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5793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充电枪、导电线、散热口、控制面板,散热口与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控制面板嵌固于机体的前端位置,充电枪通过导电线与机体电连接,当蓄电池充满断开后通电线内部的电流无法持续导入蓄电池中,则会向侧面的接电线导入,故而接电线的末端能放出电流推动外伸板向上伸出,从而使通电线对电流的导出能够停止,通过电流经过板面对结合杆产的冲击,能够使结合杆推动伸出板向外伸出,从而能够将放电头上的热量导入伸出板,且通过伸出板向外伸出产生的惯性力,能够使带动板在弹力片的配合下进行反复摆动,故而能够对伸出板内部的热量进行散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主要是用于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设备,能够通过将充电枪插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口内,再开启充电枪上的启动开关,从而使充电桩能够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基于上述描述本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例如:由于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在充电完成后都有自动停止进电功能,以此来对蓄电池进行保护,但蓄电池停止进电后充电枪还是会持续放电,若人员未能及时切断充电枪电源,则会出现电力资源浪费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充电枪、导电线、散热口、控制面板,所述散热口与机体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面板嵌固于机体的前端位置,所述充电枪通过导电线与机体电连接;所述充电枪包括启动手柄、外框、导电线、充电头,所述启动手柄与外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电线安装于外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1)、充电枪(2)、导电线(3)、散热口(4)、控制面板(5),所述散热口(4)与机体(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面板(5)嵌固于机体(1)的前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2)通过导电线(3)与机体(1)电连接;/n所述充电枪(2)包括启动手柄(21)、外框(22)、导电线(23)、充电头(24),所述启动手柄(21)与外框(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电线(23)安装于外框(22)的内部位置,所述充电头(24)嵌入于外框(22)的前端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其结构包括机体(1)、充电枪(2)、导电线(3)、散热口(4)、控制面板(5),所述散热口(4)与机体(1)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控制面板(5)嵌固于机体(1)的前端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枪(2)通过导电线(3)与机体(1)电连接;
所述充电枪(2)包括启动手柄(21)、外框(22)、导电线(23)、充电头(24),所述启动手柄(21)与外框(2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导电线(23)安装于外框(22)的内部位置,所述充电头(24)嵌入于外框(22)的前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头(24)包括外壳(a1)、滑动块(a2)、衔接块(a3)、通电架(a4)、前置板(a5),所述滑动块(a2)与外壳(a1)间隙配合,所述衔接块(a3)嵌固于外壳(a1)的后端位置,所述通电架(a4)与滑动块(a2)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前置板(a5)安装于外壳(a1)的前端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架(a4)包括外伸板(a41)、板体(a42)、接电线(a43)、框体(a44)、放电头(a45)、通电线(a46),所述外伸板(a41)与板体(a42)间隙配合,所述接电线(a43)的一端与通电线(a46)电连接,且接电线(a43)的另一端与框体(a44)内部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宇安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