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336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结构包括枪体、充电接口、电源接口、手柄,充电接口设在枪体右端,当用电低谷期时,变压器往单片机的电流过大时,通过导电片与导电管接触,将强大的电流分流减缓电流的强度,减少用电低谷与高峰期起伏不定,对单机片冲击,有利于对单机片进行保护,且通过叶轮转动加快枪体内部的空气流通,加快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当通过变压器的电流持续增大时,通过单片机的电流加大,且单片机的温度升高,通过复位杆受热膨胀带动单片机离开变压器的导管,对电流隔绝,减少电流过大而单片机负载过大烧毁,且通过叶轮产生气体加快单片机的热量散发,有利于对单片机保护,增加单片机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
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到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非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现有的汽车采用新能源为其提供动力,而电动汽车广泛使用,当电动汽车内部的蓄电池的电量不足时,通过便携式充电枪充电桩连接将交流电电转换成直流电,为蓄电池充电;现有技术中使用充电枪为蓄电池充电时,当用电高峰与低谷期时,由于电流的电压时高时低,导致通过充电枪内部的电流不稳定对枪体内部的单片机不断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加快单片机的老化,减少充电枪的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使用充电枪为蓄电池充电时,当用电高峰与低谷期时,由于电流的电压时高时低,导致通过充电枪内部的电流不稳定对枪体内部的单片机不断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加快单片机的老化,减少充电枪的使用时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结构包括枪体、充电接口、电源接口、手柄,所述充电接口设在枪体右端,所述电源接口设在枪体左侧底部,所述手柄嵌固在枪体左侧顶部。所述枪体设有导线、变压器、支撑块、单片机,所述变压器安装在枪体内中部,所述导线贯穿枪体两侧与变压器相连接,所述支撑块固定在变压器顶部,所述单片机位于支撑块顶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块设有支撑架、导管、接触块、导电片、导电管、提升块,所述支撑架水平安装在支撑块内部,所述导管贯穿支撑块顶部与底部位于支撑架中部,所述接触块焊接在支撑架左端与右端,所述导电片倾斜安装在接触块两侧,所述导电管固定在支撑块内底部,所述提升块设在支撑块顶部,所述支撑架共设有五个,所述导电管共设有四个,位于支撑架之间,所述导电管的两侧表面为凹凸不平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管设有接触管、线圈、支撑管、集电块,所述接触管贯穿导电管两侧,所述线圈设在导电管内部,且与接触管相连接,所述集电块位于导电管内中部,所述集电块通过支撑管与线圈相连接,所述线圈共设有三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电块设有金属片、叶轮、推杆、磁块,所述金属片嵌套在集电块左端与右端,所述叶轮安装在集电块内中部,所述推杆与叶轮活动配合,所述磁块固定在推杆末端,所述磁块与金属片通过磁力活动配合,所述叶轮表面设有凹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升块设有进气孔、复位杆、限位块、缓冲块、顶板,所述进气孔贯穿提升块底部,所述复位杆嵌固在提升块内底部,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提升块内壁,所述顶板设在提升块顶部,所述顶板底部与限位块和缓冲块活动配合,所述顶板为起伏的面板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设有接触板、出气孔、凸块,所述接触板安装在顶板顶部,所述气孔贯穿接触板与顶板上下表面,所述凸块固定在接触板顶部,所述凸块为橡胶材质,共设有八个,均匀分散在接触板顶部。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当用电低谷期时,变压器往单片机的电流过大时,通过导电片与导电管接触,将强大的电流分流减缓电流的强度,减少用电低谷与高峰期起伏不定,对单机片冲击,有利于对单机片进行保护,且通过叶轮转动加快枪体内部的空气流通,加快内部产生的热量散发。2、当通过变压器的电流持续增大时,通过单片机的电流加大,且单片机的温度升高,通过复位杆受热膨胀带动单片机离开变压器的导管,对电流隔绝,减少电流过大而单片机负载过大烧毁,且通过叶轮产生气体加快单片机的热量散发,有利于对单片机保护,增加单片机的使用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枪体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支撑块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电管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集电块俯视剖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提升块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顶板俯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枪体-1、充电接口-2、电源接口-3、手柄-4、导线-11、变压器-12、支撑块-13、单片机-14、支撑架-a1、导管-a2、接触块-a3、导电片-a4、导电管-a5、提升块-a6、接触管-s1、线圈-s2、支撑管-s3、集电块-s4、金属片-d1、叶轮-d2、推杆-d3、磁块-d4、进气孔-e1、复位杆-e2、限位块-e3、缓冲块-e4、顶板-e5、接触板-f1、出气孔-f2、凸块-f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结构包括枪体1、充电接口2、电源接口3、手柄4,所述充电接口2设在枪体1右端,所述电源接口3设在枪体1左侧底部,所述手柄4嵌固在枪体1左侧顶部。所述枪体1设有导线11、变压器12、支撑块13、单片机14,所述变压器12安装在枪体1内中部,所述导线11贯穿枪体1两侧与变压器12相连接,所述支撑块13固定在变压器12顶部,所述单片机14位于支撑块13顶部。其中,所述支撑块13设有支撑架a1、导管a2、接触块a3、导电片a4、导电管a5、提升块a6,所述支撑架a1水平安装在支撑块13内部,所述导管a2贯穿支撑块13顶部与底部位于支撑架a1中部,所述接触块a3焊接在支撑架a1左端与右端,所述导电片a4倾斜安装在接触块a3两侧,所述导电管a5固定在支撑块13内底部,所述提升块a6设在支撑块13顶部,所述支撑架a1共设有五个,有利于电流均匀通过导管a2输送,减缓导管a2的输送负荷,减少导管a2发热,所述导电管a5共设有四个,位于支撑架a1之间,有利于对电流分流,减少电流过大对单片机14冲击,导致单片机14烧毁,所述导电管a5的两侧表面为凹凸不平面,有利于加大与导电片a4的接触面积,加快将电流分流。其中,所述导电管a5设有接触管s1、线圈s2、支撑管s3、集电块s4,所述接触管s1贯穿导电管a5两侧,所述线圈s2设在导电管a5内部,且与接触管s1相连接,所述集电块s4位于导电管a5内中部,所述集电块s4通过支撑管s3与线圈s2相连接,所述线圈s2共设有三圈,有利于增加电流输送路线,加快对电流消耗,所述集电块s4呈六边性状,有利于增加内部的面积。其中,所述集电块s4设有金属片d1、叶轮d2、推杆d3、磁块d4,所述金属片d1嵌套在集电块s4左端与右端,所述叶轮d2安装在集电块s4内中部,所述推杆d3与叶轮d2活动配合,所述磁块d4固定在推杆d3末端,所述磁块d4与金属片d1通过磁力活动配合,所述叶轮d2表面设有凹纹,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大气体产生的速度以及增加气体产生的量。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专利技术中,将充电枪的充电接口2与新能源汽车相连接,而电源接口3与电源相连接,电源电流经过导线11通过变压器12变压,单片机14通过导管a2控制变压器12运行,当变压器12的电压变大时,电流随着变大,使得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结构包括枪体(1)、充电接口(2)、电源接口(3)、手柄(4),所述充电接口(2)设在枪体(1)右端,所述电源接口(3)设在枪体(1)左侧底部,所述手柄(4)嵌固在枪体(1)左侧顶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枪体(1)设有导线(11)、变压器(12)、支撑块(13)、单片机(14),所述变压器(12)安装在枪体(1)内中部,所述导线(11)贯穿枪体(1)两侧与变压器(12)相连接,所述支撑块(13)固定在变压器(12)顶部,所述单片机(14)位于支撑块(13)顶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结构包括枪体(1)、充电接口(2)、电源接口(3)、手柄(4),所述充电接口(2)设在枪体(1)右端,所述电源接口(3)设在枪体(1)左侧底部,所述手柄(4)嵌固在枪体(1)左侧顶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枪体(1)设有导线(11)、变压器(12)、支撑块(13)、单片机(14),所述变压器(12)安装在枪体(1)内中部,所述导线(11)贯穿枪体(1)两侧与变压器(12)相连接,所述支撑块(13)固定在变压器(12)顶部,所述单片机(14)位于支撑块(13)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13)设有支撑架(a1)、导管(a2)、接触块(a3)、导电片(a4)、导电管(a5)、提升块(a6),所述支撑架(a1)水平安装在支撑块(13)内部,所述导管(a2)贯穿支撑块(13)顶部与底部位于支撑架(a1)中部,所述接触块(a3)焊接在支撑架(a1)左端与右端,所述导电片(a4)倾斜安装在接触块(a3)两侧,所述导电管(a5)固定在支撑块(13)内底部,所述提升块(a6)设在支撑块(13)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新能源便携式充电枪,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管(a5)设有接触管(s1)、线圈(s2)、支撑管(s3)、集电块(s4),所述接触管(s1)贯穿导电管(a5)两侧,所述线圈(s2)设在导电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培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良宇安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