方向。图1显示了本技术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包括基台上设置的第二夹持板104,在第二夹持板104上方,与第二夹持板104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板102。第一夹持板102的一个板面与第二夹持板104的一个板面相对设置。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还包括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夹持板102上方的推杆101。推杆101与第一夹持板102连接,并推动第一夹持板102向第二夹持板104方向移动,当第一夹持板102和第二夹持板104夹持住板式部件时,所述施力机构可以保持对所述板式部件的压力。在其他变形的实施例中,施力机构也可以施力于第二夹持板104或同时施力于第一夹持板102和第二夹持板104,并推动第一夹持板102和第二夹持板104相向移动,对所述板式部件施加压力。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第一夹持板102和第二夹持板104上均设置了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图1中未示出,可有参考图3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单独在第一夹持板102或第二夹持板104上设置所述流体介质流动通道。第一夹持板102和第二夹持板104上设置的所述流体介质流动通道通过流体介质软管103连通,同时通过流体介质软管103与泵105和流体介质容器106连通,构成流体介质流动回路。图2显示的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在第一夹持板102和第二夹持板104之间设置了副夹持板201和副夹持板203。副夹持板201上下两个板面及副夹持板203上下两个板面均平行于第一夹持板102与第二夹持板104相对的两个板面。在副夹持板201和副夹持板203上也设置有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图2中未示出,可有参考图3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从图2中可见,流体介质软管103将第一夹持板102上的流体介质流动通道、第二夹持板104上的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和副夹持板201上的流体介质流动通道及副夹持板203上的流体介质流动通道、泵105连通,泵105与流体介质容器106连通。副夹持板201及副夹持板203上还设置有链条202。具体的以副夹持板201为例,链条202的一端设置在副夹持板201上,链条202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施力机构上。当然。链条202的所述另一端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到所述施力机构上,即不直接连接到所述施力机构上。以副夹持板203为例说明这种间接连接方式,链条连接到其上方的副夹持板201,而上方的副夹持板201上设置的链条202的所述另一端连接到所述施力机构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更多的副夹持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取与图1和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个板面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个板面相对设置;还包括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移动,并保持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压力;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流体介质流动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的一个板面和所述第二夹持板的一个板面相对设置;还包括施力机构,所述施力机构推动所述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相向移动,并保持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的压力;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板上设置有流体介质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夹持板和所述第二夹持板之间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副夹持板;所述副夹持板上设置有流体介质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副夹持板上设置有柔性牵拉件;所述柔性牵拉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副夹持板上;所述柔性牵拉件的另一端直接或间接连接在所述施力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板式部件热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贵锋林帅李峰李峰峰孟凡兵牛玲张非非宋德坤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金键航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