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859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检测乘坐者就座于具有靠背部(2a)的交通工具座椅(2)上的座椅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单元(11、12、15)。传感器单元(11、12、15)设置在交通工具座椅(2)的靠背部(2a)上。传感器单元(11、12、15)具有被设置成彼此面对的多个电极(23、24)。当传感器单元(11、12、15)被施加以负荷时,多个电极(23、24)中的一个电极与多个电极(23、24)中的另一个电极接触,使得传感器单元(11、12、15)变得导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乘坐者就座于交通工具座椅的座椅传感器。 例如,4^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传感器单元的座椅传感器,其中,该传感器单 元根据乘坐者的负荷而变得导通。
技术介绍
例如,JP-A-H10-39045描述了一种i殳置在交通工具座椅的就座表面 部的座椅传感器,该座椅传感器配备有均彼此并联连接的多个传感器单 元。当该座椅传感器的多个传感器单元中的一个变得导通时,确定有乘坐 者就座。然而,在上述情况下,例如,甚至当行李净iL^L置在交通工具座椅上时,这些传感器单元中的任何一个也可变得导通。结果,存在im检测乘坐者 就座的可能性。JP-A-2005-153556描述了 一种解决以上难题的座椅传感器。该座椅传 感器i殳置在交通工具座椅的就座表面部,且配备有彼此串联连接的、设置 在就座表面部的朝向交通工具前侧的位置的两个传感器单元。该座椅传感 器还配备有串联连接的、设置在就座表面部的朝向交通工具后侧的另一位 置的另外两个传感器单元。设置在就座表面部的前侧的这两个传感器单元 与设置在就座表面部的后侧的另外两个传感器单元并联连接。根据上述座 椅传感器,只有当i殳置在前侧和后侧中的至少一侧的、串联的两个传感器 单元同时变得导通时,才检测到乘坐者就座。通常,放置在交通工具座椅上的行李(例如手提包)相比乘坐者具有 很小的质量。因此,如果行李放置在交通工具座椅的就座表面部上而均匀 地向就座表面部施力,则这些传感器单元变得导通的可能性较小。然而, 例如当行李以倾斜的方式放置在就座表面部上时,行李可能通过它的角接 触就座表面部,因而可能向就座表面部的某部分施加大负荷。例如,可能 向就座表面部的后端部分施加大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 JP-A-2005-153556中所述的座椅传感器,也可能错误地检测到乘坐者就座,因为行李可以使在就座表面部的后端的串联的两个传感器单元变得导 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缺点作出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U眸决上述缺点 中的至少一个缺点。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乘坐者就座于具有靠背部 的交通工具座椅的座椅传感器,该座椅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单元。传感器单 元设置在交通工具座椅的靠背部上。传感器单元具有设置成彼此面对的多 个电极。当传感器单元被施加以负荷时,多个电极中的一个电极与多个电 极中的另一个电极接触,以使传感器单元变得导通。附图说明根据以下描述、所附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将最佳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另 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图l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座椅传感器的平面图。图2A^椅传感器的传感器单元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3是在座椅传感器安装在交通工具座椅上的情形下,从交通工具的 前側,见察到的配置示图。图4A和图4B Avt椅传感器的电路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 一实施例,在座椅传感器安装在交通工具座椅上 的情形下,从交通工具前面观察到的配置的示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通过参考附图1到4进行描述。如图l所示,座椅传感器l包括两个传感器单元ll、 12、连接器13 和导电部14。导电部14将传感器单元11、 12中的每个与连接器13电连 接。传感器单元ll、 12中的每个用作当传感器单元11、 12被乘坐者或行李施加以负荷时变得导通的开关。连接器13具有经由导电部14与传感器 单元ll、 12连接的两个端子,并且与安装在交通工具上用于检测乘坐者 的乘坐者检测电子控制单元(ECU)连接。另外,导电部14被设置成以 直的方式从连接器13延伸。传感器单元11和传感器单元12分别^L设置 在直地延伸的导电部14的端部和中央部分。参考图2,具体地描述座椅传感器l的截面结构。如图2所示,座椅 传感器1具有第一膜21、第二膜22、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4和分隔 部25。应当注意到,在座椅传感器l中,传感器单元ll、 12和导电部14 被形成为在基本构造方面彼此类似,但是传感器单元ll、 12和导电部14 的具体构造彼此略微不同。因此,对传感器单元ll、 12的构造与导电部 14的构造之间的不同进行清楚的描述。第一膜21用作传感器单元11、 12和导电部14的外边缘,并且整体 上以直的方式形成。第一膜21由PEN树脂制成,且形状薄。第一膜21 在其端部和中央部分通常具有圆形形状。换言之,第一膜21在对应于传 感器单元11、 12的部分通常具有圆形形状。第一膜21在对应于导电部 14的部分具有直的形状。在这里,直的形状的宽度比圆形形状的直径小。 另外,第一膜21具有与连接器13连接的基端部。第二膜22由与第一膜 21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与第一膜21相同的形状。而且,第二膜22 ^Li殳置成面向第一膜21。与第一膜21类似,第二膜22具有与连接器13 连接的基端部。第一电极23设置在第一膜21的一侧(即图2中第一膜21的下侧)。 换言之,第一电极23设置在第一膜21与第二膜22之间更靠近第一膜21 的位置(如图2中的上侧)。第一电极23具有银层23a和碳层23b。在这 里,银层23a附着在第一膜层21的上述一侧,而碳层23b覆盖银层23a 的表面。另外,第一电极23具有对应于传感器单元11、 12的部分,且这 些部分至少形成在第一膜21的具有圆形形状的中央部分。此外,第一电 极23具有对应于导电部14的另一部分,且该另一部分按照电路设计的需 要设置和布线。第二电极24设置在第二膜22的一侧,该侧面向第一电极23。例如, 在图2中,第二电极24设置在第二膜22的上侧。换言之,第二电极24 i更置在第一膜21与第二膜22之间更靠近第二膜22的位置(即图2中较 低的位置)。第二电极24具有银层24a和碳层24b。在这里,银层24a附 着在第二膜层22的上述一侧,而碳层24b覆盖银层24a。此外,第二电 极层24的碳层24b与第一电极23隔开。笫二电极24具有对应于传感器 单元11、 12的部分,且这些部分至少形成在笫二膜22的具有圆形形状的 中央部分。换言之,第一电极23设置成在对应于传感器单元11、 12的部 分面向第二电极24。此外,第二电极24具有对应于导电部14的另一部 分,且该另一部分按照电路设计的需要设置和布线。换言之,第一电极 23和第二电极24的对应于导电部14的部分提供(a)第一电极23和第 二电极24的对应于传感器单元11、 12的部分与(b)连接器13的两个端 子之间的电连接。分隔部25具有与第一膜21和第二膜22的外边缘类似的外边缘形状。 然而,如图1中虚线所示,分隔部25具有在分隔部25的沿宽度方向的中 央部分贯穿整个分隔部25而延伸的通道。 一般地,分隔部25的通道在传 感器单元11、 12中的每个处的宽度比通道在导电部14处的宽度宽。分隔 部25由PET树脂制成,并且形状薄。分隔部25设置在第一电极23和第二电极24之间。换言之,在图2 中,由第一电极23、第二电极24和分隔部25限定间隔。在这里,如上 所述,由于分隔部25的通道在传感器单元11、 12中的每个处的宽度比通 道在导电部14处的宽度宽,所以,在传感器单元ll、 12中的每个处的间 隔的宽度(图2中的横向的长度)比在导电部14处的间隔的宽度宽。结 果,当沿着图2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检测乘坐者就座于具有靠背部(2a)的交通工具座椅(2)上的座椅传感器,所述座椅传感器包括:    传感器单元(11、12、15),其设置在所述交通工具座椅(2)的所述靠背部(2a)上,其中:    所述传感器单元(11、12、15)具有被设置成彼此面对的多个电极(23、24);以及    当所述传感器单元(11、12、15)被施加以负荷时,所述多个电极(23、24)中的一个与所述多个电极(23、24)中的另一个接触,以使得所述传感器单元(11、12、15)变得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藤往广伊藤弘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