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7046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其结构包括电源主机、移动轮、开闭门、接触面板,电源主机下端设有移动轮,金属球推动连动杆进行偏移,通过推杆在固定管套内部进行平稳的滑动,使得排气孔进行打开,电池组在不工作的条件下,挡板对排气孔进行遮挡,防止外部的水分和灰尘进入到电源主机内部,通过排气孔底部的海绵垫对水分进行吸收,导热板将热量分散到九个鳍片上,防止热量堆积,鳍片往外侧进行推动,从而使得塞子在通管内部进行移动,使得通管内部流动,停止工作后,塞子带动外侧的弹片进行自动复位,通过弹片使得塞子与通管的密封性提高,防止水分和灰尘的进入,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中的纯电动汽车,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需要通过充电的方式给汽车提供动力,移动式的充电电源能够及时的给汽车进行充电,防止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电量不足,但是由于移动式的充电电源在给汽车充电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功率,而移动式的充电电源的体积较小,为了提高内部的防水性能,需要对充电电源内部进行高度的密封,导致充电电源在进行放电的过程中产生较多的热量难以从较为细小的散热孔内部排出,并且一旦外部的水分从散热孔内部进入到充电电源内部就难以被排出,导致充电电源内部的电器元件潮湿易老化,降低充电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其结构包括电源主机、移动轮、开闭门、接触面板,所述电源主机下端设有移动轮,所述电源主机前端表面与开闭门相铰接,所述接触面板设在电源主机顶部,所述电源主机包括支撑板、控制箱、逆变器、电池组、传导机构,所述支撑板右端上表面与控制箱下端相固定,并且控制箱与接触面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箱与逆变器电连接,所述逆变器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表面中端,所述逆变器与电池组电连接,并且电池组安装在支撑板左端上表面,所述传导机构设在电池组外侧,并且传导机构底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传导机构共设有两个,分别设在电池组左右两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导机构包括固定板、开闭机构、排气机构、支撑杆、导热机构,所述固定板与控制箱外侧相焊接,所述固定板底面与支撑板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开闭机构安装在固定板内部下端,所述开闭机构右端与排气机构相连接,并且排气机构嵌在固定板右侧表面,所述支撑杆与固定板左侧表面上端相焊接,并且支撑杆首端与控制箱外侧表面相焊接,所述导热机构位于固定板左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闭机构包括金属球、连动杆、挡板、推杆、固定管套,所述金属球位于固定板内部下端,并且金属球与连动杆下端相焊接,所述连动杆上端与挡板内部相铰接,所述挡板与排气机构相连接,所述挡板上端与推杆下端相焊接,所述推杆采用间隙配合贯穿于固定管套内部,并且固定管套固定安装在固定板内部,所述金属球共设有四个,并且采用金属锌材质,具有受热膨胀系数大的优点,利于金属球在受热后进行膨胀,从而使得连动杆推动挡板往上进行移动,将排气机构进行自动打开,所述挡板共设有二十四个,并且六个为一组,分别与排气机构上的每个排气孔独立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机构包括遮挡盖、排气孔、海绵垫、排水管,所述遮挡盖嵌在固定板右侧表面,所述遮挡盖左端与排气孔相贯通,所述排气孔嵌在固定板右端内部,所述排气孔下端设有海绵垫,并且海绵垫嵌在排水管顶部,所述排水管嵌在固定板内部,所述遮挡盖呈倾斜角度安装,所述排气孔下端面呈弧形面结构,所述海绵垫呈弧形结构,并且海绵垫下端的排水管呈进口宽出口窄的结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导热板、滑轨、鳍片、防尘机构,所述导热板位于固定板左侧,所述导热板上端滑动安装在滑轨内部,所述导热板右侧设有鳍片,并且鳍片左端与防尘机构内部相固定,所述防尘机构嵌在固定板左端内部,所述滑轨内部还设有弹簧,所述鳍片和防尘机构均设有九个,并且九个鳍片均匀的分布在导热板的右侧中上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机构包括通管、塞子、弹片,所述通管嵌在固定板左端内部,并且通管内部活动安装有塞子,所述塞子左端外侧设有弹片,并且塞子左端与鳍片右端相固定,所述通管呈进口宽中部窄而出口宽的结构,所述塞子和弹片均采用橡胶材质,并且弹片呈倾斜角度安装在塞子的外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热量进入到固定板内部使得金属球受热膨胀,这时金属球推动连动杆进行偏移,通过推杆在固定管套内部进行平稳的滑动,确保六个挡板进行同时上升,使得排气孔进行打开,将热量进行排出,电池组在不工作的条件下,挡板对排气孔进行遮挡,防止外部的水分和灰尘进入到电源主机内部,水分进入到排气孔内部后,通过排气孔底部的海绵垫对水分进行吸收,吸收的水分通过排水管进行排出,确保散热的同时防止水分和电池组发生接触,提高电池组的使用寿命。2.导热板将热量分散到九个鳍片上,提高热量的分散排出,防止热量堆积,鳍片往外侧进行推动,从而使得塞子在通管内部进行移动,使得通管内部流动,将热量直接传到到通管的外侧,提高热量的排出速度,停止工作后,导热板在滑轨内部进行自动复位,使得塞子带动外侧的弹片进行自动复位,通过弹片使得塞子与通管的密封性提高,防止水分和灰尘的进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源主机的内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传导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开闭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排气机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防尘机构的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电源主机-1、移动轮-2、开闭门-3、接触面板-4、支撑板-11、控制箱-12、逆变器-13、电池组-14、传导机构-15、固定板-151、开闭机构-152、排气机构-153、支撑杆-154、导热机构-155、金属球-52a、连动杆-52b、挡板-52c、推杆-52d、固定管套-52e、遮挡盖-53a、排气孔-53b、海绵垫-53c、排水管-53d、导热板-55a、滑轨-55b、鳍片-55c、防尘机构-55d、通管-d1、塞子-d2、弹片-d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其结构包括电源主机1、移动轮2、开闭门3、接触面板4,所述电源主机1下端设有移动轮2,所述电源主机1前端表面与开闭门3相铰接,所述接触面板4设在电源主机1顶部,所述电源主机1包括支撑板11、控制箱12、逆变器13、电池组14、传导机构15,所述支撑板11右端上表面与控制箱12下端相固定,并且控制箱12与接触面板4电连接,所述控制箱12与逆变器13电连接,所述逆变器1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1上表面中端,所述逆变器13与电池组14电连接,并且电池组14安装在支撑板11左端上表面,所述传导机构15设在电池组14外侧,并且传导机构15底面与支撑板11上表面相焊接,所述传导机构15共设有两个,分别设在电池组14左右两侧,提高对电池组14产生的热量分散排出。其中,所述传导机构15包括固定板151、开闭机构152、排气机构153、支撑杆154、导热机构155,所述固定板151与控制箱12外侧相焊接,所述固定板151底面与支撑板11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开闭机构152安装在固定板151内部下端,所述开闭机构152右端与排气机构153相连接,并且排气机构153嵌在固定板151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其结构包括电源主机(1)、移动轮(2)、开闭门(3)、接触面板(4),所述电源主机(1)下端设有移动轮(2),所述电源主机(1)前端表面与开闭门(3)相铰接,所述接触面板(4)设在电源主机(1)顶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电源主机(1)包括支撑板(11)、控制箱(12)、逆变器(13)、电池组(14)、传导机构(15),所述支撑板(11)右端上表面与控制箱(12)下端相固定,并且控制箱(12)与接触面板(4)电连接,所述控制箱(12)与逆变器(13)电连接,所述逆变器(1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1)上表面中端,所述逆变器(13)与电池组(14)电连接,并且电池组(14)安装在支撑板(11)左端上表面,所述传导机构(15)设在电池组(14)外侧,并且传导机构(15)底面与支撑板(11)上表面相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其结构包括电源主机(1)、移动轮(2)、开闭门(3)、接触面板(4),所述电源主机(1)下端设有移动轮(2),所述电源主机(1)前端表面与开闭门(3)相铰接,所述接触面板(4)设在电源主机(1)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主机(1)包括支撑板(11)、控制箱(12)、逆变器(13)、电池组(14)、传导机构(15),所述支撑板(11)右端上表面与控制箱(12)下端相固定,并且控制箱(12)与接触面板(4)电连接,所述控制箱(12)与逆变器(13)电连接,所述逆变器(13)固定安装在支撑板(11)上表面中端,所述逆变器(13)与电池组(14)电连接,并且电池组(14)安装在支撑板(11)左端上表面,所述传导机构(15)设在电池组(14)外侧,并且传导机构(15)底面与支撑板(11)上表面相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保可防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导机构(15)包括固定板(151)、开闭机构(152)、排气机构(153)、支撑杆(154)、导热机构(155),所述固定板(151)与控制箱(12)外侧相焊接,所述固定板(151)底面与支撑板(11)上表面相焊接,所述开闭机构(152)安装在固定板(151)内部下端,所述开闭机构(152)右端与排气机构(153)相连接,并且排气机构(153)嵌在固定板(151)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宇安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