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5790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04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输送带、加工机床和检测台,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所述输送带上的气囊盖搬运到所述加工机床上;所述下料机构能够将加工好的气囊盖从所述加工机床上搬运到所述检测台上,通过下料机构将加工好的气囊盖从所述加工机床上搬运到所述检测台进行检测,同时通过上料机构将输送带上的气囊盖搬运到所述加工机床上进行车削加工,实现了上下料的自动化,减少了机床加工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这种方式加工重复性高,产品的品质得到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安全气囊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安全气囊系统是一种被动安全性的保护系统,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在汽车相撞时,汽车安全气囊可使头部受伤率减少25%,面部受伤率减少80%左右。在安全气囊盖的加工过程中,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人工方式来将气囊盖装夹到车床上进行车削,再通过人工方式取出放到检测台上进行检测,这种方式极大的增大了人力成本,且效率较低,同时人工装夹的方式容易装夹部到位,品质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人工装夹的方式效率较低,成本较高,且容易装夹部到位,品质得不到保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输送带,排列有待加工的气囊盖;加工机床,用于对气囊盖进行车削加工;检测台,用于对加工好的气囊盖进行品质检测;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所述输送带上的气囊盖搬运到所述加工机床上;所述下料机构能够将加工好的气囊盖从所述加工机床上搬运到所述检测台上。进一步地: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固定座,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中转台,所述中转台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另一侧,所述中转台、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支座共线设置,所述支座转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的右侧,所述中转台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检测台的右侧,所述中转台、所述固定座和所述支座上均设有承载台,所述承载台的上端面为与所述气囊盖的外壁相匹配的弧形,所述输送带上的气囊盖能够移动到所述支座的承载台上。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操作臂、第二气缸和档杆,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支座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座的底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工作能够顶推所述支座翻转,所述第一操作臂能够将支座上的气囊盖移动到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档杆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朝下设置,并与所述档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工作可顶推所述档杆向下移动挡住输送带上的气囊盖移动。进一步地: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三气缸和第二操作臂,所述第三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支座的下方,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中转台的底部相铰接,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工作能够顶推所述中转台翻转,所述第二操作臂能够将中转台上的气囊盖移动到所述检测台上。进一步地: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夹臂,所述下料机构还包括第二夹臂,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导轨、滑块、丝杠和驱动电机,所述导轨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丝杠转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并平行于所述导轨设置,所述滑块安装在所述丝杠上,并能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固定连接,所述丝杠能够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并能驱动所述滑块沿所述导轨移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均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一夹臂能够在所述中转台与所述加工机床之间移动,并将所述加工机床上加工完毕的气囊盖移动到所述中转台上;所述第二夹臂能够在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加工机床之间移动,并将所述固定座上的气囊盖移动到所述加工机床上。进一步地:所述支座设有三个所述承载台,三个所述承载台共线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支座上和所述固定座上相邻承载台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同;所述第一操作臂上设有三个夹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通过下料机构将加工好的气囊盖从所述加工机床上搬运到所述检测台进行检测,同时通过上料机构将输送带上的气囊盖搬运到所述加工机床上进行车削加工,实现了上下料的自动化,减少了机床加工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这种方式加工重复性高,产品的品质得到了保证。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座和中转台处于竖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输送带和支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座、固定座和中转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座处于竖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中转台和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输送带,2、气囊盖,3、加工机床,4、检测台,5、固定座,6、支座,7、中转台,8、承载台,9、第一气缸,10、第一操作臂,11、第二气缸,12、档杆,13、第三气缸,14、第二操作臂,15、第一夹臂,16、第二夹臂,17、导轨,18、滑块,19、丝杠,20、驱动电机,21、夹爪。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相反,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
的技术人员所理解。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输送带1,排列有待加工的气囊盖2;加工机床3,用于对气囊盖2进行车削加工;检测台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n输送带(1),排列有待加工的气囊盖(2);/n加工机床(3),用于对气囊盖(2)进行车削加工;/n检测台(4),用于对加工好的气囊盖(2)进行品质检测;/n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所述输送带(1)上的气囊盖(2)搬运到所述加工机床(3)上;所述下料机构能够将加工好的气囊盖(2)从所述加工机床(3)上搬运到所述检测台(4)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包括
输送带(1),排列有待加工的气囊盖(2);
加工机床(3),用于对气囊盖(2)进行车削加工;
检测台(4),用于对加工好的气囊盖(2)进行品质检测;
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所述输送带(1)上的气囊盖(2)搬运到所述加工机床(3)上;所述下料机构能够将加工好的气囊盖(2)从所述加工机床(3)上搬运到所述检测台(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上下料装置还包括固定座(5),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座(6),所述支座(6)设置在所述固定座(5)的一侧,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中转台(7),所述中转台(7)设置在所述固定座(5)的另一侧,所述中转台(7)、所述固定座(5)和所述支座(6)共线设置,所述支座(6)转动安装在固定的机架上,并位于所述输送带(1)的右侧,所述中转台(7)转动安装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检测台(4)的右侧,所述中转台(7)、所述固定座(5)和所述支座(6)上均设有承载台(8),所述承载台(8)的上端面为与所述气囊盖(2)的外壁相匹配的弧形,所述输送带(1)上的气囊盖(2)能够移动到所述支座(6)的承载台(8)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气囊盖加工的自动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第一气缸(9)、第一操作臂(10)、第二气缸(11)和档杆(12),所述第一气缸(9)的缸体铰接在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支座(6)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与所述支座(6)的底部相铰接,所述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工作能够顶推所述支座(6)翻转,所述第一操作臂(10)能够将支座(6)上的气囊盖(2)移动到所述固定座(5)上,所述档杆(12)设置在所述输送带(1)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11)的缸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气缸(11)的活塞杆沿竖直方向朝下设置,并与所述档杆(1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11)工作可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周新华任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西金属无锡轴承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